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高校四类特殊招生完全指南 > 正文

面对06自主考试不要自视过高:考知识更考见识

http://www.sina.com.cn 2005/12/14 10:24  新闻晚报

  本周六复旦自主招生选拔测试将举行,而这段时间也是各高校抢夺生源,吸引“优秀生”的“黄金时段”。作为去年参加过复旦自主考并有幸享受一本虚拟录取优惠政策的笔者,愿与诸位学弟学妹共同分享自己的心得经验。

  不能自视太高

  以复旦自主考为例,凡报名并获准有资格参加考试的,绝大多数都为各市重点中学的高材生,大有“舍我其谁”的味道。但据本人经验,开考之后就有明显的挫败感。首先,我们要理解选拔测试的性质,既名“选拔测试”自然是“百里挑一”的精中之选。这份选拔测试题既是供大学自主招生所用,也是一次绝好的提升人

  气的广告范本。卷子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在考生心目中的形象。再者,考虑到其录取的特定比例及考生群体素质,更有必要将试题出得难一点、深一点、宽泛一点。因此,各位学弟学妹切不可掉以轻心。

  另外,各校自主测试题均为各高校一流教师所命,大学教授的思维方式和出题思路也是与高中老师迥然不同。他们的命题一般来说涉及面更广,思维的跳跃及延展面的要求更高。需要考生发表个人见解的情况也越多,绝不是一板一眼的“问答题”,而是多种素材、多种层面、多面知识的交融整合的“材料分析题”。

  真的要懂不少

  笔者高三加试历史,且偏重文科,平时也喜好翻翻稗官野史,各家杂说。但临上阵仍就心中踌躇、虚汗直冒。原因无它,整份

复旦自主试卷可谓名副其实的“大文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及欧美,近逮东西,各种文史知识,扑面而来。考生考完后喊“吃不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整场考试需要考生不时在各个知识板块之间来回腾挪,而碰到将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的“综合题”,更需要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去应付不可。

  据笔者记忆所及,复旦的"大文科"试卷题型并不出奇,这体现出一定的熟悉度与考试规度,没必要在形式上玩花样。分别由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标点古文及翻译、作文等几部分。

  在知识点要求部分,其对历史常识、文学典故及体裁、手法以及哲学基本观点,美学基本原理涉及较多。例如,在填空题部分,去年曾考过“文化形态学”学说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美学上“游戏说”的创立者及一些时政新闻。选择题考过诸如《中国通史》的主编等一些常识性题目。因此,这部分的题应该较容易拿分,但其基础取决于考生的知识储备及知识的系统性,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分的题目是知道什么就答什么,知道多少也就答多少,基本不存在蒙的可能。

  接着,是提升思维层次的简答题。这部分的题目并不难,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像一题考察法国启蒙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这对加试历史的同学可谓送分进帐。这部分试题题干背景较为熟悉,不同的是其需要考生能把自己的观点行诸于文,有条理,简洁明了。但往往最明白的道理最难说清楚,这就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

  知识转为见识

  整张试卷的“难点”,同样也是“亮点”即所谓的“主观题”部分。这部分试题较开放,思维跳跃性也较大,要的是个人的创见、思想的火花。可以看出考生个人的思想深度及文笔优劣。通常命题者会给出一些材料,大多是前人的学说,然后请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反驳,但要能体现个人的思路及思考的层次。材料均为原典,有些比较学术化,生涩迂回。如果那些平时原典著作看的较少的同学在这一部分会比较吃亏,无法更好地解构与吸释材料的内在思路。标点古文以及翻译并谈谈读后感,这考的是文言文的语感及对字、词、句的理解。

  总的来说,综合题考的是学生的“功底”。不论是思维功底还是文笔功底等,都要求学生能有见识,而不是一味将知识平面铺开,更强调对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思想的开掘及思考的力度,虽然认识难免偏颇甚至幼稚,但最重要的是展现出个人的思考过程以及背后的那份激情与胆气。这既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见识的过程,是一个大胆开拓的起飞,心门打开的过程。相信考生只要的确有知识、见识,碰到这种“活题”,更应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几点建议

  既然考的是功底,要想突击速成也是没有戏的。不过,学地学妹们可以抓紧时间看一点古代文化常识,中外文学常识以及知名学说,知名作家作品来壮胆。另外,最好最近能看一点富有哲理或者是哲学观点的

散文杂说,以求对这些知识及学科有个大概的了解,提笔时能知道大致的为文角度,还有一点较重要的则是关注一些时政热点。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不应把自主招生看得太重,容易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发挥,考试那天,应该早点到,熟悉考场环境,做到有条不紊,顺理成章。相信只要气定神闲,“每临大事有静气”,定能有所斩获。(作者 复旦大学中文系2005级 顾文豪)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