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可以写作了,作家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
此前打败“棋王”柯洁因此家喻户晓的“阿尔法狗(AlphaGo)”让人工智能在2017年狠狠地火了一把。有同学提到,现在甚至写作都能用人工智能来完成,那作家该何去何从?
莫言也对这一现象感到担忧,“如果机器人写的小说比我写的小说还要精彩,那我就没饭吃了。”莫言拿他所了解到的一款能够按照格律音调来写唐诗宋词的软件举例,确实能写,但这些“作品”是没有任何思想感情可言的。
“当然假如有一天机器人发展到了能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创作出来的东西能和人类的一样具有情感和个性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莫言说,“我希望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
网络文学愈加火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否该限制?
如今,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行文特征,许多青少年也是网络文学的受众。有同学就此向莫言请教,追求虚构的网络文学中的“想象力”是否该受到限制?
作为网络文学大学的荣誉校长,莫言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相当有发言权的。莫言认为,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其实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二者都要遵循文学的基本要求——要写故事、写细节、锤炼语言、打动读者等等。但必须承认,由于网络文学的创作方法和发表方式的独特性,网络文学确实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莫言指出,网络文学虽然仍然有语言粗糙、人物塑造不够到位等缺点,但其为了吸引读者而在情节上下的功夫则构成了它的可读性,因此并不是缺点:“我们希望网络文学能在语言上再下功夫,但其丰富的想象力不应该受到限制——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学,想象力永远是文学的翅膀。”
阅读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后,该如何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读过《论语》,也读过《水浒传》,还读过《朝花夕拾》,但还是感受不到这些著作对于自己的影响。一位初中生向莫言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么才能把阅读过的这些作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呢?
莫言回答,如果读了像《朝花夕拾》这种充满鲁迅童年回忆的散文集,如果自己也有动笔的欲望的话,不妨自己也进行写作。“可以把自己提前想象成一个长大的人,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期,记录下自己在某个暑假回到故乡的小事,把它当做写作的材料。”莫言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