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指导,未来网联合九天微星共同主办的“新时代的航天科普教育——全国人大代表与少先队员面对面访谈”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举行。活动现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中心小学校长甄兰芳和永泰小学的少先队员一起,正式发布了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最新的太空遥感图片。
据悉,在“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组委会支持下,永泰小学建成全国小学校园里第一个卫星测控分站。此后,永泰小学还将依托九天微星航天STEAM教育团队,积极开展“少年星”测控活动,并从四年级6个班开始,在学校全面开设专业的航天STEAM课程,努力把学校建成航天特色的科技教育示范基地。

活动现场,永泰小学五年级的同学,非常熟练地向甄兰芳代表演示了如何通过专业的测控设备和教学软件,接收并展示了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的在轨状态,包括轨道高度、经纬度、星上温度、地磁信息等多个专业数据。随后,同学们现场完成“少年星一号”最新太空遥感图片的解析操作,并交由甄兰芳代表正式向媒体发布。
甄兰芳表示,小学校园里建成了专门用于科普教育的卫星测控站,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高科技设备,体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是国家经济、科技实力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我国科技基础教育走进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成果。甄兰芳希望,这样高水平的航天教育装备和课程,也能从北京走向全国,让全国的孩子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同学们,也有机会体验和学习。未来她将考虑向全国人大提交相关的议案,推动高水平科普教育在全国中小学的发展。
据介绍,“少年星一号”是全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于2018年2月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是“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重要成果。“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组委会表示,“少年星一号”已顺利完成在轨测试,将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测控真实卫星的体验,所有建有少年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均可使用该星数据开展航天科普教育。少年星测控主站建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随着“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顺利开展,“少年星二号”的研制和发射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黄忠介绍,航天科普教育更大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国航天精神,并为孩子们提供宇宙视角、系统思维方法论以及参与航天项目的巅峰体验。在组委会支持下,该公司组织航天及教育专家,围绕“少年星”研制与测控,成功研发了面向中小学的航天STEAM教育课程。从今年3月开始,仅在北京就有海淀区永泰小学、北京二十中、北京四中等学校正式开展了相关课程的教学。未来,“少年星一号”还将通过校园测控分站和教室里的卫星套件形成奇妙“互动”。
谈及让航天教育走进校园,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负责人陶春直言,“在整个少年星的打造过程中,组委会付出了很多, 也得到了很多,尤其是看到很多学校给孩子们搭建航天科普教育这个平台,让我们深感付出是值得的。少年微星计划承办单位之一九天微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有情怀的公司,他们更是为青少年的航天科普教育贡献了智慧和财力。”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STEAM教育专家乔凤天,从专业角度分析了航天项目与STEAM教育结合的特殊意义:航天项目作为典型的大系统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前沿科技,正好符合STEAM教育的核心特色: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基于“少年星一号”相关技术和资源,航天STEAM课程与传统的创客课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加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少有的STEAM特色课程。
海淀区永泰小学校长刘京丽表示,能成为首个建成校园卫星测控站的小学,全校师生都非常高兴,学校将利用这个契机,在海淀区教委和“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组委会支持下,积极开展“少年星”测控活动,并从四年级6个班开始,在学校全面开设专业的航天STEAM课程,努力把学校建成航天特色的科技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