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齐冰:为青少年补齐人文和科学素养课

张树华齐冰:为青少年补齐人文和科学素养课
2020年02月13日 08:08 环球时报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广大中小学教学计划按下“暂停键”,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教育失衡和不足的契机:教育功利化,注重“死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以考试升学为目的,缺少必要的美育、生命、自然和人文教育,不利于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文观、自然观、卫生观、健身观、风险观和科学观。

  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普遍的做法是停课不停学,开设线上课程。但这些网上教学大都还是以书本知识课程为主,照搬线下常规教学。笔者倒是认为,不妨借着这段时间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疫情,并为中小学生补足人文和自然等方面教育,这些都是各级学校课堂教育过去很少涉及的内容。

  第一,教育青少年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正确的生命观,形成文明的饮食文化。

  发达国家食品教育已经形成体系。食品教育在美国纳入K-12体系中,食品教育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课程之一。而食品教育在中国还未起步,我们的义务教育仍存在过多关注书本知识教育而忽视自然和社会情怀教育的倾向。长期以来,因缺少科学认知以及受到一些传统饮食陋习影响,我们的一些饮食习惯不仅有悖自然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中国的公众健康甚至国际形象。

  因此,建议在此次疫情期间着力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比如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破除野生动物养生等盲目迷信。促进中小学生了解国际上多数饮食文化中注重必要的能量配比、热量成分和营养均衡等科学内容,进而养成积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第二,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帮助青少年培养讲卫生、爱环境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遇到危机事件时避免迷信盲从或不必要的恐慌。

  同时还要加强美育。这场疫情导致新学期延迟,对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造成不小冲击。对中小学生阶段而言,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可以把时代所需的人文精神寓于美育之中来实现。当然,加强体育锻炼对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阳光进取的精神也很重要。将新时代中国社会所需的精神气节寓于体育教育之中,让他们在疫情期间学习科学锻炼知识,疫情过后爱上一项体育运动。

  第三,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暴发有很大意外成分。相比正面引导、心理辅导,更重要的是掌握求生急救的基本技能。勇于面对意外天灾,处理应急风险,是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的,也需要在大中小学中组织专门宣传和教育活动。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加预防火灾或消防演练,组织一定规模的应对突发疫情的演练,促进学校危机管理和应急能力整体提升。

  第四,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明观。这次疫情波及甚广,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境外媒体甚至一些国际主流媒体上出现了一些辱华言论。面对这种国际舆论局面,我们在予以驳斥的同时,也要因势利导,引导青少年反思和换位思考,培养青少年胸怀全球、平和包容的大国心态。

  现在中小学生这一代是互联网学习的新一代,也是平视西方文明的一代,教会他们如何看待中华文明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明至关重要。文明就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中华民族有着坚忍不拔、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精神品质,我们的民族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也不是“乌合之众”,只要持身端正,俯仰皆无愧于天地。做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中国人,才是大国需要的“接班人”。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要实现历史的进步,就要能将危机转作契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是中国国家治理的一次大考,也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次集体反思。

  疫情汹涌,社会上下需要有战胜病毒的勇气和决心,需要坚守底线的自律,更需要逆向而行的牺牲。而疫情面前,功利化、应试化的学校教育,平日强势灌输的知识传授,缺乏人文精神的意识形态灌输,此时都显出了些许笨拙和缺失。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千千万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无惧风浪、沉着冷静,面对重压不卑不亢、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关切人类命运,才是大国“接班人”应有的样子。

  抗击疫情,不应仅止于与“瘟神”的战役,还应使其成为中国社会自我净化、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一次契机。只有推动学校教育的去功利化,大幅提升中小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愿此次疫情也能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深刻反思的一次难得机遇。

疫情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