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发布 专家支招为家长赋能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发布 专家支招为家长赋能
2018年09月23日 07:09 现代教育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中国父母普遍有焦虑情绪的困扰,小到什么时候说话、读什么幼儿园,大到考什么大学、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一不是在焦虑中艰难抉择。

  日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首发。报告显示,68%的受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仅有6%为不焦虑,而家长最焦虑的年龄段集中在幼儿和小学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孩子们已经享受着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为何家长们的焦虑始终没有减轻呢?本次报告围绕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及模式、家庭关系、父母能力和发展四个角度,透视中国家长焦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此外,与会专家就如何破解家长的焦虑支招,并呼吁避免过度传递焦虑、为家长赋能。

  维度1 社会环境

  家长最担心校园安全、手机上瘾

  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很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无论是来自于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其影响程度是互相影响的,而父母的焦虑程度都与之息息相关。从本次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独家发布的调研数据来看,在影响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的四大因素中,社会环境是首要因素。

  近年来,校园霸凌、幼儿园安全等问题频发,让校园安全成为家长的焦虑爆发点。调研中,70%的家长都对此表示出焦虑。孩子越小,自我保护能力越差,家长越担心,而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家长的焦虑程度逐渐减弱。

  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成为中国父母最焦虑的三个问题。在12岁以下父母关注的教育话题中,学习成绩和校园安全重要性并列第一,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的家长焦虑则排第二。在12岁以上父母的教育话题中,学习成绩依然排第一,校园安全退居第三,手机上网问题凸显,居于第二。

  调研还发现,有近五成家长焦虑孩子早恋,但其焦虑程度远低于校园安全、手机上瘾等问题。

  维度2 教育资源及模式

  课外班、学区房困扰家长

  面对各种教育资源,人们似乎有很多选择,但似乎又只有一种选择:学习、考试、成绩。留学热、学区房热、课外辅导班热……各种令人坐立不安的热潮在每一位中国家长周围涌动,似乎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都想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快乐与选择的自由,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被课外班、学区房、留学升学等种种问题所困扰。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超纲教育”,但“抢跑”现象仍然存在。对于家长来说,超纲教育有着很强的应试导向。调查中,有超四成的家长认同超纲驾驭,他们甚至着眼于应试、升学、考证、考级而求助于超纲教育。与此同时,中小学“减负”措施不断,但学生负担显然并没减轻。周围人的孩子都在上课外班、兴趣班,家长不得不为报班的内容和数量选择而感到焦虑。数据显示,54%的家长为课外班感到“非常焦虑”或“比较焦虑”。其中80后家长焦虑程度最高。

  择校焦虑也同样困扰着很多家长。随着全国力推教育均衡,公办教育校际差距逐渐虽小。同时,诸多限令不断出台,购买学区房的风险正在加大。在此背景下,调查发现,超半数家长因不能为孩子购买最好的学区房而感到焦虑。其中,爸爸在这一点上的焦虑感比妈妈略强。

  此外,随着低龄化留学趋势的盛行,在高考外围中国家庭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所需教育资源和路径也因此不同,迫使家长更早地在子女教育上做出选择,由此爆发了新的焦虑点。

  维度3 家庭关系

  隔代教育、二胎都给家长带来挑战

  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谁来带孩子的问题,成为众多年轻父母的焦虑点之一。因此,本次报告从隔代教育、二胎政策两个层面对家庭关系因素进行分析。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隔代教育比例占据50%以上,儿童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率越大。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无独有偶,本次调研数据指出,各个年龄层的孩子均面临严重的隔代教育问题,而因自身与长辈教育理念不同,使得约61%的家长出于较强的焦虑状态。数据显示,学历越高的人对于隔代教育的焦虑越轻。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对于父母而言,如何平衡多个孩子的教育和关系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对于如何平衡两孩,超过半数的女性表示焦虑。其中,正处于育龄的80后和90后显得更焦虑。二胎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压力,还会加大心理压力,所以,正处于育龄和视野上升期的80后、90后焦虑感更强。

  维度4 父母能力和发展

  家长焦虑家庭职场难平衡

  本次调研发现,成为家长后的职场父母对于自身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普遍感到焦虑,占比75%;焦虑指数覆盖各年龄段和各学历人群。其中,80后及90后人群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来自职场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子女的教育将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工作生活难平衡,导致焦虑感爆发。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性教育、青春期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已久的难题。本次调查中,欣喜地发现,中国家长不再“谈性色变”。过去避而不谈的性教育,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正逐渐成为一个家长们更加敢于正视的问题。从数据来看,51%的家长对给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比较”或“非常”有信心。越年轻的家长对于做好科学性教育的信息越强,数据显示,90后对于科学性教育的自信程度最高,80后列其次,70后排名第三。

  在欣喜看到曾经“谈性色变”的中国父母开始儿童性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依然有过半中国家长被孩子青春期的教育问题而困扰。青春期不仅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家长必须面对的难题。调查数据显示,57%的受访者对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而感到焦虑,同时,80后迷茫程度整体高于70后、90后。

  ■专家观点

  家长要做好自身“充值”

  高燕(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育焦虑是人本能的一部分,它是对自身或后代的一种保护意识,焦虑情绪对于生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凡事都应有个度,否则过犹不及。焦虑从来不会消失,唯有改变教育的态度,家长需要“充值”自己。

  不要过度在意学习成绩,对于孩子而言成人更重要。成绩在应试教育过程中无疑是唯一的指标,然而这不能作为家长忽视其内心成长的理由。如果都按照硬成绩来排比,时间长了,极易造成孩子“争强好胜”或“输不起”的心理恶习。

  责备孩子爱玩手机的同时也要想他生活中少了什么。家长在教育上的巨额投入,自然心理期望孩子能够理解这份苦心,当看到孩子贪玩时,难免火冒三丈。所谓“行不言之教”,父母与孩子间的默契不仅仅来自于血缘,更多也在于沟通和榜样的作用,当你对孩子有足够的吸引力时,任何事物在孩子心中都比不上你。

  被霸凌的是我们的孩子,实施霸凌的也是我们的孩子。在对待校园安全问题上,我们不但要防备“恶”,更要约束孩子成为“恶”。生活中,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遇到情况及时反映,这是最基础的。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们多一些关爱,抵制“暴力能够解决任何问题”思想的传染。

  父母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

  张怡筠(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随着新一代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孩子教育越加注重。而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的同时,对自身成长发展也倍感迷茫。

  一般来说,焦虑的父母都伴随着很强的控制欲,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没法自己探索学习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选择,很容易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此外,焦虑使父母很少鼓励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绪,难以融入集体中。

  成功的父母,在情商教育中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设立规矩,教导孩子找到情绪解决的方案,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有幸福力的情商高手。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热爱学习,面对孩子的学习挫折,做出积极的解读和反应。真正接纳和欣赏与你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培养其面向未来世界的能力。

  最不该输在起跑线的不是孩子的什么语数外能力,而是老爸老妈的育儿观,如果你的育儿观落伍了,你再怎么努力,就像在错误的跑道上,很难抵达你想去的终点。我建议爸爸妈妈做家庭教育,应该有一个目标的。建议家长要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三好孩子,这是孩子一辈子需要用的能力。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寻找他的闪光点,帮助他设立自己的目标,然后协助他去成就这辈子最精彩的他自己。如果能够这样做,您只需要活您自己,您不需要活孩子的生命,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

教育焦虑家长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