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生打后欲自杀 别忽略受害女教师的心理创伤

被学生打后欲自杀 别忽略受害女教师的心理创伤
2019年01月24日 07:22 新京报网

  2018年年底,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二初级中学女教师赵婷(化名)遭到曾经教过的学生的殴打致轻微伤。由于打人者不足16岁,当地警方做出了不执行行政拘留的决定。媒体从赵婷的父亲处了解到,目前赵婷已被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并有自杀倾向。日前父女二人已向当地政府递交情况反映书,希望能调离阜南这个“伤心地”。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并不鲜见,以往公众的注意力,大多放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安置问题上,对受害人群反而缺少一些关注。“被未成年学生殴打后女教师有自杀倾向”这一事件,把被未成年侵害人群的心理创伤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从心理学上看,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就存在着同态复仇的心理,但是在司法渠道完善、法制相对健全的今天,私力救济不被允许已成共识。无论是被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伤害,受害者将“复仇”的情绪寄望于法律的公正裁决,才是唯一之道。

  在此事件中,法律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处理,做出了不执行行政拘留、罚款400元的决定,虽然合乎法理,但被打女教师心中郁闷、精神受刺激,不管是从情理上还是逻辑上,都完全可以理解。而这份创伤,还无法从施害者付出代价的“开解”中得到愈合。

  当然这并不是说,得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来惩治未成年违法犯罪,而是说在对涉事未成年人矫正、合理安置的同时,也该充分考虑到因为伤害和惩罚不对等的事实,或许会对侵害者带来二次伤害。

  目前来看,对打人学生追加惩罚不现实,让政府部门协调,将老师调岗到外地,的确是最合适的做法了。不过考虑到其精神创伤,善后不该就此为止。

  创伤如何抚慰,不满如何排解,在法律无法提供答案的语境下,社区及相关公益组织不妨也介入,对被侵害人进行心理辅助、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除了强调精神抚慰外,在具体执行惩戒的过程中,也应该在细节上足够完善。像被打女教师的父亲就提到,打人者一家当着媒体承诺的赔偿,迟迟没有兑现。打人者不用拘留,罚款仅仅四百元,赔偿也不积极,受害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难免会加剧法律不公的感受。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后,该如何安置的问题,在多番讨论之后,路径已然清楚、明白,而对于受害群体该如何心理抚慰、补偿救济,在这起个案的背后,也该引起思考。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