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义:实现语文教培标准化 培训内容服务流程三步走

王学义:实现语文教培标准化 培训内容服务流程三步走
2018年11月27日 18:00 新浪教育

  。11月27-28日,由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优学教育主办的新浪2018中国教育盛典大语文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围绕“融”为主题,回顾教育年度热点盛事、展望“三新”形势下,互联网之于语文及行业的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聚焦教育政策、教育消费、教育+科技、在线教育、教育投资等多个领域。

  自2008年首届举办以来,新浪教育盛典已经颇具广泛的行业覆盖力和社会影响力,并成为中国教育界让人翘首以盼、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事。本次教育盛典特邀教育界新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编者、知名专家、学者、校方代表、顶级教育行业资本投资人、在线教育机构负责人等百余位嘉宾莅临现场共襄盛会。

  在新浪教育盛典大语文峰会现场,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先生发表了标题为《“三新”背景下,语文教培的门槛和进路》的主题演讲。

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先生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易语文创始人王学义先生

  王学义在现场从三个方面解析了“语文教培”应该培训什么到标准化的过程,并为大家详细描述了未来语文教培行业的发展方向。

《“三新”背景下,语文教培的门槛和进路》的主题演讲《“三新”背景下,语文教培的门槛和进路》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精选:

  各位朋友大家好!刚才各位的演讲非常精彩,我们来自不同领域,虽然都是做语文的,但是背景都不同,有的语文老师现在还是语文老师,有的是从事培训机构的培训。我本人在丰台区做了八年的语文教研员。都是做语文这个赛道,但大家看法都不同,我们认为刚才这几个点讲得都挺好,比如语文要唐诗宋词看文章,讲讲情怀、讲讲思想情感、讲讲对作家作者的认识,没毛病,但如果仅仅讲这个,语文不是一个学科,甚至都不是一个课程。语文学科这件事情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错误,既然是一个学科的话,其指示体系、能力层级是什么?可能随便框一个框架,比如从先秦、两汉、唐诗、宋词、元曲盘下来,就是一个框架和体系。讲了这些东西之后,底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对这个东西欠思考。到底这个门槛是什么?

  1。语文学科到底培训什么?

  语文核心素养有几个方面:

  第一,唐诗宋词文章的选文,讲思想情感、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甚至讲其中要表述的深刻思想内涵,就是文本解读的东西,一是没有穷尽,什么时候能讲完?讲不完。讲李白,李白很多首诗,讲多少?只讲经典的。杜甫讲多少?白居易讲多少?历史上有多少名作家?太多了,根本讲不完。于是下面就是陷入一个无穷的死循环,讲啊讲,于是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是讲一篇课文再讲一篇课文,无穷尽在讲课文。上了几十年学,语文学了什么?学了一篇又一篇课文。所以你上的语文课不是语文课,而是课文课,是读了一篇课文又读了一篇课文,老师给你讲了一篇课文又讲了一篇课文,陷入到无限循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今年课标表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我们讲的文本里面要培养什么才是核心内容,通过文本讲完之后,要培养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我认为这只是一部分。

  文本的解读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必须得会,但是如果仅仅讲文本的解读,就陷入的死循环,因为有很多人的文本解读比你好,有很多大的文学家、有很多好的语文老师,甚至有很多大学者,解读的文本比你好得多。比如讲《红楼梦》这件事,随便拿出一个红学会的研究专家都比一般老师讲得好,起码他能讲、他能忽悠,起码比我能忽悠。所以这个事情背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讲完了,听一听,挺好玩。挺好玩这个事情我赞成,比如小学阶段,挺好玩的一个事情,能引导孩子跟着你学,一期一期报你的班,你不断挣钱,我也赞成,这个事情也挺好,让孩子喜欢学没毛病。但是他学了之后,到底学了什么?情怀的培养或知识体系的架构。他掌握了哪些知识体系?听说读写哪些有了提高?你可能回答以综合型的表现,这就没有指标,没有指标就陷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况,就变得很麻烦。

  从1949年语文这个学科开始建立到现在为止,一直讲的四个字:少慢差费。语文是一个年轻的学科,1949年刚用“语文”这个词,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来的,后来很多人对语文的解释多种多样,语言、文学、文化等等各种解释都有。谁对谁错不好评价,也没法评价,说得都有道理。但目前的现状是既少又慢又差又费,基本上是共识。这是大家争论过很久的一个话题。

  语文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语文学科经历了八到九次大的论证,最近一次论证是世纪末的论证,论证到最后的结果是有几篇重量级文章出现,特级教师评语文课我不会教了。民众们骂,叫“物尽苍生皆语文”,这很严重。实际上世纪末的论证里出了一本书《语文教育忧思录》,出来一个月被国家给禁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这个事实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得不学、学得不考、考得不教。比如作文,作文是半壁江山,但是按照作文半壁江山的现状,也就是说学校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是在教作文,而事实是每个学期大概三到五次,因为语文老师不敢让孩子们多写作文,因为批改起来太困难。一个语文老师教两个班,每个班40个孩子,共80个,一次作文80篇,五次作文400篇,老师很累。所以作文要考,但教得非常少。还有一个原因,作文没教材。这么多年语文教材的基本方式都是主题组圆,把优秀作家作品选进来,老师讲,孩子读,得到了什么?不知道及所以孩子们不喜欢上语文,缺乏理性的思考。

  一个学科、一个课程应该有理性思考在里面,不仅仅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美,我要把你感动,要让你哭、让你笑,你要不哭、不笑,我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你是演员吗?你在表演吗?上课铃铛一响,语文老师请开始你的表演。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就意味着有的老师能表演好,是天才的演员,有的语文老师表演不好,不一定是差的语文老师。于是在这个标准下,那些好的语文老师是不可复制的。

  教育培训里的门槛,甚至学校教学的门槛都是这样的,我做了八年语文教研员,培养语文老师太难了,教继续教育进修课,把好的东西跟他分享,老师在下面玩手机,有90%的老师是不听课的。点名、签到,下次能评中教一级、特级、高级就很高兴,是不学的。因为我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很多事情我是明白的,很多老师不愿意学习。比如有很多软件,功能、内容都很好,老师们不用,你说你用我的软件可以解放你的双手,对不起,没时间。用我的软件能够让你备课,对不起,没时间,我为什么要用你的软件备课。很麻烦。

  所以目前教考评不一致,这里还有一些更突出的现象,如前几年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自己写的文章被福建省高考选为阅读题,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只能获得一半分或一半都得不到,所以教得不考,考得不学,很多地方存在这个问题。不

  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各家大语文体系都差不多,讲李白是那几首诗,讲讲小故事,讲讲人文情怀,能忽悠的老师就讲得好,不能忽悠的老师就讲得不好。我说的忽悠,大家要理解这个概念,人家是真正了解李白、了解李白的诗,加上口才比较好,会表演,于是那个老师就教的比较好。同质化严重的同时带来第二个问题,就是语文老师很难复制,这就很麻烦。比如你的公司要扩大,培养一个语文老师非常难,需要召集一个表演天才,不一定是学语文学科的,甚至学物理学科的,能吹、能侃比较多,能把孩子哄住,你就是很好的大语文老师。我说这话大家别骂我,这是我自己的认识,我认为不一定对,或者可能都是错的,我只是在发表我的观点。这两个问题存在,就是语文教育内容的同质化严重,加上语文教师的不可复制,于是就导致语文培训门槛比较严重。

  如何突破这个现状?需要标准化。不能光靠选的东西,你选的东西,任何一个大机构只要出钱,找来比较好的语文老师,甚至我们这个学科重要的学者,都可以干。你选李白,我选杜甫,你选李白的这两首诗,我选另外两首,可复制,我拿过来你的教材,请几位专家,然后很快复制走。所以在这个前提下:

  一是培训内容的标准化,到底培训什么,什么是最科学的,不仅仅是把那些选文都选在一起,这些选文底层架构、底层理论到底是什么。

  二是培训流程标准化,很多在校老师很反对标准化,因为把语文讲的太模式化,语文是要模式,但绝对不要去模式化。语文的模式是好东西,模式化绝对是坏东西。培训流程标准化,讲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讲,那一节课讲课流程,可能大家认为很死板,实际上是需要的,为什么?因为招的语文老师水平是不一样的,不能说招的语文老师都要达到不用教的状态,他就会干,不要培训了,所以招的语文老师里80%是需要培训出来的,培训的流程就要标准化,从哪几个点切入,这几个点对语文素养有什么提升,对考试有什么提升,对实用性有什么提升。

  三是服务流程标准化,我们学校服务流程现在肯定很弱,因为一个老师服务80个孩子,根本服务不过来。但是要把所有服务流程完全做扎实了,我觉得是一个培训机构的核心内容,没有这个,前面的东西都作废。

  四是师资可复制,而且复制完了,他还带不走你的东西,必须依靠程序。

  五是效果评测标准化。

  我是从2006年开始做语文培训的,做了八年的语文教研员,我在标准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

  例,朱自清的《春》,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所有语文老师都会讲,太小儿科了,关键是讲完之后怎么办?我们要发现其科学性、学科规律性的东西到底在哪?我们抽象出来,由物到方面到角度,然后做一个文章建模,接着再往下推,往下推时会发现把朱自清的春换成秋,风雨华草人根本不变,再往下拖四步没问题,把秋换成北京,下面调整一个角度的问题,把北京换成树,会发现从春夏秋冬四个角度做,从雨前、雨中、雨后的角度做,这是《四季的雨》。

  从朱自清的《春》的写法到《树》的写法,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学了一篇文章,让孩子们会一类文章,必须要这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要渗透你的情怀、你的情感、你的感性的东西,有思想价格、有格局、有格调的东西,没毛病,有毛病的是仅仅讲了那种情怀或情感,这是我不赞同的。我再强调一遍我的观点:我不赞同,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正确,我只是在表达我的观点。尊重以前所有老师的发言和观点,我只是表达我的观点。

  一个语文课要讲得有情怀、有情感,但并不是都讲落泪,我们还要学的是科学价值、理性思考到底在哪,需要让孩子干的事情是学一篇会一类。

  《荷塘月色》理论建模,五节课,让所有孩子达到能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作品。可复制,至于哪个老师讲的好,只是他的演绎,开始你的表演,你表演的好,你是好演员,可以拿奥斯卡金奖,我需要的是你的内核,因为你的内核不行,你的表演再好,我认为你不可以复制,所以99%的语文特级教师不可以复制,他们都有优点,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敬仰的地方,但是我们认为他不可以复制,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老师必须能复制。

  强调一下为什么要复制?因为90%的语文老师不具备那种素质和素养,不能拿一个特级教师的个性化的东西,他特别好,我们语文就要教成这样。教不成这样,我做了这么多年语文教研员,培养老师过程中太困惑了,第一他不想学,第二他不愿意学,第三他不愿意这么干,第四他老觉得你这个不好,他的都是好的,你这个再好,我不愿意用。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优点,先把对方的缺点抠出来,所以语文老师就很难培养。基于此,我们要有一套培养语文老师的方法,下面就是建模的问题。

  写作评价标准。为什么谈标准?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作文好坏,那篇作文的好是因为你的语文老师说得好,换个语文老师,他认为不好。怎么办?凉拌,没办法办。于是一篇作文评价出来,满分作文,有人甚至给到不及格的水平。每年阅卷时都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要标准化,唐诗是有标准的,宋词是有标准的,元曲是有标准的,歌赋、诗经都是有标准的,标准恰恰是最精准、最精华的地方,现在语文教学里没有了,你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大家给你鼓掌就是你教得好,你用鸡汤去感动大家,不是人人都能讲鸡汤的。所以要用标准去统一规范。所以下面我们把标准的东西做的比较多,比如作文层级测评,自动化测评不是基于大数据的角度去做的,是基于教研的角度去做,就很容易做。

  所有角度都是可调整的,做出来之后是有标准的,不同的老师做,差异性非常小。语文学科争了这么多年,一个是工具,一个是人文,我们需要有人文性,但是我们不能把语文全搞成人文,我们有学科规律在里面,要有理性思考,怎么去复制,怎么去推广,怎么去复制我们的老师,让这个事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好。

  这是我的一点思考,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圈妈课堂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