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老师给出建议:先专心备考 再考虑专业填报

临近高考老师给出建议:先专心备考 再考虑专业填报
2024年05月24日 16:05 北京晚报

  还有近两周的时间,全国高三学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紧迫,有些考生在这段时间紧张得不知所措,寝食难安,有些考生则彻底“放空”。除了备考考生,很多家长也在这段时间进入了“临考状态”,在家做事说话格外注意,生怕一个不小心,为本已紧张的氛围再增加不必要的压力。为了帮助考生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同时为缓解家长焦虑,北京晚报《文教》周刊与教育专家、部分高三年级班主任、部分大一新生进行交流,为各位考生及其家长提供建议。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三化学于乃佳老师在课间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三化学于乃佳老师在课间给同学们答疑解惑

  临近高考 课堂学习没有必要?

  临近高考,有些学生认为课堂学习只不过是温故的过程,因此,不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三(2)班班主任、数学高级教师魏烁认为,高考前的课堂学习不仅仅是温习旧知识的过程。考前的每一节课、每一道练习题都是教师多年经验以及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

  在她看来,通过考前这段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能够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甚至是某些能力或素养上有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长都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在提升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地点拨与指导,高考前依然如此,所以,希望学生在高考前依然能够紧紧追随自己的学科老师的步伐,尽可能地一切按部就班,保持常规的学习,并能利用一定的时间梳理自己的典型问题、错误,针对这些问题制定适合自己的有效避免错误的程序,争取做到会的都得分,难题上再稍有突破。”

  “临近高考,各科教师一般会结合高考命题特点,进行更富有针对性的巩固复习。同时,各科教师一般会精选历年经典的高考真题,带领学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复习高频考点和易错点,聚焦学科的核心概念、思想与方法,掌握应试的策略与技巧等。”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周圣烘建议学生在备考的最后这段时间里,不仅要重视最后几周的课堂学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还要对照课标,查缺补漏,更要限时训练,保持状态。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高三年级组长李丁老师在给高三年级同学上数学课北京市玉渊潭中学高三年级组长李丁老师在给高三年级同学上数学课

  临近高考 彻底“放空”就好?

  有些学生还认为临近考试,不应该给自己太大压力,因此,将自己彻底“放空”并保持“放松”状态。

  目前,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的葛天宇同学回忆说,自己三年的高中学习中大部分都是在线完成的,到了备考阶段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因此,备考时给自己一定的缓解压力的空间进行放松,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这个放松不是彻底的“放空”,毕竟彻底的“放空”对于考试还是有不利影响的。

  “学习和处理很多事情一样,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周圣烘进一步建议说,临近考试的这段时间,学生还是应按照以前的学习节奏和强度进行复习备考。学习强度过大,挑灯夜战,睡眠不足,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学习强度过小,无事可干,无所适从,会产生焦虑、失落的心理状态。“学习强度不要因考试临近而刻意地去改变,可以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适度紧张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让人更加清醒和专注,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提前做好备考计划,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不急不躁,提高效率。”

  魏烁表示,“基于脑科学的视角,我们认为‘理解’的本质是在大脑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创建联接的过程,长时间处于‘放空’状态,这种联接就有可能会弱化。这段时间的学习强度,学科教师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考虑,不建议学生自己再大幅度地加大学习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自己欠缺的地方或者还有可能再提升的地方适度地加强一点即可。”

  对此,北京市玉渊潭中学高三年级英语教师冯吉燕建议学生采用“番茄工作法”的时间管理技巧,将学习时间划分为若干个25分钟的小块,每个小块之间休息5分钟,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注意力。

  临近高考 吃不香睡不着咋办?

  “临近高考,葛天宇由于压力和焦虑,也有吃不香睡不着的现象。”葛天宇的母亲林梅回忆说,为了让葛天宇能够更好地备考,她会告诉孩子备考、考试都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因此,建议他适当吃点东西。“当然,这段时间的建议需要放缓口气,毕竟高考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和他父亲建议、劝说到位即可,没有必要用命令式的口吻给他增加额外压力,还是要给他营造宽松的环境准备考试。”

  多数成年人在处于紧张的情况下,尚且会出现上述情况,更何况临考备考的高中生了。为此,魏烁建议说,“首先,最好一切如常,所有学习按部就班,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按时上晚自习……当一个人的生活一如往常,心态也不会有太大的起伏。其次就是交流,在学校期间和同伴、老师的沟通,在家里和家长的交流等等都能够有效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最后就是保持良好的作息,临近高考,建议每天比平常早睡20分钟,让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周圣烘则从饮食和运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饮食方面合理安排膳食,多吃蔬菜水果,饮食清淡,避免油腻、生冷、辛辣食物,不要给胃肠带来负担。避免晚上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散步、慢跑,跳绳等,以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即可。切记不可做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以免受伤。”

  除了备考的学生,这段时间,很多家长也感到压力上升,个别家长比孩子还紧张。甚至有些家长因为过度焦虑,和孩子之间因一些小事产生分歧。对此,魏烁表示,中国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更不能因一些小事轻易和孩子产生争执,影响孩子的情绪以及学习节奏。

  有的家长出于对考试的重视,可能表现出过度的关心。比如停止工作,安心陪考,总是谈论和考试、学习相关的事情,再比如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热情,或者和孩子交流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在北京市玉渊潭中学高三年级组长李丁看来,在最后备考阶段,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应该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活、工作状态,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应使家成为考生的避风港、成为能够稍作调整的地方,不要在无形中再加剧孩子原已紧张的情绪。

  为此,周圣烘建议说,这段时间,家长除了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关心尺度,避免过度关爱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还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切不可冷嘲热讽,挖苦打击。此外,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少说多听,理解孩子的烦恼和压力,了解他们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当发现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时,应当允许、鼓励、引导孩子适当地做一些放松训练,为考生营造安静、舒心、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处于一个平稳的、开阔的心理环境中。

  面对新增专业 如何做好准备?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显示,共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而且今年这些新增专业将在54所高校进行试点招生。根据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16所高校新增28个备案本科专业。

  “这个学校今年新增了这些专业,那个学校也同步减少了那些专业,而选择专业的核心问题还是你今后想干什么,想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新增专业,不必太在意。”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强调增设理工科类专业,压缩人文社科与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新增专业的主要趋势,同时四新专业替换老旧专业也是值得关注的。此外,陈志文还指出,学科专业设置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抓手,高校最后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而不能只是停留在专业名称的变动上。

  对于如何选择专业,陈志文也给出了建议:“重视专业但不要过度纠结专业。很多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大学专业无关。其次,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己是否合适。人要扬长避短,既然要扬长就要考虑哪些专业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当然,学习任何专业都不能偷懒,不能因为人文社科专业比理工科类专业好‘混’就不努力,导致很难就业。”

  魏烁则认为学生这段时间还是应集中精力备考,不建议学生在考前过度关注或查阅资料。“如果有这方面的考虑,家长可以先关注,但也未必和孩子讨论,这样容易让孩子分心,高考后可以再集中探讨。是否报考新增专业,更多的还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遵循孩子的意愿。”文/顾昕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