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教师初长成 修炼升级有“攻略”

“萌新”教师初长成 修炼升级有“攻略”
2018年10月12日 06:11 现代教育报

  新教师刚进入职业生涯难免有些不适应,无论是新奇、欣喜,还是困惑、迷茫,都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经历。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就要练就与不同的人和事“对话”的能力,做好自身各项“修炼”。本期,我们邀请几位正高级名师分享经验,来给新教师送上一份“修炼攻略”。

  攻略一

  与课堂对话

  巧导入会设计 互动课堂更灵动

  对于新教师来说,站稳讲台是最基础的技能。然而,当面对课堂时,很多新教师都无从下手,教学设计、内容安排、课堂互动、解答提问……各个方面都重要。要想上好一节课,既容易又不易,对此,站了几十年讲台的老师们有话要说。

  北京四中地理教师、北京市首批正高级地理教师李京燕认为,课堂导入是最先需要教师们注意的,“课堂导入的价值在于迅速、高效、短时地把学生领入一节课的学习中,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获益。”如今,很多新教师理论功底都很扎实,但缺少一些实践,直观法、温故法、冲突法、比较归纳法、游戏法、故事法、悬念法等,相信对于很对新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导入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李老师建议,情境的选择要贴近生活、社会及学生的学习环境,内容要具有激发情趣、刺激思考、启迪责任的特征。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正高级教师姚新平则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课堂提问的六大作用,他认为,只要教师的提问围绕这些作用,就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获益。“新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能够达到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教学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听讲、通过回答评价学习效果这六大作用,就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正高级教师郑丹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异想天开”,郑老师说,课堂不只是传递知识,更是在培养情感。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赞赏;要鼓励孩子的“异想天开”,成其自信;要让智慧的火花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更要让每一个课堂轻松、灵动。

  攻略二

  与班级对话

  精心组织重参与 “约法三章”见成效

  作为新教师,最好的锻炼莫过于当几年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管理好班级的老师,才能够深刻地理解育人的本质意义。教育不光要“教”,更有“育”,只有让学生在“教”中学习,在“育”中立德,才是教师职业的基础和关键。

  史家教育集团正高级教师万平是一位具有多年带班经验的“老”班主任,关于如何带班,她认为,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和成长离不开班级的活动,班级活动能够凝聚师生的心,能够锻炼团队,创造班级文化。其中,教师能够设计和组织好一节班会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

  而这,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班主任要明确班会活动的目的,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开班会”“怎么开班会”“班会的效果会怎样”;其次,班主任要带着问题检索自己所拥有的班会资源,例如学生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社会资源;再次,要根据班会目的和资源设计班会的步骤,要认真考虑班会的内容、形式,和班级学生的普遍参与度,效果;最后,要统合资源,连贯班会结构,设计主持词、时间安排及活动流程等。此外,班主任还要注意在重要环节进行排练、活动呈现形式多样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和评价。新教师一定不能小看这一节班会,因为班会是与学生和班级“对话”的最佳方式。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德水执教讲台三十多年,做了十几年班主任。他认为,带好一个班级团队,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良好平台是十分重要的。但他在开班会前,却要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二是绝不会因为学生犯错而找家长告状,三是课堂神圣不可侵犯,作为教师不可侵犯学生学习的权益。这种既民主又平等的做法,让刘老师在班会上收获了大批“粉丝”。也正是因为刘老师的以身作则,让他的班级人人自律,相互监督,成为了优秀班集体。

  攻略三

  与学生对话

  处理问题勤思考 对待学生多用心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令很多新教师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管理学生,“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管轻了学生未必听,说重了更不好,班里要是赶上几个‘熊孩子’,每天的精力都不够用了。”一位年轻教师说出了心里话。

  对此,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英语教研组长、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正高级教师刘丽云老师,分享了自己与学生打交道的几个原则方法。一是对待学生要宽容。教师的 “爱”本身应该是一种从容和平静,是对学生的关怀、信任,更是一种理智的宽容。二是言语要适当注意分寸。老师要学会控制情绪,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注意和方式和分寸,尤其不要在激动或愤怒时口不择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三是对学生要信任。要用老师的信任之心换取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四是要多引导少惩罚。学生犯错误,大多是无心的,作为老师,要学会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或惩罚,给学生一些自省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思考,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此外,刘老师还特别强调,当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和问题时,不要着急,要勤动脑多思考,用“心”工作,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用“情”打动学生,实现对学生教育的目标。

  而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修处副主任、正高级教师张海滨则在对待学生方面总是多用了那么“一点儿”心:对淘气的学生多一点儿宽容理解心,对学困生多一点儿耐心恒心,对缺少家庭或父母关爱的学生多一点儿偏心爱心。“因为我的用心,才能让学生渐渐地走心、入心。要正确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并针对他们的成长发展特点,为他们定制自己专属的学习发展策略、途径。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成才。”张老师说。

  攻略四

  与家长对话

  鼓励用好新技术 家访传统不能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的一致性,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因此,与家长实现无障碍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教师的“必备技能”。

  北京市平谷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荣合认为,现代通讯技术手段的发达,为教师与家长沟通开辟了新的渠道,新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使用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与家长实现沟通与合作,达到对学生学习情况和状态的及时反馈,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构建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合作共育的格局非常必要。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教学与管理中来,与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互补,形成‘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张荣合说。

  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执行校长、正高级教师崔峰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家访的形式,了解学生,融合家校关系,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化解家校矛盾,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崔老师强调,一个深刻的、全面的、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做好与家长密切合作的心理准备,并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教师开展教育的亲密伙伴,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崔老师认为,很多家校问题都是学校、教师或家长由于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并非不可调和。新技术要好好利用,传统的家访也不能丢掉。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后,崔老师又将推动家访工作列为班主任常规工作,融合了家校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马小云

教师课堂互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