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考试 几十年就考了一道题

这场考试 几十年就考了一道题
2024年06月07日 09:17 北京日报客户端

  又到一年高考时。今天,全国一千三百多万学子将走进考场,全力以赴为梦想而战。

  (一)

  高考,在当代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也构成了很多人成长成才的“独家记忆”。近半个世纪来,这条中国社会“最公平的向上流动通道”,始终保持着最普遍的参与度,坚持以知识掌握为考核标准,守护着教育公平的底线,诠释着“知识就是力量”的箴言。通过高考选拔,中国已有超1亿多人进入大学,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持续提升。

  庞大的数据背后,是亿万学子改变命运、实现跨越的生动故事,也是中国社会充满希望的发展篇章。或许正因认同这场考试之于个体家庭、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历年高考季,从送考情景到试卷难易,从考分录取到志愿填报,总能成为备受瞩目的公共话题。

  (二)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高考的内容、形式一直在与时俱进,而社会对高考的理解、期待也在动态变化。其中突出一点便是——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高考的代名词;而如今,已有更多人赞成“高考是奋斗人生的见证,却不是人生的全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个体成长的“独木桥”变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安身立命、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多、舞台更大。随着这种变化,随着社会思想的多元分化,也有人质疑考试教育的另一面,称高考为“工厂”,“扼杀创造力”,或热衷放大种种“一夜暴富”的故事,渲染“知识无用论”炒作“小镇做题家”。如此种种,无非是想表达知识无价值、奋斗无意义,传递某种消极“摆烂”的价值观念。

  (三)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事实上,无论任何社会,无论从哪个起点出发,无论选择哪条赛道,向上向前的路,都是需要努力去走的。

  今天的中国,还远没有到“躺着数钱”的时候。对整个社会而言,通过教育提升劳动者素质,以高素质劳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是赢得未来最坚实的依托。对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孩子来说,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成就自我始终是能够选择的最好出路,也是把人生发展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的应然选择。

  “天道酬勤”“学海无涯”,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为自己拼一把,这样的坚持,何尝不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充分彰显?

  (四)

  高考,与其说是一仗定终身,不如说是一场成人礼。

  在这个赛场,大家都是同样的“考生”身份,场上恒定且唯一的标准,就是努力拼搏,只要潜心奋斗,一定能赢得更多的人生可能。

  短短几天的高考,浓缩了意气风发的青春,折射着少年中国的激扬,也反映着一代代中国人直面人生、认真生活的态度。真正决定人生命运的,不只是卷面上的分数,更是对进步的渴望、对奋斗的信仰。这也是高考几十年来教给我们的重要一课。

  (五)

  考场很小,人生很大。耕耘四时,终有所得。时至今日,高考早已和国人奋斗拼搏的精神融为一体。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知识改变命运”,“奋斗创造美好生活”都是最可靠、最持久的“主旋律”。

  原标题:锐评|这场考试,几十年就考了一道题

高考考试考生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