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时代跳动的脉搏——2024年高考作文评点

搭上时代跳动的脉搏——2024年高考作文评点
2024年06月07日 13:32 新浪教育综合 微博

  作者:北外附属辽海学校总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    肖远骑

  2024年高考首场语文考试结束了,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匆匆浏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考作文题的特点:搭上时代跳动的脉搏,了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努力趋向立德育人的新境界,真正体现出作为选拔性考试,注重语言表达力,思想认识力的根本标准。读作文题能让学生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我为今年的作文命题鼓掌!

  搭上时代跳动的脉搏

  今年高考全国语文作文新课标I卷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再看新课标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新课标出的这两道题,明显看出命题者关注的是学生对新时代、新科技对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思考。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我们培养的人如何适应未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去探索月球资源?这是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这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建设教育强国,加强创新性人才的自主培养,是强国兴教的重要任务。青年人正在开启探索“陌生世界”的征程,正处于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关键阶段。善于接受新科技,学习新知识,及早融入世界,这是教育的时代使命!引导考生进行正确、深入的思考,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

  倡导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们再来看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指向性明确,“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要教会学生如何出世?与他人坦诚交流。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知识绝非他人所能传授,而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懂得人生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对话,这也告诉我们:中学的语文教育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铸造民族文化精神,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方面所应担当的历史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这样的作文命题,把日常课程中常说的修身、理想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有话可说。语文教学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一些理性精神,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冷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表达个人的一些成熟的看法,对世俗的现象有自己清醒的认识,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有反思的能力,对未来生活有一定的构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再我们看看北京卷: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对微信点赞”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切合青年考生的心智发展、思考兴趣和思维特点。一方面,“乐意”“探索”“走进名人故乡”的研究性学习,也是语文课业学习中的开展的诸多形式中的一种,是考生们耳熟能详的;另一方面,这一问题本身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也十分贴近,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的自由度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考生可以信笔游走、疆界无限,凸显自己的思想力和表达力,发挥个人智慧,写出真情实感。

  思辨性能力的考查日臻完善

  我们再看看天津卷: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还有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被定义”“自定义”“认可度”,这都是新词语,新概念,这样的高考作文题,努力趋向新境界:提供考生开放的思维平台、牵引思维流向的蓬勃释放。引导考生走向多元、自由和真实的新写作,具体来看,考生在开阔的思考空间中,将感性所悟与理性所思相结合,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具体经验,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和素材。题目的丰富内涵使考生在写作时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讲,人人都有“用武之地”,还能够充分呈现其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不仅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而且对于促进考生个体成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题目保持了历年天津、上海高考写作题注重思辨性的特点,又对思辨的路径做出进一步开拓,引导考生切实探究问题,进行深入写作,凸显了语文写作教学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呈现出今年写作题稳中求进的气象,又彰显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青春气质。

  总之,细读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新课标卷,我的感受是延续了‘情境化命题’设计方向, 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疆界,弘扬立德育人主旋律!”写作题用语简洁明快,含义清晰易懂,便于考生很快领会写作意图和文章要求,融合了考查的科学性与语文之美。题目于发问中寓启迪,循循善诱,对于考生入题写作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试卷在反映时代风貌、科技进步的同时,很好的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