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花样迭出的自主招生计划究竟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1日 11:59   新闻晨报

  熊丙奇

  中国人民大学推出 “圆梦计划”,并创造性地提出,计划适用对象是“三代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消息一公布,就遭到质疑。

  有人为人大叫屈,大学以前不关注农村考生,自主招生笔试、面试让考生四处“打飞的”、坐高铁奔波赶场子,贫穷的农村生连赶场子的份也没有,大家批评这不公平;现在大学开始关注农村贫困生,推出了专门的计划,怎么还是遭到质疑?其实,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得到100%的支持。在新政策中利益受到影响的一方,就可能反对,尤其是大学招生政策,增加农村生计划,必然减少城市计划。

  问题在于大学该怎样应对质疑。一种明智的做法是,将社会的意见,纳入计划出台的过程。招生自主权,是学校的一项自主权利,但从发达国家大学的招生战略、政策分析,这不是由学校校长、招生办公室决定的事,而是要由学校的理事会(董事会)和招生委员会决策。再看大学理事会和招生委员会的构成,前者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可以在决策时反映民意;后者则按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定位确定本校独立的招生评价标准,招生办公室只是执行相关事务的机构。

  我国大学则不同,现在试行自主招生的大学,既没有大学理事会,也没有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招生战略和政策的,就是学校校长办公会和招生办公室。根据这样的决策机制,自主招生政策,就具有很强的行政意图以及随意性,难以平衡各方的利益,也无法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过去9年中,我国大学自主招生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政策、新计划,让考生和家长陷入政策焦虑中,这不是一项影响广泛的民生政策应该有的状态。总是随意调整、变化的政策,只能让老百姓无所适从,也表明决策机制尚需完善。

  没有公众意见参与的大学自主招生决策,在公布之后遭到质疑,是十分正常的。但这种事后质疑,并不能推动政策改变——有问题,也是来年的事了,这也是自主招生政策一年一个样的原因之一。由于这种奇妙的状态,某些大学甚至利用外界质疑,加大学校的曝光度,也就是“炒作”。

  “三代无大学生”这样的规定,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肯定会引来争议,为何人大还要推出呢?难道他们不清楚,就是农村家庭,三代无大学生并不一定意味着贫穷,而完全有可能是村干部和当地富裕人家吗?如果没有这一细化的对象规定,人大的自招政策,是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的。

  “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正是这其中的奥妙。在大方向不错的教育政策方面,对于时下的大学,有争议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争议;没有争议就意味着没有关注,没有关注,就失去了可以宣传的成绩。这几年一些大学的自主招生新政,走的就是炒作路线。2010年,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而这一做法是从以前实行的学校综合推荐中“提炼”出来的,究其实质,还是学校综合推荐。学校根据各种指标确定人选后,由校长签名、盖章,与以前的操作一模一样,而北大抓住社会对校长声誉的争议,成功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清华推出了“领军计划”,计划的内容,就是学校综合推荐。如果清华就把这称为“学校综合推荐”,或者跟在北大之后也叫“校长实名推荐”,大概不会引起多少关注;人大推出了“校长直通车计划”,这计划和北大、清华的操作相比,并无任何新意。

  如此炒作,非但不利于大学自主招生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更可能误导公众对自主招生的理解。比如今年兴起的自主招生联考,最后被折腾为高校结盟对抗,得来的是社会对自主招生的反感,甚至有舆论呼吁取消自主招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教育、办学校是长久的事,需要教育者按规律推进各种教育改革和发展事务,而不是借自主招生,制造各种噱头,吸引眼球,谋求急功近利的政绩。这也要求大学走出行政化的困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构建。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人大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