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段 我们应如何和孩子谈考试成绩?

不同学段 我们应如何和孩子谈考试成绩?
2018年06月30日 06:30 现代教育报

  ■话题

  六七月考试季,在风清云淡之中,家长们的心情却多彩多样,或诸多期待,或几许失落,或焦灼不安,或平静坦然……

  成绩,是这个夏季里诸多家庭绕不开的话题:中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几家欢笑几家愁;中小学生期末考试临近,妈妈们的早餐又开始凹造型,将胡萝卜、黄瓜条搭配两个鸡蛋或樱桃,在造型上变成“100”分。也有家长早就规划好,将假期用来提分,补补孩子的弱科。

  漫漫求学途,悠悠考试路,如何客观看待孩子在不同学段的考试成绩呢?家长该如何跟孩子谈成绩说分数,在谈分数之余又该更关注什么呢?

  ■专家支招

  小学阶段 家长更该关注学习中的收获与成长

  特邀观察员:白纯舵(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校长,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作为家长,如何客观地看待分数、理性地评判孩子学习成果、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这似乎是一道永恒的难题。其实,是有章可循的。

  首先,家长们需要明白一条黄金定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任何考试都不是终点。因此,比起某一次的考试成绩,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陪伴孩子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家长们需要理性分析考试成绩。成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不能完全反映出孩子的智力水平,更不能就分数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孩子综合能力的优劣。

  最后,比起一时的分数,家长们更需要时刻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古今中外无数例子证明,一个人的成功成才,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考取高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责任心、迎难而上的决心与形成坚毅的品质。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缺乏耐心、畏惧困难导致错误百出。家长应首先着手从孩子平时的生活细节抓起,给予孩子受挫教育,逐渐培养孩子乐观自信、勇于挑战的精神。

  其实,孩子的成长路途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就像是一场接着一场的考试。我们要学会做一名放松心情的家长。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通过看待分数的态度,积攒面对生活的能力与勇气。

  中学阶段 学习是对生命的充实、对心灵的扩展

  特邀观察员:袁卫星(深圳市新安中学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对于一个学期的学习,不能简单用分数和名次来论断。

  初高中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是大不相同的。高中毕业,必须面对国家的一次选拔性考试——高考,因此,学校平时的考试必须顺应高考大纲的要求。大纲规定,高考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55~0.65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是满分100分的试卷,参考学生平均分数应在55~65分之间。对于在初中里拿惯了80、90甚至满分的同学而言,应把心态调整过来,先问一问平均水平,再问一问最高得分,这样既找到差距,又获得心理的平衡。关键是找到失分的原因。

  跟小学生相比,作为一名初高中学生,既要重视分数,重视名次,把它作为参照自己学习的一面镜子,激励自己向上的一种动力,同时更要明确,学习是对生命的充实、对心灵的扩展,这种充实、这种扩展指向无限多的方向,绝不是靠几门课程的分数就能体现出来的。

  这里,我略微具体地谈一谈高中的学习方略。

  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研究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至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至30%。如果孩子特别不喜欢某门学科,一定要让他去找课任老师聊一聊,听听老师对这门课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介绍。

  要磨练孩子学习的意志。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充满了竞争的紧张学习,好比用跑一百米的速度跑一万米,谁坚持不懈,谁就能成功。

  总之,学习途中,要永远记住这样一个公式:状态>方法,方法>苦干!

  大学阶段 父母要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深度思考

  特邀观察员:闫拓时(中国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公布,千万个家庭的期待尘埃落定,家长如何跟孩子谈成绩说分数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能谈出深意,说出感动,在孩子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成为孩子永远的激励,确实家长需要下一番功夫。

  不少孩子上了大学后觉得:他们在中学阶段,面对父母善意的指导、诱导、指责、训斥,他们欲辩而难辨,有理而气不壮,有理不说而心难平。父母的高期望,高付出让他们压力山大。面对孩子的这些感受,父母要做深度思考。

  父母结合自己高考及成才的体验推及孩子,这就是深度思考。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深度思考表现为——对学习环境中的竞争给孩子所带来的复杂心理精神状态深刻认识,对孩子“他像谁,他能成为谁”的思考,结合时代变化引发对孩子天赋和现有品质的思考,既在“洪流和舆论”中又有所超然来认同孩子的思考。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深度思考,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对自己越来越宽容和理解。进而,孩子会更加平静地,更加心情放松愉悦地努力不懈。

  父母和即将成人的孩子的对话,应当是父母经常性反思之后而进行的对话,每一次的反思会对孩子产生新的认同,每一次的认同会对孩子产生新的感动,父母感动了孩子,孩子就深刻理解了意义,理解了意义,就会被激励,就会自动和主动。教育的终极意义,就是要被教育的对象能自觉遵循教育者的要求去积极主动进取。

  ■智慧妈妈分享

  找到学习节奏是关键

  特邀观察员:寇明玲(家庭教育指导师,女儿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读研)

  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积极向上的,每个孩子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更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肯定、欣赏和鼓励。

  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疏导、化解,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和需要,当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和排解,才会有最佳状态学习,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如果家长认为成绩不重要,无所谓,考不好安慰孩子说没事,没关系。其实对于上进的孩子来讲,这种安慰反而让孩子感觉不舒服。

  当孩子取得较好成绩时,可以问问孩子怎么取得的?让孩子通过描述这个过程,体验到坚持和努力,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有内驱力学习愿望的孩子,自我管理和自律都做得较好,学习有目标有动力。

  我女儿在初中的时候,刚开学时,有两次考试她复习得很晚,包括考试前一晚,结果影响第二天的发挥。随即,她总结了方法,平时学习认真踏实,遇到考试的前两三天,她反而是放松的时候,复习较少,大部分时间是随意安排看课外读物或看看侦探动画片,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临睡前泡个脚。

  平时学习努力,考试放松心态,调整学习的状态,这样女儿每次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先紧后松、临考不乱、轻松应考、考完总结,掌握了这套考试方法,女儿在学习上也一路比较顺畅,考取了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本硕连读。

  所以,孩子成绩好或不好,不能完全以结果论英雄。要看到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孩子找到方法,这才是关键。(文/本报记者 王小艾)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生:李心卓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