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作文高分学生讨厌作文课 应试怪圈如何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 15:56   新华网教育

  7月26日至27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思源杯”总决赛在广州举行。而从参赛的100万名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的300多名作文高分学生,竟然普遍讨厌作文课。“没意思、死板、纯为考试”是这些作文高分学生对作文课的评价,应试作文怪圈如何才能走出创新之道?

  中小学生:作文课没意思

  记者采访发现,参加本次比赛的中小学生不少对学校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不满,很多人认为作文课只是学“套路”,没什么新意。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认为,中小学生课程改革从10年前开始,课改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个性化学习,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至今,小学与初中的课改已进行了两轮,高中阶段课改进行了1轮半,结果“收效甚微”。

  湖南益阳一中高中语文李老师说:“课改设定的目标、方向很好,但高中语文教学几乎没实行课改,因为高考压力仍然存在,学生的负担也没有因此减少。”

  温儒敏说,现在的孩子就像“机器中的模件,批量化生产”。他建议老师和家长,在敦促孩子为应试教育做准备的同时,也应尊重青少年的天性。在作文写作方面,能尊重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把内心所想的抒发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写套路、说空话。

  “创新”作文:要么过于平庸,要么过于新奇

  据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主办方介绍,本次大赛旨在引导学生更细致地体验、观察、发现、感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像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品。大赛组委会希望能为语文作文教学课程改革提供真实有力的支持。可就在如此宽松的条件下,参赛的中小学生却难于在文章中开辟新的视角。

  大赛评审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在参赛作品中体现甚多,不少参赛学生使用“开头‘戴高帽子’,结尾‘升华’”的套路,而这种套路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如果说上述文体为“过分平庸”的话,不少学生的参赛作文又落入另一极端:刻意求怪。不少高中生认为,大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而要想在这类作文大赛中获胜,诀窍就是“新、奇、怪”。

作文高分学生讨厌作文课应试怪圈如何创新
新闻媒体采访《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徐永恒

  大赛评审专家、《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徐永恒告诉记者,本次大赛中不少参赛作品采用了玄幻小说的写作方法,还有参赛选手用阅读代替生活来写作,如一名小学组选手写《我想交换年代》,写他自己在宋朝、明朝、清朝和古希腊罗马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徐永恒评价说:“这一代是读着《哈里·波特》长大的一代,在他们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青春写作、网络文学、奇幻文学、动漫图书等对他们影响很大。加上他们的生活圈子很小,所以容易把立异当成创新,把诡异当成突破。”

  大赛评审专家谢教授说,本次大赛暴露出的问题之一是创新作文刻意求怪,这违背了大赛“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灵动的感悟”的主旨。“好作文要有感而发,空洞的抒情和虚假的编造并不可取。创新作文也如此,并不是仅仅通过‘新’来体现价值。”

  专家:套路练习不可弃,阅读更不可少

  湖南益阳市一中高中语文李老师说:“很多高中生不爱上作文课,即使是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也不愿意写高考类大作文,这确实是一个让语文老师头痛的问题。”

  温儒敏就此认为:“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不一样,不能太自由、太无章法,这样会给阅卷评分带来困难。此外,这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已经有了改进,更多地使用话题作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

  温儒敏指出,对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套路”练习也不能完全抛弃。虽说套路学习太多,的确容易束缚个性,形成考试“八股”;但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学会一般的文字表达,也不无好处,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主要还是要求他们有比较通顺的文字表达能力。“所以,适当模仿范文是作文入门的基本途径,不应该完全排斥。”

  针对现在中小学生读书太少、不爱读经典等现状,温儒敏表示,阅读是写作最重要的动力,只有多读,才能体会更多。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一定的练习,写作水平才能上去。“韩寒、郭敬明、哈里-波特等畅销书就好比冰淇淋,好吃,但光吃这个不能长大。经典的东西开始可能不太喜欢,但它是必要的营养品。以后你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读经典。阅读经典,能培养对文字的感觉,这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好捷径。”(记者:杜鹃 郑天虹)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作文 创新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