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连期末,家长们为帮孩子完成学校各项任务使出浑身解数。记者采访了近30位家长,其中孩子最小的刚上幼儿园小班,最大的上高中。超过7成家长表示需要“减负”。一位家长说:“孩子、学校和老师都要减负,可是很多负减掉后都要家长跟在后边捡。真希望有关部门也可以给家长切实地减减负。”
家长抢任务全靠拼手速
“抢任务要比手速,太刺激了!”正赶上晚高峰,市民彭先生打着双闪停在路边,举着手机随时待命。他不是要抢春运火车票,而是要给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抢新年活动任务。
“叮”,几分钟后,老师将任务清单发到了家长群里,满满一屏幕字。其中有布置展台、有当小讲解员,还有设计服装、介绍一项冰雪运动并展示等任务,每一项后边还会附加一小段话说明具体需要家长和孩子完成的内容。彭先生眼疾手快,抢到了当小讲解员的任务。几乎一瞬间,这个项目的5个名额就报满了。
他解释说:“这些任务有难易之分,所以家长们都会算准时间盯着群,就希望能抢到一个稍微容易些的。比如这次当小讲解员的任务就很抢手,因为PPT是老师已经准备好的,家长只需要让孩子背下相关的讲解词就可以过关的。”
■家长心声
“布置展台,要跟单位请半天假,有时还要搭上休息日;设计服装,要自己动手不算,有时候收集材料就要全家总动员;介绍冰雪运动并展示,听上去不复杂,但有可能需要先去彩排,要确定出场顺序,还要准备服装,也是件‘苦差事’。”为了自己少受罪,只能时刻盯着手机,抢个好任务。
为做玩偶姥姥拆了俩枕头
最近,市民张先生发愁上哪儿找棉花。前两天,他去幼儿园开家长会领了一个“紧急”任务——“元旦前,请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制作一件卡通小动物造型的布偶,当做新年礼物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想干脆从网上买一个小玩具充当“作业”,压根行不通。“这次是‘命题作文’,幼儿园老师说会统一发一块布,家长要利用这块布制作玩偶。”不过让张先生“上头”的不是做手工,而是找玩偶配件。他说:“我们夫妻俩几乎就没动过针线,别说玩偶需要的填充物了,可以当做眼睛的扣子,或者装饰用的绸带等等,家里统统都没有。”
家长们组织的小群里大家也互相支招。“我去网站搜了一下,制作一件小玩偶所需的填充物和小零件用量有限,卖家不发货。有需要的家长们,大家凑份子一起下单吧”“我家姥姥机智,直接拆了两个枕头,勉勉强强算是把小玩偶撑满了”……
张先生说:“幼儿园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作为家长可以理解。但是很多家长上次动针线恐怕还是自己上学时候上劳技课,让他们独立带领小朋友缝制一件当礼物用的玩偶,确实有点困难。”
市民刘女士的孩子在海淀区上幼儿园,她发了一条微博并配文字,“纯手工制作的‘炮仗’,感觉手已残”。她说:“孩子上个幼儿园,真的是把我一生的手艺都用尽了。感觉孩子毕业了,我也算是半个手艺人了。”
■家长心声
张先生说:“做手工家长举双手支持,也愿意参与过程。是不是可以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孩子们动手完成一部分,回家后家长帮助完成一些收尾工作。毕竟大部分家长都没有一‘技’之长。”
家长一夜绘制近百个笑脸
“每个学期期末,比期末考试还麻烦的东西!”小学生家长戴女士没忍住,在朋友圈里吐槽,配图是一本《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试行)》。
和她有同样烦恼的家长还有很多。刘女士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第一次填《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试行)》。“唉。”回忆填写过程,她不由得先叹了口气,“很多项目都是通过将小旗子涂红或者给小卡通画表情的方式来表现完成程度。一晚上,光是小红旗我就涂了近百面,还画了近百个笑脸。到最后,我感觉自己都快哭了。”
除了涂颜色,这本手册里还有些地方需要填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刘女士举例,“思想道德”项目有一个“我知道”的内容,手册里已经列出来了“关心国家大事”“要尊敬师长”“说话诚实”等8条,但是还有两栏是空格,一年级的小孩儿哪儿懂,只能靠家长想。
有些家长为了填手册,干脆置办了相片打印机。因为手册里有很多地方需要“图文并茂”,家长要么选择贴照片,要么选择自己动手或者让孩子画出当时的场景。“这项‘工程’一干就是至少六年,一台设备几百元,早买早省心。”有高年级家长传授经验。“最好是彩色打印,照片会薄一些,如果是黑白打印,最后册子会变得很厚,老师不愿意收。”
■家长心声
刘女士说,如果将填写工作分散在一个学期里,工作量就会小很多。“但是老师攒到期末一起发给家长要求一天或者两天内就填完,就会觉得压力山大。”
一位西城区小学家长说,有些学校是老师负责填写手册内容,还有些学校的老师会教孩子填写手册,但也有学校全部甩给家长填写。还是希望学校可以规范填写,老师家长和学生各司其职,真正让手册发挥应有的作用。
■呼声
老师减的负别转嫁给家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消息一发,家长王女士犯了愁。“老师减负,我们支持,但是老师不能为了减负而减负,他们的心思太难猜。”她说,“我儿子的班主任就是严格遵守规定的人,在班级家长群里从来不布置作业,但是孩子偶尔漏了什么,第二天老师就会找家长,这让我很头疼。”
新年临近,学校布置的事儿多,王女士每天接儿子放学会增加一项新日程,拽住其他同学核实一下当日作业等情况。“孩子刚上学,很多事情不熟悉,家长也犯蒙呢。我们几个家长也建议过,希望老师能否在群里发布一些作业方面的提醒,可是被拒绝了。老师严格遵守规定没毛病,但是家长感受不是很舒服。”
王女士说:“从教师身上卸下来的负担,不能直接转嫁到家长身上。家校共育的前提是良好的沟通和因材施教,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贯彻‘规定’,需要相互体谅。”
本报记者 刘冕
想了解2020国际学校招生动态?新浪2019国际学校冬季择校展不容错过!12月1日,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百所名校等你来挑!招生官现场咨询面试,还等什么,快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