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大学教师教学参考:看似简单译来难

大学教师教学参考:看似简单译来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1 11:19  英语辅导报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Hamlet) 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句子,即哈姆雷特说的那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这个句子中的词汇,连中学生也不会感到困难.但是如何把它翻译成贴切的汉语,一直在困扰着我国翻译界的人士,特别是"To be or not to be"这6个英语单词,好像永远也解不透,译不出.有人称之为"six great words";有人把它比作断臂的维纳斯,不要徒劳无益地为她去接断臂,对这6个词也不要再翻译了,就原封不动地保留在译文中,这样反而更好.表面看来简单的几个词,难倒天下翻译人!

  以上当然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它之所以难于翻译,除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外,还涉及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确实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非常简单,要翻译成汉语却颇费思索的文句.例如,有人提到用英语怎样问人的"生肖",也就是怎样问"属什么的".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我起初以为,因为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可能这是无法译的,但又没有把握下这样的结论.于是就查找根据,最后在Modern English Teaching (No 3. 1969)中找到了根据.

  您是属什么的?

  Under what animal sign (or symbol) were you born? 或者 What animal sign were you born under?

  我属鼠.

  Mine is the Rat. 或者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

  上面是汉译英的例子.或许有人认为英译汉可能不会如此,其实也有一些英语句子看似简单译来难.下面这个简单的英语句子怎么译?

  His parent came to see him that morning.

  这个简单的英语句子,我们初看时,不以为然,再细看就不知所措,我们可能会把它译成下列的汉语:

  1) 今天早上,他家长来看他.

  2) 今天早上,他父母之一来看他.

  第一句汉语地道,似乎翻译得还不错.但仔细一琢磨,parent不等于"家长",因为中文的"家长"可能是祖父母、叔伯,甚至哥姐或任何监护人;第二句一听就不舒服,因为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个简单的句子虽不至于使我们"旬月踟躇",但也颇费思量.

  笔者曾在翻译练习课上,让学生们翻译下面两个简单的句子:

  1)She is very pregnant.

  2)Want to fight with me? Tell them I am ready for it. I am always ready for it.

  对于第一句,很多同学可能知道翻译成"她很 / 非常 / 特别怀孕了"不符合汉语,就翻译成"她怀孕得厉害",当问这句话的意思时,也说不清楚,只是套用He is very ill. 翻译成"他病得厉害"而已.对第二个句子,显然因为囿于要把ready译成"准备好的",always不好处理,译文五花八门,既拗口又蹩脚.最后的参考答案是:

  1)她怀孕好长时间了.

  2)想和我打架吗?告诉他们,我奉陪,我随时奉陪.

  这时师生共同体会到,翻译中对那些简单的句子也不可小觑,进一步体会到在翻译中"一名之立,旬月踟躇"的真正意义.

  再如,有一首很常见的英语小诗,曾选入中学英语教科书,小诗如下:Good, better, best: / Never let it rest, / Till good is better, / And better best. 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东西,但其意义用汉语如何表达?好像过去没有人格外注意.笔者曾多次在不同读物上读到这首小诗,每次都想把它翻译成汉语,但每次翻译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满意,而不得不做罢.直到有一天读到北京师范大学周流溪教授的文章,也提到这首小诗,周教授不嫌其小而不为,把它翻译为:"好、善、精,功莫停:好上好,精又精."过了许多年,周教授重新翻译这首小诗,译文如下:"好,良,优,永莫休:好更良,良益优."周教授是把翻译这首小诗作为"给自己加任务"和"自我压担子"的例子来讲的.以周教授的学问和水平,能这样讲,可见这首再简单不过的英语小诗,翻译起来有多难.

  在美国某处的高速公路上矗立着一块警示牌,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不要开快车: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这条警示语幽默风趣,妙在它使用late一词所构成的双关,late既是"迟到"又是"已故"的意思.当然它的意义很容易理解,但翻译成恰当的汉语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有人翻译成"迟到总比丧命好",有的翻译为"晚了总比完了好",还有的译为"迟了总比死了好"等.笔者总觉得这些译文不够贴切,因为原文的形貌的突出特征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late 和the late的对照没有体现出来.这又是一个看似简单翻译起来难的句子.有一次笔者在一个长途汽车站看到这样一条标语:"愉愉快快地出车,安安全全地回家".不由灵机一动,那条英语交通警示语翻译成"慢行能回家,快行回老家",用"回家"和"回老家"不就能较好地传达出原文的形和韵了吗?

  (文/李树德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04~05学年第25,26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Annotation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