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留学 如何保证“平时交流”

在美留学 如何保证“平时交流”
2020年08月10日 10:09 环球时报

  美国高校的夏季学期已到尾声,秋季学期将在9月到来。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许多课程采取线上模式。如何行之有效地交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中外文化的差异是其中一个关键点。《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几名在美国高校有多年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留学生,他们给留学新生提起一些在美国上学保证“平时交流”的建议。

  不要赶在期末“讨分”

  在很多海外高校,平时成绩是非常重要的,由考勤、课堂表现、小测验、作业、期中考试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或是大作业只占特定的比重,在高校中通常是30%左右。与之相对的是,一些中国学生,也包括大多数亚洲学生,对最终分数更加敏感,而不注重平时成绩。

  到期末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大量亚洲学生集中向老师“讨分”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分数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解释原因或修改最终得分。实际上,与老师交涉分数在美国高校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中的一种正常交流。但到期末再交涉分数的方式往往不能奏效。如果一个学期都没有和老师交流,会给老师留下一个只重视最终分数,而不在意学习过程的印象。

  刚刚开始新学期的学生们需注意,如果想要真正学到东西,并且得到满意的成绩,需要时刻保持和老师的交流,重视每一个平时成绩。如果发现有不尽如人意的分数,要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不要直接要求更高的分数,而是虚心请教自己有哪些不足和可以提高的地方,随后再询问是否可以通过修改或者重做的方式提高成绩。这种及时处理问题的积极态度,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

  日常上课保持“专业形象”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数量庞大,因此也经常能看到助教等职位由中国学生或华裔来担任。有些中国留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喜欢发中文邮件,或是前去用中文攀谈,甚至把话题扯到与专业无关的事情上,殊不知这可能会给老师或助教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一般而言,在高校中学习非常注重专业素养,学生应按照既定规则展现自己的实力,美国高校也不例外。一些新生贸然用中文和老师交流虽出于善意,但却有不少弊端:第一会让人怀疑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二会让人有“套近乎”的感觉,尤其是谈论和课堂无关的内容。

  初入大学的留学生,还需适应和中学阶段的不同。高校十分重视公平透明,绝不鼓励老师与特定的学生接触过于密切。如果老师和中国学生用中文交流,会被视为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也会被质疑其权威和打分时的公正独立。因此,很多会中文的老师和助教都常常会避嫌,学生过多地用中文和老师交流,都可能给师生双方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问候和适度闲谈,并且不占用课堂时间,也未尝不可。但不鼓励在学期一开始,在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直接大量使用中文,试图和老师“拉家常”。

  减少“私下解决问题”

  《环球时报》记者接触过的不少美国教授都对一个现象感到疑惑:“为什么亚洲学生不喜欢当面问问题?我在课堂上一直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他们都不说话。可是一下了课,他们就跑来或者发邮件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或许也和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关。亚洲学生倾向于私下解决问题,认为这样可以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不愿在课堂上暴露出自己“不懂”。有一些亚洲学生曾对记者说,不希望老师占用课堂时间来解答自己“微不足道”的问题。而在西方国家,这样可能会被认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把可以当时解决的问题故意拖到课堂外,反而耽误双方的时间精力。

  因此,留学新生在适应海外教学方式时也应注意,既然老师预留课堂时间让大家说出自己的问题,不论是对课堂内容本身,还是对老师的授课方式、课堂的设置有疑问或者顾虑,都可以大胆提出来。只要有理有节,都会被认为是严谨认真的表现。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赵润琰

想了解2020国际学校招生动态?点击(这里)了解新浪2020国际学校在线招生咨询会详情!国际教育大咖线上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