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附中马志太:家庭教育也要讲点儿方法论

北交大附中马志太:家庭教育也要讲点儿方法论
2018年06月25日 11:16 现代教育报

  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具备一点儿方法论思维。

  马志太: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中学书记

  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和性格命运。所以很多家长焦虑满怀,担心自己的教育方法不科学、不得当。

  家庭教育的理论“市场”从来没有冷清过,百家争鸣,热闹非凡。

  家长的手机、电脑、书柜里,不乏各种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书籍;朋友圈里诸如《家教N条黄金教育法则》等类型文,不断刷屏吸睛。还有很多家长,收集整理了一系列教育清单用以力行,诸如《身心发展清单》《家务年龄对照表》之类,甚至具体到了与子女各类对话的句式。

  但依然常听到家长感叹:道理知道了很多,还是茫然无绪;方法应用了很多,难见预期效果。是理论和方法有问题?不尽然。大部分理论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境。有此感叹,原因诸多,涉及认识论和方法论。

  从认识论角度看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特例”。任何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质,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实验证明,即便同卵双胞胎,也会在性格和特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每个成功家教方法都不可移植,更不会有一个成功模板可以被套用。“虎妈”的教育方法成就了她的女儿们,“放养”式快乐教育有成功的案例,但生搬硬套可能对你的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对此,我们需要具备一点儿方法论思维。

  方法论是综合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对目标领域一系列具体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总结出一般性原则的学问,比如贝叶斯方法论。

  它来源于数理统计领域的定理。一句话概括贝叶斯思想,就是“观点和信念要随事实发生而调整”。即:我们先针对目标工作的进展,秉持一套预设的理念方法,当有新的事实出现,我们就参照事实,科学地修正这套理念方法,如此反复。家庭教育上,我们不必要精通它的数理分析,只需应用它的思想。

  具体应用可如下:

  第一,客观评价孩子当前的特质和品质。

  比如性格外向、毅力欠佳、数字敏感等,归纳得越详细、客观越好。根据最新基因科学,对孩子的初始评判可以适当参照父母双方特质,这需要家长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认知。

  第二,针对孩子特质选择具体教育理念和方法。

  比如规则教育、特长引导等。应注意,家庭教育理论与方法丰富多元,体系庞杂,家长不能“听风就是雨”,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一定要针对孩子的特质和具体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理念方法。什么都要,就等于什么都不要。

  第三,细心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孩子新的特质或变化。

  比如发现孩子兴趣与天赋的错位、应对挫折能力欠佳等情况。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变化、改进、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家长永远不要抱有“终点思维”,而是要秉持一种“旅途思维”,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包容,细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

  第四,根据新的观察事实,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比如增加失败教育、调整课外活动课程方案、改变家校合作内容与方式等,对症下药,更新理论和方法,调整原有理念与行为。

  第五,持续观察,持续改进。

  循照这个思路,保持动态平衡,坚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动态的方法,对家庭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真正合适于孩子的判断和决策。

  这个过程虽然永远摆脱不了主观的成分,但一定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科学、更客观,从而避免我们以一种固定的教育套路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孩子的所有教育问题。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生:李心卓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