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办高校在高质量内涵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张改平提出了三点建议。
新京报讯(记者苏季)记者3月4日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改平带来了《关于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提案》。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盲目追求招生数量等问题
张改平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全国民办高校为764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为25.36%。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924.89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25.27%。民办高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都占到国家高等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四分之一,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对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盲目追求招生数量、专业布局大而全、质量提升困难等现实问题。
“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是在特定教育市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投资办学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绝大多数是依靠学费来滚动发展,学费占学校总收入的85%以上。” 张改平在提案中表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少民办高校千方百计去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扩大招生规模。捉襟见肘的运行经费,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使得不少民办高校只能选择规模扩张而无暇顾及内涵发展。
他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公办综合性院校更容易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不少民办高校盲目对标公办综合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追求大而全,热衷于开设低成本的文科类专业,从而出现千校一面,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缺少竞争优势的被动局面,也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
另外,由于民办高校高水平师资短缺、学科专业基础薄弱、生源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民办高校很难有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国家基金项目立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励,还是研究生学位点、招生人数,民办高校的占比都远远无法同民办高校在国家高等学校中的“四分之一”规模地位相提并论。民办高校的发展质量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洼地”。
建议对民办高校实行分类评价、分类管理
基于民办高校在高质量内涵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张改平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民办高校合理布局。建议出台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规划纲要》,不仅规划全国民办高校的数量范围和发展规模,还要进行区域宏观布局规划;对民办高校进行层次分类:研究型、应用技术型、技术技能型,对不同类型民办学校在招生指标上进行宏观调控,鼓励、引导重点发展应用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
二是完善政策供给,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建议适时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营利性民办高校登记为公益类企业法人。建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享有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待遇。建议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进一步扶持、规范和引导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引导民办高校良性发展。建议认真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构建民办高校分类评价机制,改变以科研数量、硕博点、SCI论文等单一指标作为评价依据的状况,对研究型、应用技术型、技术技能型等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真正实行分类评价、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