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你评我弹> 今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孔乙己的“窃”

http://edu.sina.com.cn 2000/08/06  今晚报

  作者:牧惠

  读到一篇谈孔乙己的“窃书”不是偷书的文章。作者认为,孔乙己说的“窃书”不是指偷书,乃指读书。因书的事而被打,他不承认是“偷”,而说是“窃书”、“读书人的事”,就是说自己不过是拿了人家的书去读。这一新见解其实站不住脚。《孔乙己》写得够明白的了:孔乙己好喝懒做,根本就不是好学之人。怎会勤快得拿了人家的书去偷读呢?他的谋生之道是到有钱人家去替人家抄书,但“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后来,他竟偷到丁举人家,被打折了腿。面对短衣顾客的嘲弄,孔乙己在“偷”与“窃”上面来一套之乎者也,只不过是用来遮丑。

  查。《辞海》,“窃”除了“偷取”、“盗取”之外,还用于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如“窃以为”、“窃闻”、“窃思”等等。孔乙己这类“读书不成三大害”的没落知识分子,只配用、只能用第一义的最低层次来解释。

  有没有比孔乙己更高层次的“窃”呢?

  一种是剽窃的窃,即将别人的作品窃为己有。这类事古今中外都有。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剿袭老文章酿成大参案》谈到,徐季和参加科举考试并中了会元的文章,“全篇抄套张之洞解元中庸文,殆三分之二”。因为凡中了解元、会元的文章,都会刊刻出版,人们一对就明白。于是,“徐季和抄套张之洞次艺八股,传遍京省”。张之洞过生日,他的得意门生周锡恩受众人委托,写了一篇骈体文的祝寿词。有人查出,文章是抄袭龚定庵《阮元年谱·序》而成的:“全抄龚文者三分之二,改易龚文者三分之一,而格调语法,与龚文无以异也。”张之洞从此疏远了周锡恩。前些时有某教授著作抄袭的丑闻见报,近又闻某编审的一部“大作”有百分之七十大段大段地抄自三部别人的著作。至于“文革”中恩师的手稿被得意门生抄家时窃为己有,改头换面出版的事,因查无实据,只是私下传说,其中肯定有真的。以上种种,剽窃之“窃”,与偷有异。只不过孔乙己还不够格而已。

  另一种是盗版,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窃乃至更甚于窃的抢。如今的盗版比较简单,拿起别人的书照印就是。以前没有版权,这种做法谈不上盗版。那时有更高级的“窃”。还是《世载堂杂忆》,在《记杨守敬先生》中有一段说,杨守敬住武汉时,与当过江西巡抚的柯逢时住得很近。杨得宋刻《大观本草》,视为孤本。柯逢时答应重价代售,请阅书一昼夜即还。柯把书拿回家后,发动他的手下人把书连夜赶抄下来。第二天还书给杨说,听说书店已有刻本,不买了。不数月,《大观本草》出版面世,柯大捞一票。杨恨之入骨,终身不相见。这种事,孔乙己更没条件做到。

  孔乙己是个很让人同情的可怜人。开始他充分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偷换概念功能,故意在“窃”与“偷”的差别上耍弄文字来文过饰非,引人哄笑。及至他被举人打断脚,人们笑着对他说:“你又偷了东西了!”这回他却不十分分辩了,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似乎在恳求掌拒不要再提。说明他还有廉耻之心,比那些更有创造性地玩弄文字游戏来颠倒黑白、掩耳盗铃,甚至对揭短者倒打一耙的御用文人、无行文人可敬。






 新浪推荐
八一建军节专辑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