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德妇行妇容 宣讲糟粕的女德课怎进了大学课堂

妇德妇行妇容 宣讲糟粕的女德课怎进了大学课堂
2020年10月12日 10:04 新京报

  原标题:“成也女子,败也女子”,宣讲糟粕的“女德课”怎进了大学课堂

  “成也女子,败也女子”,这句更可能出现在深宫剧的话,如今出现在了高校课堂上。

  继“女德班”之后,“女德课”又来了。

  近日,有网友曝出一组图片,称在北方民族大学的传统文化课上,上了三节“女德课”。从网传课件中能够看到,PPT上有“妇德”“妇行”“妇容”“男尊女卑”“成也女子,败也女子”“治国平天下之大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等内容。

  此事传开,引发网友热议,“正经大学还开设女德课吗”“大学开女德课太可怕了”“传统文化是让你学糟粕的”等诸多评论,多是抨击之语。

  对此,北方民族大学已经作出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核查。学校将根据调查情况,依规严肃进行处理。

  这场“女德课”会不会是另一个“女德班”?

  宣扬糟粕的“女德课”引争议,不可避免

  实际上,这名女老师的“女德课”和此前引发争议的“女德班”还稍有不同。

  从课件内容来看,她主要还在拿传统来说事。课件中既有老子、道家的思想,又有《易经》中的言语、传统儒家关于“妇道”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媳妇——国民之源”“姑娘,人类之源”“贤女——圣贤之源”等更像是自己总结的雷人语录。

  当然,单从PPT的只言片语,无法勾勒出她讲课内容的全貌,至于她在课上到底传达了怎样一种理念,还需要等调查清楚了才能知晓。

  讲好“女德”并不容易。中国过去对于女子之“德”的认定,是从“女子位卑”、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而言的。这一前提下的女德,纵使延展开来,加以现代化的阐释,用来规约、引导当代女性,那难免也会不合时宜。

  因此,强行正面宣讲一些“女德”糟粕,自然就会遭遇言说困境。事实上,在男女平等的社会语境之下,宣扬糟粕的“女德”本身就是一个落后的散发着腐臭味道的概念,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

  课件中“成也女子,败也女子”一句,尤引争议。这句无典可依的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这类语焉不详的话,出现在课堂中,也不免让人对这位老师宣传何种价值理念生出疑惑。堂堂大学老师,又如何为人师表?

  此外,正如不少人所质疑的,传统文化课上为何讲有不少糟粕内容的“女德”?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乃至鼓吹女子缠足的“女德”,是人所共知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传统文化之精华,大有所在,也大有可宣讲之处。可网友指出,该老师拿出三节课来讲“女德”糟粕,如此郑重地宣讲早该扔进历史垃圾堆的东西,实在有些荒诞。

▲图片来自微博。▲图片来自微博。

  大学课堂讲“女德”糟粕,是毒害大学生

  “女德班”引发争议不是一天两天了。近年来,一些组织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号,在抚顺、温州、曲阜等地开设“女德班”,传授古代女子的“为妇之道”,明目张胆地宣扬“男人就是天,女人就是地”“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女子就不该往上走,就该在底层”等荒谬观点,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夕。

  在“男女平等”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下,再去宣扬过往君主专制时代“男尊女卑”的理念,显然愚不可及。

  这类“女德”理念,毫无疑问,是传统文化糟粕之所在。它贬低女性的地位,无视女性理应享有的平等权利,是完全从男权视角出发,为女性设定的“女德”,名义上是“女德”,实际上却是“枷锁”。

  更何况,宣扬糟粕的“女德课”竟然开设到大学校园里,就更加令人担忧。

  高校是传播现代文明与理性精神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习得现代知识、文明理念,进而让他们养成完整独立的现代人格。

  传统文化并非不可传授,事实上,许多传统文化都需要在大学课堂上继承发扬,但前提是,大学要辨别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如果把早就应该抛弃的传统文化糟粕不加辨析地一股脑扔给学生,这无异于向他们“投毒”。

  北方民族大学称要严肃调查此事,始作俑者应当会很快“现形”,但此事也给其他高校提了个醒:对于大学中开设的传统文化课,也要多留些心,对那种明显是糟粕的东西,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课程设置标准,及时将其剔除。

  在高校课堂上,面对大学生宣讲“男尊女卑”思想,但愿这匪夷所思的一幕,不再上演。

  狄宣亚(媒体人)

  责任编辑:黄晓冬

扫码关注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