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亿近视的中小学生 我们应该做什么?

面对一亿近视的中小学生 我们应该做什么?
2018年11月12日 12:16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9日消息 (记者王启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为83.28%、大学生为86.36%。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6.5%、八年级为65.3%,部分区域学生甚至分别超过60%、80%。目前,估计全国中小学生近视人数超过1亿。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广泛普及,儿童青少年低年龄、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现象普遍。电子产品成了家长揣在兜里的“电子保姆”,学校眼里不知疲惫的“电子老师”,儿童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电子器官”。电子产品全方位包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加上在校学生课业负担重,以分数为先的传统观念,使儿童青少年得不到有效的户外锻炼、用眼负担重、得不到充分放松。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 父母首先以身作则

  “很多人认为,视力不良不是病,很多学校、家长宁愿牺牲孩子健康的视力,也不要让他们在分数上落后半分。要治近视先改短视,要解决当前近视问题,需要一场移风易俗的变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过重的学业负担,电子产品的滥用,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缺乏,以及社会和家庭对近视的不重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现在社会中,很多家长深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从幼儿园开始不断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兴趣班、辅导班。到了中小学阶段,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度焦虑导致校内减负校外补,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放学后在家进行线上学习,进一步加重了用眼负担。还有很多父母为了一刻清闲,把手机、平板电脑扔给孩子,让电子产品成为看孩子的“帮手”。还有的父母自己本身也沉迷于电子产品,孩子有样学样。家长没有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更没有把使用电子产品应有的“自律”教给孩子,本身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说服力。这种现象在当下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如果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就更不能谈论管控、教育孩子如何使用。这些都需要行为方式的改正,更需要的是思想观念的改变。

  王登峰认为,视力不良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出台的很多措施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过重的课内课外学业负担,整个家庭和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的忽视。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

  《实施方案》提出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要求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应有意识的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使用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教师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长时间绷紧的橡皮筋不能恢复原状” 户外锻炼可有效防控近视

  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表示,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是造成近视的根源之一。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早前一项关于儿童近视的研究也显示,户外运动减少是导致儿童近视的直接原因。医学教育管理学专家邓克邦告诉央广网记者,看近处时眼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看五米以外时眼睛肌肉可以得到放松。“近距离用眼等于一个橡皮筋绷紧,如果长时间不放松,橡皮筋就很难恢复回来。”邓克邦说,“因此我们提出让孩子在户外阳光下进行锻炼1小时就是让眼睛放松,有效防止近视。”

充足的户外锻炼可以有效防控近视。(图片:央广网记者王启慧 郑平平)充足的户外锻炼可以有效防控近视。(图片:央广网记者王启慧 郑平平)

  《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时间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孩子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对于3-6岁儿童应保证其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目前,黑龙江省组织“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利用地方特色开展青少年乐于参加的体育活动;广州市构建体育竞赛体系,开展学生运动会、足球联赛,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云南省自编自导民族舞蹈、健身操,丰富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让儿童青少年保证足够的户外锻炼时间和有效的体育锻炼,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督促和陪伴,同时也需要引起儿童青少年对近视的足够重视和对户外锻炼意义的认识。

  “上医治未病” 近视问题的关键在于“防”

  孙晓东认为,我国社会应当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面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问题。“上医治未病”,面对近视问题,关键在于“防”,要及时干预、延缓近视的发生。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历阳提醒青少年儿童和各位家长,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视力保护是孩子一生的功课,因此也不要轻易相信可以治疗近视的广告。

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健康的视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图片: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健康的视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图片: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造成近视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防止近视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据孙晓东介绍,上海已针对两类儿童青少年人群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一类是视力正常,对其进行护眼、爱眼教育并建立护眼行为档案。第二类是视力正常但是是视力近视高危的儿童青少年,通过增加户外锻炼、视力监测等方式干预、延缓近视发生。根据教育部介绍,北京已投入1.1亿元完成全市1278所中小学、35058间教室和黑板照明的标准化改造,史家胡同小学为学生配备可调节课桌椅。四川攀枝花,为全市1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采购“防近视作业本”。从灯光照明到桌椅定制,从教室内电子教具使用到教室外眼部放松活动,从在校视力监测到全市视力健康档案建立,爱眼、护眼是一项长期、全方位的变革。

  这场关于视力防控的变革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对一些传统观念移风易俗,需要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将对追求学业成绩的“短视目光”转变成呵护、守护孩子一生健康的“长远关爱”。

  实习编辑:郝颖利

  责任编辑:潘程

孙晓东电子视力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