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的邓蓉(化名)让5岁的儿子退了学,原因是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大班存在超前教学、小学化倾向。
幼教小学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幼儿园中开设“课后延时班”“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成为常态,100以内加减、认七八百个汉字、背《弟子规》、学“逻辑规律”等小学内容均在不少幼儿园的学习之列。
孩子才上幼儿园就已经压力山大,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常常忍不住吐槽,但敢于“怒”而退园的,却鲜有听闻。
“花儿不开,不要硬掰”,孩子的成长自有其内在“时间表”。幼儿园本就应该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成长,过早地接触标准化的知识,并非好事。所谓的“抢跑”优势,其实并不存在。
在幼儿园阶段学知识的孩子进到一年级的时候,其考试分数要高于幼儿园阶段玩游戏的孩子,但是到二、三年级就开始分化。其中有不少孩子到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之前学习太“轻松”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成绩极易下滑,这便是“三年级现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出现“三年级现象”,习惯了孩子是“牛娃”的家长往往难以接受,会进一步变本加厉地“逼迫”孩子,不仅伤害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未来学习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但在所谓的“现实”面前,一些热衷于“抢跑”的家长仍对孩子的学习内容不断加码,甚至不乏有家长特地给三四岁的孩子报了校外培训班。部分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及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或明或暗地推波助澜。在集体“抢跑”的氛围下,即便有不少家长不愿意孩子“受苦”,但也会无奈地被裹挟其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无论家长还是学校,明知不对也有心无力。像邓蓉这样既明事理又敢决断的家长,固然值得敬佩,但只能是个例而已。幼教小学化尚可以一“怒”退园,面对频繁考试、试卷成堆的小学中学化问题,又该咋办?毫不夸张地说,仅靠家长一己之力抗争,那只能成为不自量力的堂·吉诃德。
彻底解决幼教小学化问题,当然有赖于我国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理念的回归、幼儿园师资水平的提升以及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除了家长要有教育定力之外,在当前国情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力,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很多地方遵照教育部文件部署,纷纷部署幼教小学化的专项治理工作,期待治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击中痛点,让这些既焦虑又无奈的家长们早日摆脱出来。(文 | 胡欣红)
责任编辑:许丹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