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成绩6月25日发布

北京高考成绩6月25日发布
2024年06月11日 00:00 新京报
6月10日,潞河中学考点,考生在考点外留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6月10日,潞河中学考点,考生在考点外留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6月10日,北京市第五十中学考点,一位考生飞奔出考场。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6月10日,北京市第五十中学考点,一位考生飞奔出考场。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6月10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考点,家长向考生送上了祝福的亲吻。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6月10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考点,家长向考生送上了祝福的亲吻。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6月10日,人大附中考点,小朋友为结束高考的表哥送上鲜花。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6月10日,人大附中考点,小朋友为结束高考的表哥送上鲜花。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6月10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考点,考生在纸上印上自己的掌印并在掌印旁写上送给自己、家人和老师的祝福。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6月10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考点,考生在纸上印上自己的掌印并在掌印旁写上送给自己、家人和老师的祝福。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6月10日,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百子湾校区考点,家长拿着鲜花等待考生走出考场。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6月10日,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百子湾校区考点,家长拿着鲜花等待考生走出考场。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6月10日,潞河中学考点,考生收到礼物。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6月10日,潞河中学考点,考生收到礼物。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6月10日,随着地理考试结束,北京2024年高考正式结束。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此前发布的消息,今年评卷工作分科目集中进行,各科目评卷点分别成立评卷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各科目均实行网上评卷,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

  考生志愿分本科、专科(高职)按录取批次顺序填报。其中,本科志愿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填报,首次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该批次录取将于7月8日至24日进行。专科(高职)志愿于7月25日至26日填报,录取将于7月27日至8月2日进行。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本科普通批可填报30个志愿

  本科阶段的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同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也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

  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设置单位,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6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本科提前批普通类B段除外)。

  本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艺术类和普通类均设置A、B两段,并分别按顺序依次录取。其中,艺术类A段设置1个志愿,具有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和使用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在本段录取;艺术类B段设置20个平行志愿,使用艺术类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在本段录取。

  普通类A段设置2个顺序志愿,军事、公安、飞行学员、公费师范生、部分体育专业、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关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以及其他经教育部批准的特殊高校(专业)等在本段录取;普通类B段设置2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专业,“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艺术类体育类专业除外)和“农村专项计划”在本段录取。

  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设置30个志愿。

  专科普通批设置20个平行志愿

  专科招生设置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专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其中,艺术类设置2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专业;普通类设置2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专科普通批设置2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专业。

  录取期间,按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如当前批次高校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征集考生志愿。本科提前批艺术类A段和普通类B段不设置征集志愿。

  ■ 现场

  老师与学生拥抱告别

  6月10日17点,北京高考最后一科考试结束,2024年北京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考点,家长、同学、挚友笑容满面地迎接考生,在接到考生后一起拥抱、合影。

  考点外,不少人手捧鲜花等待考生走出考场。一位家长除了拿着寓意“一举夺魁”的向日葵之外,还高高举起一个动漫形象亚克力灯牌,“这是女儿书桌上摆放的,带着她喜欢的动漫人物一起来接她,这样她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孩子是学艺术的,已经拿到了中央戏曲学院的专业考试合格证,她很努力,我非常知足了,苦了三年希望她以后可以甜一点。”

  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考点大门外一侧,考生们走出考场即可看到一张长桌上摆着几个大的彩色印泥盘,旁边还摆放着设计好的彩色纸张和签字笔,每人领取一张纸,并在纸上印上自己的掌印、拳印等,也可以在掌印旁写上几句自己想说的话留作纪念,或是送给自己的家人、老师。

  留下“掌纹”后,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学子来到学校南校区的小广场上。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学生跟父母见面后激动落泪。一位家长除了送给孩子鲜花之外,还准备了一封手写信,“愿你未来之路平坦顺遂,若遇到险阻,不必踌躇,及时调整,勇往直前……”考生告诉记者,收到妈妈的祝福后非常惊喜,“也谢谢妈妈对我这18年的养育之恩,还有学习上生活上的陪伴。”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也在现场和自己的学生们一一见面、拥抱、告别。“我从教三十多年了,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现在的学生更成熟,看待和思考问题非常有深度。我常调侃说,现在的学生更‘难教’一点,因为他们的想法比较发散、个性化,更能与时代接轨,希望他们能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

  新京报记者 冯琪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