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大学:以“科教融合”为办学特色 2024本科招生470人

中国社科院大学:以“科教融合”为办学特色 2024本科招生470人
2024年06月07日 14:00 新浪教育 微博

  2024新浪&微博百所高校招生访谈栏目《高校驾到》重磅启动,在4月-7月将陆续邀请全国百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做客,发布最新招生录取政策、提供权威实用的招考信息、解答考生及家长的报考难题。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冯杰梅以及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高海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冯杰梅以及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高海龙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24新浪&微博全国百所高校招生访谈《高校驾到》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冯杰梅,以及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高海龙老师,首先请两位老师跟我们的新浪网友们打个招呼。

  主持人:首先请冯老师简要介绍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冯杰梅:好的,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从学校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是隶属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家可能认为它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其实已经有近40多年的历史了,197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已经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完整的研究生院之一。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组建,并且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

  中国社科大汇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科、人才、资源优势,现有13个科教融合学院,目前有近20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门类。目前学校设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2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32个。

  中国社科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以科教融合为办学特色和优势,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

  主持人:学校在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哪些特色呢?

  学校以“科教融合”为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几个鲜明的特色:

  (1)本科生学业导师制

  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导师主要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其他专家学者担任,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现有博士生导师800余人、硕士生导师近千人。

  (2)“本- 硕- 博”资源一体化

  向本科教育导入研究生教育资源,组建13个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进一步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学校全面实施特聘教授、岗位教师、专职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制度,形成 “四位一体”的师资队伍,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3)深度国际化培养

  中国社科大充分利用中国社科院的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深化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在实施国家公派项目的基础上,设立校院两级海外培养项目,并建立专项奖学金支持、“全球Top50海外高校校友指导”等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同时,高标准引进全球英才。邀请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意大利前总理、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等全球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开展“全球视野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

  (4)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社科大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针对本科生设有“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形成以“课题研究”“读书会”“学术竞赛”“学术团体”“成果奖励”五位一体的本科生科学研究管理体系。

  (5)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中国社科大努力实现广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管理制度上为本科生提供有序调转专业、辅修专业的机会,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学校本科生教育采用精英教育模式,进行小班教学,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在10-40人左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各专业的差异化培养要求,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

  主持人:中国社科大今年的招生计划、专业是否有调整,又有哪些优势专业? 

  冯杰梅:学校2024年整体本科招生计划为470人,今年共有18个本科专业(含大类)进行招生,其中哲学、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历史学1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按照“新闻传播学类”进行招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法语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2024年学校新增考古学、金融学、社会工作、网络与新媒体3个专业招生,欢迎关注!其实各专业都有各自的特色,虽然大部分以文科为主,但经济类的专业也有理科招生计划,欢迎大家登录社科大招生网、公众号进一步了解。

  主持人:中国社科大招生录取规则有哪些特殊要求?今年有哪些变化吗?

  冯杰梅:给大家简要介绍下学校的录取规则:

  首先,我校录取考生安排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原则,按高考成绩总分(不含附加分)排名。简单来说加分投档,专业分配实考分。不设专业级差,无需单独面试及体检,没有男女比例限制。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也介绍下提档情况:平行志愿批次按规定105%以内提档,实际录取时,提档比例一般为100%,服从专业调剂,一般提档不退档。

  建议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专业志愿填报,并服从专业调剂,以免因填报志愿录取额已满带来退档风险。如未录取到心仪专业,学校也为本科生提供调转专业、辅修专业的机会。

  其他有关招生信息详情,大家可以查阅我校招生章程。

  主持人:学校毕业生大致去向如何?

  冯杰梅:学校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为国内升学或出国深造。2023年整体深造率超过66.7%,。近年国内升学去向除社科大外,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境外留学的学生中,留学院校包括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爱丁堡大学等。

  2024年我校具有“推免”资格学生116人(其中直博同学11人),同样除了社科大以外,同学们也推免到其他国内知名高校。(每年具体推免人数以当年教育部下达为准)

  【外国语学院】

  主持人:好的,感谢您的介绍,那前面冯老师为我们整体介绍了社科大的培养特色和招生政策,接下来也请高院长为我们介绍下外国语学院的整体情况。

  高海龙:亲爱的各位同学、家长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高海龙,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学院。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人文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外语特长的卓越国际化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牵头,于2020年9月成立的“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外国语学院现有教师99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7人,学部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内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6人,担任全国一级学科学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5人。学院有一支长期从事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指导的强大师资队伍,其成员大多有国外留学或高访经历,多为国内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骨干。

  目前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设有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具备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那么咱们社科大外国语学院的培养特色如何呢?

  高海龙:学院依托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和八大国际研究院所研究资源丰富、研究能力强的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研究所深度融合,形成科研教学相长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开展跨学科和复合型联合培养,形成“英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法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实行“学业导师”制,从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和国际研究院所聘请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开阔学术视野,启迪科研热情。借助“科教融合”、院所共建,逐步完善和推进英语、法语专业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制度安排。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优秀学生可以选择申请继续深造。

  主持人:那经过我们学院这样极具特色的培养之后,同学们目前的毕业去向如何呢?

  高海龙:外国语学院是一个开明多元、面向国际、资源丰富、兼容并包的学院。

  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了教学和师资合作关系,长期聘请北外的资深教师与学院教师合作授课。同时,学院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和指导,开拓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可谓大师名家集体培养。

  学院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海外学习等,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及对外交流能力。学院与英、美、法、澳大利亚等国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暑期研修、交换生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在“走出去”的同时,大力引进国际学术资源,邀请境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国际教育。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能力。依托大学设立的本科生科研支持项目“新苗计划”以及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等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学科竞赛活动,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辨能力。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高层次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此外,同声传译实验室为我校同声传译人才培养提供了现代化实践平台。

  主持人:2024年中国社科大招收的英语和法语专业本科生将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培养模式有哪些特点呢?

  高海龙: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高素质国际化专门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一带一路”倡议也亟需国际组织人才和“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端人才。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中国社科大外国语学院从今年起对英语和法语专业本科生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由外国语学院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院联合举办,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国际问题研究和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优势。该项目将英语/法语专业和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有机融合,以主辅修的方式实现“英语/法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该项目特色是将外语专业学习与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外语专业学习以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专业知识为载体,学生强化突出的外语能力成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强大助力,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研究赋予外语专业学习坚实的跨学科专业依托。“英语/法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职业发展。

  主持人:那经过我们学院这样极具特色的培养之后,同学们目前的毕业去向如何呢?

  高海龙: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本科毕业继续深造比例很高。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本科生除选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外,还到国内其他名校以及包括加州大学等海外名校深造。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较高,赴国外留学的比例也比较高。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在外事部门、各级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在企业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文化教育等行业从事国际经贸、国际合作、新闻报道、文化教育等。

  以上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基本情况。这里推崇学术也开明创新,这里中外兼顾也博采众长。期待各位同学的加入,与我们一起领略诗与远方。

  主持人:好的,感谢您的介绍。最后请两位老师为我们即将高考的考生们送上一段祝福

  冯杰梅: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也欢迎有志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深造的同学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高海龙:祝愿各位考生金榜题名!欢迎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主持人:好的,再次感谢冯老师和高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且全面的分享,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新浪&微博高校驾到栏目,预祝各位考生考上理想院校,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社科院大学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