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孩子课外读物 警惕恐怖读物留童年阴影

把关孩子课外读物 警惕恐怖读物留童年阴影
2018年05月12日 06:30 现代教育报

  “杀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人吓死。”如此血腥惊悚的文字,竟出自孩子的读物中,这让童先生感到非常惊讶。童先生说,孩子班上的同学们之间,会互相传阅类似内容的书籍,而这些书大都是从学校附近的书店购买的。学校门口的书店主要以教辅材料为主,但每家都有一到两个书架上放着《十宗罪》、《烧脑》系列等惊悚悬疑类的图书,里面有许多类似的恐怖内容,甚至有杀人、抛尸的细节。

  看到这样的报道,估计家长首先被吓着了。上小学的孩子整天接触这样的读物,接受这样的熏陶,怎能不令家长担忧?有专家建议,家长要做好对孩子的监管工作,意为对孩子的读物多留一点心。但如何留心、如何避免被孩子认为家长干涉过多,恐怕这其中的度并不好掌握。鉴于少儿读物的特殊教育性质,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学校周边的教辅书店进行整顿,从源头上防止类似读物摆上学生货架。而家长则要注意进行引导,让孩子尽量少受到不良读物的影响。

  读书原本是好事。在家长看来,只要是看书,总会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然而,少儿读物有其特殊性,小学生的思想处于兼收并蓄阶段,还无法进行取精去糟的过滤,一些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在其他年龄段可能是好书,而对他们来说,就可能是“毒物”。毫无疑问,孩子书包里的课外读物,不能任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必须要起到一定的把关作用。在孩子课外读物的“入口关”上,家长要花点心思,不能缺位。

  但是,如今能够进入学生视线的课外读物实在太多,渠道广泛。线上的各类手机APP、自媒体平台、阅读网站,线下的各种推广,包括教辅书店内的各类书籍,家长可以保证自己挑的书不出问题,却不可能做得到封锁孩子对周边阅读环境的接触。家长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也不能空等相关部门净化环境。在无法“屏蔽”不良读物对孩子环境的侵扰之时,要主动作为,想方设法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已经被他们吸收的恐怖读物,让他们不至于因此在心理上受到不良影响。

  对类似恐怖读物的心理矫正,无非是用科学观念和法治意识来进行引导。科学地引导孩子认识他们所接触的“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让他们知晓“杀人”并非一个游戏,而是涉及生命的终极问题。而其它的恐怖读物所涉内容,都要用科学来引导他们对相关概念的正确认识,不能让他们觉得“杀人”、“抛尸”等是无所谓的小事。与此同时,要适当地进行现代法治观念的植入,让孩子知晓起码的法治规则,以法律来塑造心中的规则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科学引导阐明相关概念,对孩子做好生命教育。家长还可以通过法治的引导,给孩子灌输法治理念,让孩子们对生命、对法律产生应有的敬畏,稀释恐怖读物对他们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中小学生来说,为他们营造一个干净无污染的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净化教育环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教育引导孩子,也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注意孩子所接触的外部环境,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配合相关部门和学校,为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而努力。家长不能被恐怖读物所“吓死”,而是要提高警惕,尽量让恐怖读物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甚至让恐怖读物成为生命教育、法治教育有效的反面教材。若能如此,这大概也算“变废为宝”了吧。(文/廖德凯)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生:李心卓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