“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9月28日上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学前教育的情况是表示,“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达98.4%,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小学新生都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学前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学前教育是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记得在我们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时候,反映最强烈的,社会呼声最高的是反映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他介绍说,按照中央部署,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7.4%,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绩,提前实现了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但他认为,学前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即二孩政策的实施必然造成需要入园的孩子增多,以及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入园难的问题、资源紧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又继续部署实施了第三期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5%,也就是从2016年的77.4%提高到85%。”
几乎所有小学新生都接受过学前教育
9月28日上午,教育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称,“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刘昌亚说,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了5.9万所,增长32.6%;全国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 728.1万人,增长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也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73.7%的平均水平。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称,按照中央部署,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比2012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达到70%的目标任务。”
“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达98.4%,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小学新生都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学前教育。” 刘昌亚说。
“过去五年,各级各类教育中,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幅最快,达到77.3%,从2012年的150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802亿元。我们今后也会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快补这个短板。”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告诉澎湃新闻。
扩资源、建机制、提质量
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下一步学前教育的发展思路”提问时,吕玉刚称,教育部门接下来将重点抓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扩资源,二是建机制,三是提质量。
吕玉刚认为,扩资源就是扩大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在这个方面下功夫,解决老百姓反映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的进程,做好新人口的测算,要以县为单位,做出幼儿园建设的布局规划。要大力发展公办园,要求每个乡镇都要至少建一所示范性公办园。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公办园。大村要独立建园,小村要联合办园,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学前教育网络。
其次是建机制。学前教育在体制机制方面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幼儿园公办园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也不完善。“这是我们现在发展学前教育最难的两个保障条件。第一是钱的问题,第二是人的问题,不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学前教育很难发展。” 吕玉刚说,教育部门在下一期行动计划中,要在机制保障上下更大的功夫,推动机制建设。
“目前有16个省份已经出台了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4个省份出台了编制标准,我们还推动其他省份加紧出台这两个标准。推动建立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同时完善资助政策,解决好幼儿园在基本的运转、师资的补充等方面的条件保障问题。”
对此,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告诉澎湃新闻,“过去五年,各级各类教育中,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幅最快,达到77.3%,从2012年的150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802亿元。我们今后也会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快补这个短板。”
最后是“提质量”。吕玉刚称,提高保育教育质量,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科学保教。今年5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三期计划的部署会,同时举行了学前教育宣传月。“要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动态监管机制,制定幼儿园科学保教的科学评估体系,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监管和业务指导,提高保教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