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立新分享 流学科生物学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立新分享 流学科生物学
2020年06月29日 15:37 新浪教育

即日起《2020新浪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栏目正式上线,本期邀请的是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立新。

  2020年高考注定是一场最不平凡的高考。鼠年伊始,新冠疫情开始肆虐。全国所有考生被迫在家复习。各地202年高考将推迟一个月举行,史无前例。高校招生工作也相应会有调整,为家长和考生第一时间能精准聚焦2020年全国高校招生政策信息,即日起《2020新浪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栏目正式上线,本期邀请的是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立新。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张立新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张立新

  以下是直播实录: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考生同学们:上午好!

  我是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立新,很高兴今天以这样的方式和家长、同学见面。现在同学们正处在争分夺秒的复习阶段,这个时间是大家最焦躁、最紧张、最彷徨、最盼望的,因为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影响了一个人一生命运的走向。今天呢,就给大家聊一聊河南大学的生物学科。

  在河南大学107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的生命科学学科始创于1923年。由于各种原因,其办学历程曾先后于1950年和1962年两次完全中断。1987年,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新的生物系从零起步,重建并开始招生。1995年,植物生理学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2003年,学院获得河南省第一个植物学博士点;2005年,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同年7月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获批河南省第一个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得河南省第一个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同年3月,河南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2016年,获批“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即“111”计划),为河南省首个;2017年9月,在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之际,生物学科入选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2019年11月,获批“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学科同时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在全国范围内实属不多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理工农兼备,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体系完整,高层次人才汇聚,科研水平高,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院。在生命科学学院,只要你想学、愿意学,可以从本科一直上到博士后出站,完成全部的高等教育。

  学院拥有三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理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生物工程,工学。其中生物科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生物工程为河南省一流专业。拥有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生态学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有生物化工、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点,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点。有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生态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截至2019年底,学院教工有200余人,专任教师近180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院有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4人。有4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生物学方面教学指导委员会共4个)。

  这是学院的知名学者。

  学院拥有三个国家级平台: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十二个省部级平台。一个学科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都非常罕见。

  在发展中,学院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近5年发表SCI论文370篇,其中TOP 论文115篇,一区论文81篇,部分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如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获得省部级科技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49项。授权专利33项,实现专利技术转让和产业化3项,新品种13项。主持国家级项目94项,科研经费7120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独立课题4项。其中宋纯鹏教授团队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为河南省首次独立获此奖项。2012年,以河南大学为依托单位,宋纯鹏教授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20年,张立新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上发表论文。

  学院在学科发展中,注重学科的引领和交叉。基于棉花、小麦、玉米等逆境应答的功能基因组学为基础,引进和培养交叉学科团队,催生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快速发展,建成了“一个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院,四个学科交叉研究中心”。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实施高端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国际化的合作研究团队。成立生物学学科国际咨询委员会,建设国际性学术团队,主办国际学术会议,聘请海外学术骨干,探索海外本硕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PPT上给大家展示的有学院承办国际学术会,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的场景。

  学科发展过程中,注重对社会的反馈和服务。获批了一个省级、一个市级的科普教育基地,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逆境生物学夏令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日、菊花文化节“动植物科普教育周”等;举办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进入中国大学校园植物网联盟,审定新品种并进行推广等。

  教育部、国务院、河南省领导多次到学院、实验室进行视察和指导。

  30余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有科学家国家杰青、青年科学家、政府官员、优秀教师等。

  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一流人才培养。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稳固专业思想注重专业引领,科学制定和落实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强化专业技能,科教协同育人,启动卓越计划,落实全员导师制,培养“生物学基础扎实、实验技能娴熟,具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年来,学院一直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好基础课,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多措并举,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院本科教学,主要有理论课、实践实习课,依托生物科学系、生物工程系、植物科学与技术系、河南省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采用课程组体系开展教学,并借助学院科研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学科平台,实施科教协同育人,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9年获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引进的《植物生理学》翻译教材,是国内领域内本科教学教材和学习参考书籍,并被推荐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遴选教材。2019年,《动物细胞培养》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成全英课程、双语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措施有“菁英计划”,2011年,河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联合实施“生物科学专业菁英计划”合作协议。该计划依托生物科学本硕连读专业开始招生,每年招生20至30人。菁英班学生实施分段培养,在河大完成主要基础课程,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在河大开设本科学位课程,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确定科研方向。学生利用暑期前往上海参加夏令营,深入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及特色。在河大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优秀学生可被免试录取到河大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自自签署“菁英计划”合作协议以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包括逆境中心)先后有100多位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到河南大学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开设学术前沿讲座,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教师授课内容纳入正规课程体系,课程名称“生物学理论基础与前沿”。

  每年均有2名以上院士来院授课。

  “明德计划”,以生命科学学院为主,兼顾其他学院生物学兴趣浓厚的学生,从大一新生中为明德班选拔苗子。这些同学学业成绩在专业内排名需在前30%,英语一级班同学优先考虑。明德班施行小班授课、双语教学、国际化培养,学校、学院全额资助明德班学生全员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国际化培养。依托“作物逆境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科学系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单位,构建“3+1+1”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并开展国际夏令营活动。2019年,已经派出150名学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捷克生命科学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

  “全员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生命科学学院在全体本科生中实施全员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同一届本科生人数不得超过3名,累计指导在读本科生人数不得超过12名。导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进程、选课、确立学习方向等,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行学术引导,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科研立项、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

  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开展“本科生学术文化节”。

  “卓越生科沙龙”,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作为主讲嘉宾,对学生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品德修养养成教育,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教育,一流人才观培育,以及专业思想、技术前沿教育,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校长宋纯鹏、党委副书记张宝明,欧洲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百人等都曾做客沙龙。

  “院领导午餐会”,学院领导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心声,对学生学习、生活等做出指导。

  专业班主任:选拔青年教师担任专业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

  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全面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学院注重立德树人,推行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格局,构建“学术、技术、艺术”相结合、“专业、通识、拔尖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

  学院育人在机制体制上进行了创新探索,育人成效显著。

  近年来,本科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213项,获得各类奖励80项,发表科研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10篇。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院人才培养措施在《河南日报》专版报道:选好苗子,培好土壤,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

  下面呢,给各位家长、同学简单的聊一聊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双一流”建设有五大改革任务、五大建设任务、六位一体建设内容。五大改革任务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五大建设任务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六位一体建设内容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双一流”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发展,推动学校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紧紧围绕“逆境生物学”学科特色,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水土资源有效利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增强五大办学理念: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双一流”大学,没有科研支撑是不行的。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教学和学科建设提出问题,科研来解决,科研成果和发明进课堂,服务于育人,形成循环;然后科研成果再转化,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现在,大家已经对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了有点了解,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院情片来更多的了解生命科学学院吧。

  各位家长、同学们,我的讲解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祝愿每位考生心想事成、学业顺利!再见!

扫码关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