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公布招生计划 有这些新亮点

多所高校公布招生计划 有这些新亮点
2024年06月27日 09:32 新浪教育综合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民航大学等9所高校发布2024年招生政策。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新”依旧是今年高招的关键词。为迎合新的国家发展趋势,多所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在专业增设、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调整,为考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扩大招生规模

  多所在京高校投放计划超千人

  今年,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多所高校明确扩大招生规模。

北京工业大学校园开放日,家长参加高招政策发布会。北京工业大学校园开放日,家长参加高招政策发布会。

  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计划在京招生305人,比去年增加7个,增量计划主要投放到受北京考生欢迎的热门专业。其中,学校未来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元班”招生计划增至220人,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元班”在京计划同样增加。

  北京工业大学2024年在京投放招生计划2394人,在去年增加224人的基础上,再增29人,依然是在京招生人数最多的“211工程”高校。

  首都师范大学2024年招生计划3021人,其中在京计划2108人,比去年略有增加。学校全面实施拔尖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招生计划向优势特色学科和国家急需专业倾斜。

考生和家长在首都师范大学展位前进行咨询。考生和家长在首都师范大学展位前进行咨询。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4年13个专业计划在京招生321人,其中,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西医临床医学(华佗班)较去年各增加1人。

  中国民航大学2024年招生计划较去年度增加70人。今年学校放宽了对外语语种限制,除飞行技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英语、翻译专业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外,其他专业无外语语种限制。

  多所高校招生专业

  选考科目要求有调整

  根据2024年选考科目新指引的要求,多所高校今年调整了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北京工业大学调整了相关的专业组。在京,有机会进入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金融学除外)的相关专业(类),及双学士学位专业单独成组。这样北工大选考科目为“物理和化学”的专业组有两个,方便考生结合自己未来规划进行填报。同时学校还有一个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组,只选物理即可填报的专业组两个(含一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组),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物理和化学”组。

  北京中医药大学选考科目要求今年有变化。其中,医药类专业须选考物理和化学,公共管理类、法学(医药卫生)、英语(医学)、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四个专业不限定选考科目。

  聚焦交叉学科

  多所高校新增设专业

  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应用)、智能建造……在今年不少高校发布的招生政策中,一些聚焦行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十分吸睛。

  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学校新调整组建了“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并在该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着力培养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人才,更好服务国家未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增设的“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今年开始招生。在招生时,“机器人工程”专业将与其他专业一起以“自动化类(智能机器人)”大类招生。

  北京交通大学今年新增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应用)、智能建造、智慧能源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拔尖试点班)和系统科学与工程(智能交通系统)5个招生专业。学校针对北京普通类专业录取继续实施“零调剂”政策,系统科学与工程作为学校双一流学科对应的本科专业,首次高考直接招生。

  首都医科大学2024年在京计划招生1052人,学校今年新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跨界融合医学、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等领域,驱动智能医疗未来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此外,一些高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资源、优化学校专业培养配置。例如,外交学院在20人小班教学、精英教育的良好基础上,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深度融创,创立“国际组织贯通实验班”“复语国际人才班”“卓越国际传播人才班”“外交翻译专训班”“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实验班”“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实验班”等七大特色实验班。学院2024年在京投放73个招生计划,覆盖学院全部专业组,承诺志愿填满不重复专业组内零调剂。

  强强联合

  “跨界”办学模式受关注

  今年不少高校依据自身优势学科或专业,设立新的人才培养项目,并对项目中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源倾斜。

  北京交通大学2024年詹天佑试点班重磅升级,专注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詹天佑学院(智慧交通未来技术学院)作为北京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本科按理科试验班类(詹天佑试点班信息类)和理科试验班类(詹天佑试点班智能类)招生,学生入校后于一年级第二学期按照志愿优先,结合成绩和专业规模进行专业分流。两个大类包含专业均为学校优势热门专业。学院实施“1+2+1+4”本博培养模式。符合学校基本保研条件者,不设成绩排名比例要求,直接取得直博本校资格。

  此外,学校还设置了经管学院(拔尖班)、经管学院(国际班)、茅以升班、数学与应用数学(拔尖试点班)、应用物理学(黄昆英才班)、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试点班等。这些试点班均在一年级时面向对应专业或学院选拔,在人才培养、保研政策等均有一定倾斜或优势,部分试点班达到保研基本条件者,最高保研率高达100%。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仅在京招生,目前有“敬修书院”“伯良书院”两个本科生书院。2024年,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书院制改革,在小学卓越教师全科型培养方面做出调整。“敬修书院”在创办三年的基础上,侧重小学文科类卓越教师培养,将学院的德育、英语方向本科生以及部分中文方向本科生调整到书院内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的一、二年级,实施全科型培养,不分专业方向,给学生全面发展、自我选择、探索的空间;二年级结束后分流进行相关专业方向学习和研究。“伯良书院”在创办两年的基础上,侧重小学理科卓越教师培养,将学院的科学、信息技术方向本科生、部分数学方向本科生调整到书院内招生。学生入学后的一、二年级,实施全科型培养,不分专业方向,给学生全面发展、自我选择、探索的空间;二年级结束后分流进行相关专业方向学习和研究。

  此外,学校对师范生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毕业后双向选择到基础教育系统就业;同时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实行免试认定(学校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可以免考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学校鼓励和支持师范生考研。

  首都医科大学持续优化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为了满足社会对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需求,学校从2021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阶平班),即本科直博“5+研究生培养阶段”一贯制(PhD-学术型博士学位)的培养模式,学生完成5年的本科学习后,以硕博连读的方式,直接进入直攻博研究生培养阶段,毕业时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术学位博士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PhD)。

  北京工业大学今年持续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围绕双碳重点研究领域,启动本硕博八年贯通培养计划,聘请杰出学者和学科骨干教授担任学业导师。土木类、材料类(实验班)、能源动力类、交通运输类(实验班)、机械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金融学、应用化学共“6+2”个专业(类)的2024级新生,有机会通过专业分流或二次选拔的方式进入到该学院学习。

考生和家长在北京工业大学,参观学校展出的设计作品。考生和家长在北京工业大学,参观学校展出的设计作品。

  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是该校系统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法国航空工程师培养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的“精英教育”,主要以“工科试验班(中欧航空工程师)”为招生专业名称,培养分为“预科”和“工程师”两个阶段,学历层次相当于国内的本科+硕士。北京考生报考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要求高考投档成绩超过当地一本线(或控制线)60分。

  跨校培养也成为一些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协和医班”“协和药班”首次招生。

  北师大“协和医班”联合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将成立“协和医班”,遴选30名左右多学科在读本科生加入。“协和医班”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学业导师。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推免直博的方式由协和录取进入直博生阶段学习,分别在医学、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医学与生命科学、药学、医学与理学交叉融合、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医学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等8个方向进行深造,按照4(本科)+4(直博)基本学制完成。

  北师大“协和药班”,联合培养药学领军人才。北师大化学学院、协和药学院联合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为医药产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且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药学专业本科生由北师大高考招生15人,注册北师大学籍;协和招生15人,注册协和学籍。本科阶段以2(北师大)+2(协和)方式由两校共同培养。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推免直博的方式由北师大、协和录取进入化学或药学相关专业直博生阶段学习。

  北京邮电大学今年学校在继续保持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两校将联合开展金融科技+会计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三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也纷纷开启跨学科强强联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今年开设“英语+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3个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招生。

  北京交通大学2024年学校新增保密管理和保密技术双学位招生项目,截至当前,学校共有保密管理+保密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交通运输+信息与计算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土木工程+金融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工业工程+统计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项目5个双学士学位招生项目。学校双学士学位招生项入学时将面向对应大类学生选拔,学生毕业后获得双学位,为同学们向复合型高端人才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外交学院持续深化英语教学专业化、专业教学英语化,不断推动专业教学复语化改革,强化学生复语优势。英专与非英专师资完全共享,非英专生可参加英语专四专八考试。

  学院还建立灵活的发展机制。面向全校本科生全面开放辅修/双学位。学生可零门槛申请转专业,不设学分绩点和专业排名限制。此外,学院还开设多元化国际交流项目,如双学士项目、本硕贯通培养项目、双硕士项目、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国际竞赛项目、寒暑假短期项目、线上导师制项目、学期/学年学习项目等。

  北京工业大学今年实行“环境保护-低碳能源利用”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为相关领域培养“工+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学制四年,学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后,将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环境科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首都师范大学继续加大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2024年学校有世界史+外语、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考古学+地理信息科学、哲学+教育学共4类11个双学士学位的招生项目。

  部分高校

  录取时对考生有要求

  高校在录取时,是否对考生报考有特殊要求或限制同样备受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根据各校发布的招生政策,可以看出,一些高校对考生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提出要求。

  北京工业大学2024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求学生外语成绩不低于110分;面向北京生源招生的“外培计划”要求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考生。此外,学校一些专业有对色盲、色弱的要求。具体考生可查看学校招生章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专业培养和就业特点,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考生不予录取至医药学类、生物工程专业;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予录取至公共管理类专业。不鼓励躯干或肢体残疾考生报考医药学类专业,否则将难以完成学业。

  此外,中医学(五年制专业除外)、中药学、公共管理类、药事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英语、护理学等专业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或中英双语授课,建议非英语考生慎重报考。

  中国民航大学有男生限报专业,以往只招男生,女生报考的话无法录至此专业。今年放宽条件,如女生报考,学校会联系考生告知学习就业风险,建议按照其他专业志愿录取。如考生坚持原录取专业志愿,反馈知情书依然录取。

  结合民航工作特点,有身体体检限制的报考要求,以往出现特殊情况不予录取、直接退档。今年放宽了条件,章程中提醒为不宜就读。身体要求只是建议,学校会联系学生本人,告知本科阶段就业风险,建议按照其他专业志愿录取。如考生坚持原录取专业志愿,反馈知情书依然录取。

  提示:本文是对部分高校采访内容进行梳理,其他高校招生政策请考生关注各高校发布的相关信息。

  来源:北京考试报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志愿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