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较4月的回升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但仍为2021年3月以来次低;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降幅较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为2016年3月以来最低。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0.3%,PPI同比上涨下降4.2%。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数走低影响,5月份蔬菜价格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带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这是推高5月份CPI同比的主要原因。
非食品方面,王青表示,尽管受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影响,叠加上年同期价格基数走高,5月份汽油价格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但服务价格水平总体上行,加之汽车“价格战”影响逐步减弱,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中,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4.0%转为下降3.2%;鲜菜价格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11.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持平于上月,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汽油价格下降11.3%,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
另外,5月,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恢复仍面临波折和不确定性,导致短期核心CPI修复较慢。不过,他表示,“疫后消费场景的放开和持续恢复,将提振服务业需求的恢复,因此核心CPI的企稳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王青认为,核心CPI长期处于1%以下意味着政策面在促消费方面的空间较大,迫切性较强,接下来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旅等服务消费。
对于下一阶段物价走势,王青表示,综合上年基数变化、短期物价水平波动趋势,二季度物价有可能持续处于1%之内的低通胀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CPI有较大的通缩风险。“后期伴随居民消费进一步修复,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减弱,下半年CPI同比涨幅有望温和上行,年底有望在2%或略高水平。”他说。
伍超明也预计下半年CPI将整体走高,虽然期间不排除个别月份继续回调的可能,但不改变见底回升的整体态势。
PPI同比连续八个月处于通缩区间,降幅连续五个月扩大。2012年3月-2016年8月,中国出现了连续四年半的PPI通缩,不过分析师认为,本轮PPI通缩和之前有明显不同,持续时间也将低于上轮。
伍超明指出,一方面,2012-2016年的工业品通缩源于金融危机后投资大幅扩张导致的供给过剩,但2016年以来经过“三去一降一补”,国内供给端产能过剩情况好于2012-2016年。第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海外输入通缩是2012-2016年工业品通缩的主要原因,虽然今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提高,能源等关键商品供应稳定性下降,供给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第三,当前国内经济仍处在恢复初期,随着中下游需求的好转,将支撑国内PPI向上修复。
“PPI同比增速将在今年年中出现回升,大概率在明年上半年重回正增长区间。”他说。
王青的判断更为乐观,他预计,下半年伴随高基数效应减弱,国内经济修复带动上游原材料和工业品需求上升,PPI同比有望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