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改革:心怀家国方能写出好作文

北京高考改革:心怀家国方能写出好作文
2018年07月03日 10:49 现代教育报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考作文是全方位考查学生母语运用、思辨能力、写作水平的重要路径。自2002年北京开始自主命题以来,各科的题目都力图贴近社会现实,要求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也更加融合了国家和时代之“大”与个人之“小”。“家国天下”成为近年高考作文题里频频出现的主题。

  大作文关注时代与国家

  2018年北京卷作文在形式上延续了2016、2017两年的二选一的特点,在内容导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

  第一题关注到考生“00后”的特征。“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18年的时光,是祖国蓬勃发展和个人砥砺前行的共振。这18年,有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欢欣,也有汶川地震突如其来的伤悲。无论欢欣还是伤悲,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依旧;这18年,无数尖端科技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跃上新的台阶。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更宜居、乡村更美丽,文化更繁荣,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这样辽阔而壮美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青年人的成长都受到影响。将自己的成长自觉地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显然,学生是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

  第二题是关于环境方面的题。“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题目可写内容很多,如消除空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止土壤污染,整治环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

  这两道题对考生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既要展现学生对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人类未来的认识,又要展现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目标追求。个人与民族、国家以及社会发展切实地融合在一起。

  微写作考题涉及七本名著

  从2014年开始,微写作题型已经持续5年,今年“三选一”的模式中,考查的依然是考生对名著的熟悉程度。

  2018年微写作涉及七本名著,为《红岩》《边城》《老人与海》《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论语》。这其中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作品,有当代的也有古代的作品。名著之所以为名著,一定有其独到之处。或人物描写传神,或故事结构精妙;或社会背景辽阔,或语言风格独特。在日常的文学训练中,考生需要大量阅读,并且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写,才能体会名著中所包含的精深的文化内核和人类共识。北京二中高级教师刘智清认为,微写作篇幅精巧,内容灵活,字数虽少,但对考生快速成文能力和文字水平的考查却丝毫不弱。

  微写作虽然只需要写100多字,却是高度的凝练。正是在这样的凝练中,体现了考生的文化自信。

  高考作文题是

  “大我”和“小我”的交融

  审视近年来的北京高考作文题,2013年的爱迪生回到21世纪如何看待手机暗含着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改变的主题;2014年的作文“老规矩”可以和传统文化相关联;2015年的“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貌似穿越,却悄悄考查了考生对民族长河中的历史人物的熟悉程度;2016年奏响一支“老腔”,不仅展现了一种艺术形式,也期待考生在酣畅淋漓的艺术表达中寻找思想的火花;2017年的“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都渗透着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点点滴滴。

  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是中学生的最后一堂语文课。在这“最后一课”上,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作文要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要考查价值观。语文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甚至可以说是所有学科的根基。作文题目可以是散漫的、轻描淡写的,也可以是金戈铁马、虎啸龙吟。从近年的题目看,显然,在大格局大背景下的个人生活体验,在民族、社会前提下的“大我”与“小我”交融的选题更受青睐。

  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伟业。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尤其新高考环境下——语文正成为重要的分层科目,在作文里,考出学生的思想意识、考出学生的价值取向正是区分考生格局和情操的重要路径。北京市顺义区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特级教师刘德水认为,今年的作文鲜明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上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时代结合起来,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时代新青年,从一定程度上说,今年的题目是一个导向——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必须深藏心中,如果一个考生是浑浑噩噩地度过18年,而不是有思考有目标有行动地度过18年,又怎么能指望他未来在国家建设中担当大任呢?

  所以,通过近年的北京作文题分析可见,考生既要讲真话、讲自己,又能有见解、有思想,把“小我”投入到“大我”的怀抱中,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作文并不是写作技巧的简单展现,最为核心的是卓尔不群的思想和胸怀高远的立意。

  ■相关链接

  一路走来的北京高考作文题

  2006

  高考作文有了“北京味儿”

  从2006年的高考作文《北京符号》开始,高考作文有了北京特色。随后在2014年又出现了《北京老规矩》。

  这些京味作文题开始引导考生关注北京地域特色,也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思考有感受,了解北京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这接地气的考题让北京考生多了城市建设者的责任感。

  2009

  流行歌曲首进高考作文题

  2009年,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的歌词成为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流行歌曲首次进入高考,在当年引起很激烈的争论。很多考生边写作文边哼唱。

  北京八中语文特级教师刘运秀认为,这个题目最大好处之一,是给了学生个性化的写作空间,这在以议论文见长的高考作文中,可算是一次难得的好题目。

  2014

  第一次出现微作文和诗歌

  从2014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价值10分的微作文开始,北京高考作文第一次有了字数在两百字以内的微作文。而高考微作文是北京首创。

  在2014年微作文三选一的题目中,有一道题请考生写一段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并标明可以写诗歌。所以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诗歌第一次出现在北京高考作文中。

  2015

  大作文开始“二选一”

  2015年,北京的高考大作文首次实行“二选一”,给考生更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发挥空间。

  第一篇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不能写成一般的记叙文,题中要求“展开想象”,也就是说,这篇作文需要带有小说色彩,需要虚构一些情节、场景。

  第二道大作文题“深入灵魂的热爱”是典型的有散文性质的题目,是散文中的写景状物类的文章。议论文强调理性,但热爱是感性的,它适合写抒情散文,重在描写和感悟。

  老师们分析,这样的作文变化意在避免学生为了高考而准备范文。议论文好教但不好写,较程式化,而记叙抒情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反映鲜活的生活。

  2017

  名著纳入高考语文必考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首次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名著纳入必考范围。

  2017年,微写作将六本必读名著分散到三个小题中由学生任选,可以说也是在为学生降低难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名著与人物来进行写作。

  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北京教育改革和新一轮课改释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样的命题导向,将对今后中小学日常的名著阅读指明导向,“引导学生养成多阅读、从小阅读整本经典作品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的阅读。”特别是要从小学开始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成长的最佳时期,培养阅读兴趣、爱好和习惯。

  文/本报记者 鲍丹禾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生:李心卓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