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为进名校 印度学生辍学进行全日制补习

新加坡媒体:为进名校 印度学生辍学进行全日制补习
2024年10月17日 06:26 环球时报

  在印度,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就意味着竞争激烈的“高考”进入倒计时。因为印度高考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上升通道”,竞争向来激烈,考生相当“内卷”。为此,该国一些城市的教培行业格外发达,比如拉贾斯坦邦第三大城市科塔被舆论戏称为“补习班之都”。如今,该国学生更是“卷”出了新高度: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直接放弃了正规学校提供的中学阶段教育,转而投身全日制辅导班一心“刷题”,只为考入名校。

  竞争压力滋生补习文化

  2024年,印度共有140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该国的联合入学考试(简称JEE,即印度“理科高考”),冲刺炙手可热的工程类专业。这些学府包括印度全国23所知名理工学院,招生名额仅17760个。除了JEE,另有240万学生在医学类入学考试中搏杀,争夺10.8万个学籍。

  由于印度太多家长期待培养出医生或者工程师,名校有限的招生名额导致异常激烈的竞争,更催生出火爆的教培行业。业内报告显示,这一行业2028年的总市值有望突破1.3万亿印度卢比(约合1100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多一倍有余。而推动这一行业快速增长的正是印度数百万望子成龙的家庭:在他们看来,印度的“高考”相对公平、不太容易受到权贵与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堪称稀有的、以成绩为基础的社会上升通道。据《印度时报》先前的一篇报道披露,印度家庭2020年在课外辅导上的花费总额高达2500亿卢比,甚至超过该国中央政府教育拨款的1/3。

  “全日制补习班”爆火

  在印度著名的“补习班之都”科塔,大批学生直接跳过了中学阶段的教育,远离亲朋好友,戒断兴趣爱好,投身全日制的学科补习,只为了备战医学或理工类的“高考”。

  早在2022年,刚满14周岁的索拉布·库马尔(化名)就放弃了读中学,远离家乡1100多公里,进入科塔一所全日制补习学校,专心备考2026年的JEE。库马尔的祖上务农,但家中有长辈通过学医、考公或做工程师实现跃迁,令他深受鼓舞。他的理想是进入理工学院,成为一名航空工程师,为弟弟妹妹做出表率。他说:“考进名校能获得全村人的尊重。”

  印度尼赫鲁大学退休教授帕塔克说,这类补习班专注于标准化的考试辅导,学生为此要接受“无休止、机械化的刷题训练”。在这里,除了考试“什么都不重要”,学生们既感受不到科学实验的乐趣,也体味不到泰戈尔、聂鲁达诗歌的文字魅力,更无法养成深入思考的能力,明白世间万事并非“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而在印度每一个成功的工程师或医生背后,都有很多个“心碎的孩子”。科塔一位精神科医生表示,不少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学业出众——尤其那些家境平平、甚至借钱为孩子补习的。他们的话术如出一辙:“我们在你身上投入了这么多……所有人都知道你去科塔补习了,你只有成为医生才有脸回家。”2023年,科塔至少26名在读学生选择自寻短见,直接原因是无法应对学业压力或父母施压。

  学校“闲置”,乱象横生

  学生对私营补习学校的高度依赖,导致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了“摆设”,多地甚至出现了“皮包学校”的非法乱象。出于学制要求,学生需要在正规学校保持75%的出勤率,且毕业考试合格方可参加高考;但他们只要向“皮包学校”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无须到校却能获得高考资格。印度政府近期曾试图整顿教培行业,譬如限定课外辅导最低年龄为16岁,但这类举措并无成效。若直接禁止校外辅导,则只会令整个行业“转入地下”。     

  教培行业的乱象也只是印度教育领域深层弊端的表象之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才是根本矛盾所在。印度教育门户网站“Career360”创始人马赫什韦·佩里表示:“我们把理想寄托得太高,却没有与之匹配的供给。”过去5年多以来,印度教育支出始终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上下,远低于该国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制定的6%目标。印度虽然也在致力于创办新的理工学院及医学院,但新院校不仅建设速度缓慢,还会引发有关办学标准降低的忧虑。帕塔克认为,印度应当将教育事业“从辅导中心拯救出来”,他呼吁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这项社会活动,敦促国家创办优质且可负担的公立高等学府,让教师与学生都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授课与学习。他建议,印度“一考定终生”的模式也应改善。(作者德巴什·达斯古普塔,刘皓然译)

  新加坡《海峡时报》10月14日文章,原题:为考进理工学院,印度学生“辍学”进行全日制补习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