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志愿者活动,是家校合作的标志性活动,只要说到家校合作,就会联想到家长志愿者。但是,家长志愿者活动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好得很”和“很糟糕”的两极分化,最为明显的就是校方认为活动办得红红火火,家长们却抱怨多多,热情越来越少。如何才能让家长志愿活动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乐在其中呢?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学校有着自己的妙招。
■微镜头
校门口有群家长志愿者
11月的北京清晨比想象中更冷一些,而这一周的强风,更是让人冷得不想出门。在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的校门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早便来到学校门口,在学校周围几个孩子上学必经的路口上,拿着“安全上下学”的彩旗,指挥校园周边的交通,维护着孩子的安全。这群默默付出的人,就是花园村二小家长志愿者们,而这项志愿活动他们已经开展了近四年的时间。四年中,家长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倾情付出,而对这些家长们最大的鼓励,莫过于孩子们一封封的感谢信。
在该校家长理事会官方微信号上记者看到,该校2012级二班李知遥这样称赞这些守护自己安全的叔叔阿姨:“这么寒冷的冬天,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位家长拿着小彩旗,用来保护我们的安全。每一次,他们都要站一个小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们坚持着。我发自内心的想跟他们说:您们辛苦了!”
不仅如此,近年来,花园村第二小学家委会还开展了校园游园会,班级文化环境布置,家长导师、讲师等多项家校共育活动,据学校家长委员会理事长黄中介绍,这些活动中学校各级家委会承担了主导作用,家长在其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干,也真正了解了学校,享受到参与公益的快乐。
■记者发现
家长志愿者的热情需要多方呵护
相关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的学校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然而,家长参与率并不高,学校和家长在志愿行动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且,家长参与意愿和实际参与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儿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何女士就坦言,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自己对于参与家长志愿者活动非常有热情,但几次活动下来,感觉自己仅仅是在完成一些琐碎的任务,很多想法并不能实现,于是,参与的热情也就渐渐淡了下来。
记者采访发现,让有参与意愿的家长都实际参与志愿者行动,并非易事,原因是,那些有意愿而没有实际参与的家长,他们的期望是多样性甚至是个性化的。当前大多数学校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不能满足这种多样化参与意愿。如果强制让家长参与,非但达不到家校合作的目的,反而会成为引发家校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
花园村第二小学副校长刘铁马坦言,家长志愿者的热情需要从孩子入校第一天开始呵护和培养,学校家长理事会会通过公众微信号、学校电子屏对优秀家长志愿者进行展示,每学期还会进行好榜样家长评选,不同年级的家委会成员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其实家长并不是没有参与的热情,而是需要将这种热情更好的调动起来,给家长们发挥的空间和精神上的肯定。
■马上就访
家长志愿活动也需个性定制
吴重涵(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家长志愿活动,是下一步家长志愿者活动的一个较大行动空间,提高家长志愿者参与的比率,不仅要考虑学校的需要,也要从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家长意愿入手。满足家长多样化、个性化的参与意愿,一个重要的改进思路,就是设计适合不同阶层家长意愿的志愿者活动,包括方便参与的时间和地点、技能特长的独特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作为主导方的学校,要兼顾家校合作的为学校和为家庭服务的功能均衡,不能过度热衷于志愿服务来解决家校合作的一切问题。
合理设计家长的参与内容
赵澜波(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家长教师协会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首先选择一部分优秀的有热情的家长加入到组织中来,明确家长的权利和义务。这些途径需要学校进行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教育管理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协会职能部门,如活动部、沟通部、心理咨询部、家庭教育部等。各年级和班级根据学校的顶层设计,构建年级和班级家长教师协会。
家长教师协会或者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围绕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管理和参与帮助家庭教育开展。家长代表可以以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参与学校管理为例,很多学校在学生校服的选择、食堂卫生的监督等工作都有家长参与意见,对于合理而可能的意见,学校接受并逐渐完善管理工作。
家长教师协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需要有制度保证。比如建立例会制度,家长代表和老师定期就班级和协会的工作进行沟通,制定工作计划,总结反思相关工作。
(原标题:家长志愿者究竟该怎么当)
文/本报记者 滑经纬
责任编辑: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