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访谈:参与伦敦开放工作室
设计类专业是近年来颇受留英华人学生欢迎的领域,拥有一些设计类名校的伦敦特别吸引莘莘学子前来学习。
台湾女孩周雅雯大学毕业之后来到英国,先后在伦敦艺术大学旗下(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的切尔西艺术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和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攻读面料设计本科(BA Textile Design)和面料设计硕士复合媒材方向(MA Textiles - Mixed Media)。
曾经在欧洲一些国家参与展览的周雅雯刚刚参与了英国社会企业Cockpit Art在伦敦市中心举办的开放工作室(Open studio)展览活动。
她在接受子川专访时谈到在伦敦学习的经历和开放工作室活动的特别之处。
子川:你之前在台湾大学学的是城市规划专业,后来为什么决定来用过学面料设计?
周雅雯:当年在台湾参加大学联考,成绩有多少就会被分到相应的学校,我就读了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之后妈妈非常鼓励我走自己想走的方向,而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做东西,就想学设计。
在家人的鼓励之下,我来到英国,到伦敦艺术大学旗下的重新读本科,从画画、做东西、一直到接触面料,才开始走进这个领域。
子川:学面料设计主要做了哪类作品?
周雅雯:读本科的时候我接触到刺绣、纺织、梭织,我最喜欢刺绣,尤其3D刺绣,因为什么材料都可以采用。
接触到这个领域之后我才了解到它,所以做的东西一直做的都与之相关。后来申请硕士的时候就申请了皇家艺术学院,因为只有这家专业院校有面料设计的复合媒材方向。
开始读硕士之后发现老师非常鼓励我们与学校的各个系合作,尝试用各式各样的材料做不同的东西。我做东西的基本技法是刺绣和数位刺绣,但是加入不同材料创作,用金属、木头、3D打印技术都有可能。
子川:具体做了什么东西?
周雅雯:我外公外婆曾经在台湾制作蝴蝶标本,再出售给外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碰到很多原住民,收集了一些原住民的工艺品。
这些都保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令我想到,人类以前是如何尊重自然、祭拜生命,才能够做出这些手工艺品。这些就成为我作品的基础。
我在这些手工艺品的基础上开发原始和现代化的材料,去提醒现代的人,也要去尊重大自然。我把自己做的各种小物件拼凑起来,放在蝴蝶标本框中,组成一个个故事。
子川:这些有涉及到3D打印技术吗?
周雅雯:我是把木头和雅克力叠起来,用CNC铣床3D立体切割技术做出那些图案。
子川:你从皇家艺术学院毕业之后都在做什么?
周雅雯:硕士毕业之后我先是回到台湾一年。那一年我回到家中,看看我的灵感来源—外公外婆当时的照片等物品,也收集更多的故事。
与此同时,我还参与了在瑞士巴塞尔和米兰举办的展览。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申请到企业家移民签证,回到英国发展,做自己的工作室。
子川:你刚刚参与了在伦敦举行的开放工作室(open studio)项目。请简单介绍一下。
周雅雯:Cockpit Art是伦敦的一个非营利性社会企业,开放工作室活动每年集中100多位设计师,想加入的人都需要经过申请和面试的过程。
这个活动每年举行两次。今年在伦敦市中心Holborn的开放工作室刚刚结束,从6月6日至8日举行,租金非常低廉。
开放工作室的宗旨是希望能让公众来了之后能够看到创作者做事的环境,并且直接面对设计师,去了解他们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组织方还向设计师提供创业辅导课程,教你如何定价、如何跟画廊、店家谈价格、如何推销自己等等。
去年圣诞节的开放工作室活动吸引了超过4千公众,所以效果非常好。
子川:入选的过程会难吗?
周雅雯:我不是很确定他们如何去决定谁能入选,之前我也有学长学姐参与进来,尤其是做玻璃、陶瓷等方向的。
Cockpit Art也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开放工作室的参与者中有人的作品在Liberty百货公司出售,也有人的作品在萨奇画廊(Saatchi Gallery)展出。
子川:这次展出了你的哪些作品?
周雅雯 :这次主要展出一些我最近做的饰品,项链、耳饰等等。还有一些我之前的艺术创作,比较偏展览性质,但是也可以出售。
子川:你觉得华人设计师在英国发展有多难?
周雅雯:确实不太容易,我之前也想过要回台湾发展。但后来我觉得亚洲市场还不是那么稳定。在英国,不管是看的人还是买的人,大家都是更看重作品,而不是看人。
如果回到亚洲发展,那么势必要面对一些人际方面的投入、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更有名气,想办法卖作品。所以,我更希望在英国继续发展。
我希望能够继续做这些比较有故事性的创作。从我过去的作品和喜欢的故事,也算是一种提醒,去想到未来。
即,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其实可以过得简单一点,不需要那么物质。这些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关乎展览和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