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因为一段霹雳舞视频而“走红”的教育局局长段礼富,带着他的舞蹈又来了。
“师父,你说今年的高考题它难还是不难?”“你这泼猴,你说它难它就难,你说它不难就不难,关键看你有怎样的心态!”5月14日,在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会后,脱掉外套,身着白T恤的段礼富,随着欢快的音乐,“自编自演”了《大王带我来巡考》,中间还穿插了一段Rap“2022年高考谁是大王,仔细复习沉着应考,你就是大王。”
去年,段礼富临场发挥跳霹雳舞是为了给面临高考的高三学子减压。今年,为鼓励疫情下即将高考的高三学子,除了依旧激情四射的舞蹈之外,他还亲手书写了1200余幅毛笔字送给学生。
段礼富是四川乐山市犍为县教育局局长。去年4月10日,在犍为一中,段礼富作完主题演讲后,随机播放了一首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并即兴跳了两分钟霹雳舞。随后,这一段霹雳舞视频火遍全网,段礼富也被称为“霹雳舞局长”。从2021年2月起履职犍为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过去的一年,从即兴跳霹雳舞,到整顿全县81家校外培训机构,再到做大犍为县教育发展基金……段礼富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
5月15日上午,提起今年的“出圈”,段礼富在电话那一头侃侃而谈。他认为,自己跳舞、唱歌并非是炒作或者引起大家关注,而是应该做的事情。“高考减压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与同学们加强心灵沟通是应该做的,心理疏导是应该做的……展示自己的素质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只不过是我做出来了而已。”
段礼富介绍,疫情之下,高考在即,这次利用网络直播励志演讲分享会,是为了给高三学子“加油”“减压”,为配合疫情防控,分享会以“零观众”的在线直播形式进行。这次他做了主题为“‘践行十爱 德耀嘉州’与高三学子分享青年成长——不被大风吹倒”的演讲,主旨演讲长达一个半小时,以此勉励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高考。
演讲、跳舞、唱歌、写字……直播中,面对场下千余个空座位,舞台上的段礼富手举话筒仍激情四射,讲到兴奋处他还会提高嗓音,以激起视频另一头同学们的兴趣与共鸣。
自2021年年初履职教育局局长,到4月份第一次火遍网络,到如今在演讲中再次“加码”,段礼富说,他并没有在意网络上的评价。爱人从事教师职业,孩子也毕业参加工作,这一年来除了工作,段礼富的生活只与读书、运动和写字有关,生活中的“平淡”与网络上的“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段礼富介绍,2021年,犍为县被列为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作为全省12个试点的区市县之一做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局局长,他应该有所担当和思考、有所创新。他希望让学生们看到,在学习知识之余,也可以有终身的兴趣爱好,“没事儿自娱自乐,有舞台尽情展示”。
[对话]
写到腱鞘炎发作仍坚持完成1200余幅作品
新京报:为什么萌生了亲自写字送学生的想法?
段礼富: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全国目前的疫情,学生们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尤其是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疫情对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都有一些冲击。同学们应怎样沉着应对,排除各种干扰?我想以“字”的形式送给他们一些勉励的话,通过我自己亲笔书写的行动,告诉同学们要勤奋努力、刻苦,排除各种干扰以及丢掉一些坏情绪,坦然面对高考和人生。
其次,我们乐山正在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的活动,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乐山、爱自然、爱家庭、爱劳动、爱学习、爱健康、爱人生”,我就想通过书法这一形式,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
高考只是人生当中的一次考试,文化传承的方式可以让同学们有所熏陶。我写的这些字包括“孝”,告诉他们百善孝为先;“勤”,万事勤为本;道,立身行道……都是青年人在成长中应该具备的品德,这些将让他们终身受用、受益、受教。
在演讲现场,我摆出了大概800多幅字,其实两个月来,我每天写30幅,到现在已经有1200余幅,在分享会现场,我送给了犍为四所高中的校长们,由校长亲自带给学生们。今年犍为将有2630名学生参加高考,如果有学生需要,我还会写下去,写给他们。拿到教育局局长亲自给他写的一个汉字,也许会让他铭记终身,也许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新京报:你怎么做到抽出时间写下这么多幅字?
段礼富:这么多字要有地方放,还要晾干,需要很大的空间,我家里肯定摆不下,于是我每天晚上拿出10点到12点的时段,在一个旧教室里面写,那里原本是老党校的教室,现在党校搬迁了,就暂时空闲了一个教室。
我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收拾好就会读半小时书,8点半前到办公室,开始处理当天的文件、开会、到基层学校调研、安排工作,下午一般每天6点半下班,有时候因为疫情忙到7点半下班,因此只能腾出晚上的时间去写字。其实有一段时间大概有十几天没写,因为疫情原因,那段时间都在一线忙,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多写几幅,有时候一天会写50多幅。写到晚上12点或凌晨再回家。
写到900多字时,腱鞘炎都发作了,你看我跳舞的时候右手还缠着绷带(笑)。
新京报:腱鞘炎发作时有没有想过放弃?
段礼富:我想,我确定这个目标就要做下来。其实,在去年寒假的时候,我还给全县的中小学生写了148份通知书,都是亲笔手写的。因为放假时,每个老师都要在给学生们“寒假通知书”上手写评语、寄语,我就给一些特殊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叛逆的学生、留守儿童写通知书。当时是利用下班后晚上写、包括出差时在宾馆里写,我觉得一年一次的学期评语,老师应该用手写体,而不是用电脑打字体,这表达了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重视和关心。
所以,这一次选择给高三同学们写寄语时,我就想要多写一点,至少要写1000幅,今年有两千多名毕业生,我想至少要写一半,结果写到了1200余幅。其实并不是强迫自己写,腱鞘炎发作也没想过要放弃,我反而要告诉同学们,认定一个目标就要坚持去努力完成,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我们的高考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高考考场上每科都有固定的时间,我们的目标就是顺利完成它,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最好的状态、最高的质量来完成。我分享的主题也是“青年不要被大风吹倒”。
展示舞蹈、书法不是炒作,是应该做的事情
新京报:从去年跳霹雳舞到今年再次站上舞台,从手写评语到今年的送字,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段礼富:去年是我在4月10日做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感恩父母”演讲,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我跳了霹雳舞。给同学们做学期末评语等这些事情,我觉得是一名老师应该做的,局长带头做就是想要唤醒我们的老师,面对学生和家长时要用坦诚的心态。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我想基于两个背景,一是“双减”背景下究竟要减什么,在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和家长过重的经济负担之外,同学们应该具备什么素质。高考没有改变,但是我们的学生要具备学习文化的素质,体能、心理健康的素质。
我昨天讲了一个“双减”和“躺平”的话题,讲到同学们“减”完后,应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所谓“躺平”,更多是心灵上的“躺平”,行为上应该去奋斗和努力,要果敢和刚毅。
新京报:围绕你的报道有很多,你怎么看待“网红”称谓,以及对你的议论?
段礼富:我想这些所谓的“网红”行为,其实是一个局长、一个校长、一个老师、一个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不是说要去炒作或者引起谁的关注,更多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比如,高考减压是我们应该做的,与同学们加强心灵沟通是应该做的,心理疏导是应该做的。
同时,教师要有演讲的基本素养,包括表达能力、对琴棋书画的爱好,健身和健康的心态,都应该与学生有沟通和展示,所以我想,我做的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我走出来而已。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炒作,是在一个阶段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给予他什么,在共鸣中产生互动。
我没有做错事情,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高考前和同学交流沟通,我们采用的方式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给他们一个情绪上的释放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打开思想的按钮”
新京报:从跳舞到书法,你的这些爱好平时是如何养成的?又是怎么坚持的?
段礼富: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讲到“双减”。我们读书那个年代就有一些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后来因为工作或者是家庭生活的影响,没有舞台延续这些爱好,但在生活中,我把它们当成自娱自乐。我在演讲中展示的,不是有备而来,而是平时素养的奠基。
比如,我每天早晨六点半到七点读书,每天晚上回家后还要看书,晚饭后我会游泳半小时,还要慢跑1600米,写字一个小时以上,睡觉前再读读书。把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常常鼓励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可以通过走进书本,通过阅读的方式与古人对话,先贤对话,与名人、哲人或者朋友对话,打开思想的按钮,让自己茅塞顿开。
我的这些所谓的素养或行为,不管是跳舞、唱歌、朗诵,还是书写、阅读等,就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与素质的竞争,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看到可以学习的榜样。
新京报:“全才”局长是否会给教师、校长带来很大的压力?
段礼富:我觉得不会。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那就是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校长带好团队、管好学校、确保安全,我觉得就可以了。不是每个人都成为全才全能,运动员有单项和全能运动员,局长也是如此,在某个方面有管理能力或者有创新能力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局长。
不要功利于清华北大,但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新京报:我了解到,履职这一年以来,你还倡导的一件事就是做大犍为县的教育发展基金,目前这项工作推动得怎么样?
段礼富:犍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突出教育优先发展”。从省教育厅到犍为都有这样的思考和安排部署。我到教育局提出的是“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过去,我们县域的学生外流特别多,但是去年到今年,我们的学生出现了回流,基本上没有多少外流,民办教育和引入优质教育今年也非常好。如此,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
教育发展基金这一块儿,县财政每年要拿1000万作为基金的基础部分,同时还有社会捐赠,目前来看是良性发展的。因为犍为教育有很好的社会氛围和各界的支持,有尊师重教的良好的土壤。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和民生工程重视,有好的政策。这些支持让我能够放开手脚干工作。
去年,我们被列为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我们作为全省12个试点的区市县之一做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我作为局长应该有所担当和思考,有所创新。
因此,我做的这些事就是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可以改变一些思维习惯。特别是在新中考、新高考的背景下,思考如何提高我们的素质教育。
新京报:我们一方面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又不得不面对高考这一“指挥棒”,之前犍为县也对十年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做了宣传,这其中是否有所相悖?
段礼富:首先,“双减”更多是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这个是必须要强化的意识。“双减”过后,更多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习惯、课外的兴趣活动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本领、本能、技能和素养。新高考更多的是考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思维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所以,我觉得“双减和新高考、新中考一点都不矛盾”。
其次,“学生的均衡发展”和“考上清华北大”也不矛盾。考上清华北大只是一个县域教育教学水平的代表。我在一中工作期间,从2000年到2012年的12年时间,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有七名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十年过后,去年,我们又有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宣传,只是一个引领,而没有过度扩大功效,只是想让同学、校友看到通过努力换来的成绩,自己也能有奋斗目标。
我觉得,我们不要一味地功利于考状元,同学们通过努力后,考上心目中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那这所学校也是你心目中的“清华北大”。
所以,我们讲,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是平凡、普通的同学,毕业后也会回到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清北可遇而不可求,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普通的,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去强求某个目标,如果强求就会有更多的压力、抑郁、徘徊或恐惧。“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做一个人”,这是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北京大学对同学们分享的话。
新京报:这个周末你都在忙工作,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也在一线。数十年来一心扑在教育上,会不会对子女的教育有所缺失?
段礼富:我的孩子毕业两年、现在已经工作了,我的父母在老家,我的爱人也是老师,所以我现在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其实,以前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心理和学习方法的沟通,在行为习惯、思想品质和人生素养方面的指导。
他在2016年参加高考,当时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在在成都工作。我觉得书本知识不是很重要的,更多是品德、劳动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这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我的小孩在初二到初三大概读了四十多本名著,这让他的英语和语文受益很大。因此,我们不要功利地为了知识而读书、学习,更多要在兴趣爱好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未来成才奠基。
新京报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