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解放军报 > 正文

人沙之间(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03/21 08:12   解放军报

  2000年8月24日兰州

  汉唐丝绸之路的繁荣,使河西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史称武威"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而历史上包括武威在内的河西走廊地区之所以有过空前的繁荣,与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而事实上今天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荒漠化成为威胁人们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沙漠的日益侵袭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家园。李明放摄

  今天,在甘肃省人大举行的座谈会上,林业厅、水利厅等有关部门从甘肃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风沙的威胁等方面作了介绍,当然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河西走廊的生态恶化问题。其中缺水与沙化的日益严重成为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石头。而这两者又恰恰是密不可分的。

  据介绍,甘肃省64%的地区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而全省的森林覆盖率仅为9.04%,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大风频繁,造成甘肃省生态恶化趋势加剧,尤其是沙化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全省沙区总面积3.72亿亩,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流动的沙丘直接威胁着绿洲的巩固和发展。由于流沙侵蚀破坏了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逐年减少,全省每年受风沙危害的农田达30~60万亩。至今全省因流沙埋压和风沙危害严重而弃耕的农田累计达320万亩,草场受风沙危害面积达6095万亩,风沙县上有4366个村庄受到流沙威胁,还有392个风沙口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严重的沙化使得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沙尘暴已经成为甘肃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境内沙尘暴罕见,每百年仅为3次。到本世纪,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兰州区域气象中心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西北五省区1952~2000年4月12日共出现强、特强沙尘暴天气60次,平均每年1.2次,其中发生在甘肃省境内的就有22次。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不仅对当地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也给我国东部地区大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在甘肃省1884公里铁路上,沙害地段714公里,因风沙危害阻塞、中断、停运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甘肃省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4亿元。仅1993年河西走廊地区发生的"5·5"黑风暴就给甘肃省造成直接损失2.36亿元。那场黑风暴席卷了甘肃金昌、武威、白银,内蒙古阿拉善盟及宁夏银川、中卫等地,前后持续了5个多小时,使兰新线中断31个小时,兰州、敦煌机场分别关闭两天和7天,沙漠边缘的许多水库受风沙淤埋,库容逐年减少,严重威胁着水库调蓄功能的发挥,并导致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人失踪……

  日益严重的沙化尤其是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袭击,成为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重重的石头。"什么时候要是把沙尘暴治住就好了",甘肃人朴素的话语是人们最虔诚的企盼!

  吃完中午饭后,我们从兰州出发驱车赶往武威,也开始了河西走廊的采访旅途。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之西,且又夹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隆起的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1000公里、宽约10公里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形似走廊而得名。由于这里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往西北半壁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曾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的汇流之区。可以说,河西走廊几度辉煌,历经沧桑,曾在我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上写下过灿烂的篇章。

  由于我以前没有来过河西走廊,因此对于"武威"这一地方一开始比较陌生。而同行的人告诉我,武威是有名的历史名城。汉唐丝绸之路的繁荣,使河西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史称武威"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而历史上包括武威在内的河西走廊地区之所以有空前的繁荣,与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而事实上今天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荒漠化成为威胁人们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地图上看,自东向西由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形成弧状包围着河西走廊,而且多以流沙为主。沙漠最近处已经与走廊绿洲相连,而最远处也仅有100多公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之严重的缺水状况,使得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威胁,人们的生存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古浪县位于武威地区境内,"八步沙"是该县的一个很小的地方。而近年来,这个地方的名气却越来越大了起来,出名的原因在于这里的六位老人为了保卫绿色的家园而与茫茫沙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在八布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块石碑,碑文记录着六老汉治沙的动人故事:

  "昔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境东北之八步沙,大漠连绵,风沙肆虐,危及交通,侵蚀田园,沙进人退,生态失衡。

  一九八一年,年逾半百的石门镇农民石满、贺发林、张润源、郭朝明、罗元奎、程海组建林场。联户承包,立志治理沙患。风霜染华发,树绿八步沙。后石满、贺发林病逝,郭朝明病退。三人之子石银山、贺中祥、郭万刚继承父业,与张润源、罗元奎、程海一道矢志不移,治沙不止。历经十八载不懈努力,植树逾千万株,治沙四万余亩,亘古荒漠呈现一片绿洲,不毛之地焕发盎然生机。他们用生命与汗水铸造的光辉业绩,受到林业部和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赢得社会各界的交口称颂,被誉为"当代寓公"。石满荣被评为全国治沙造林劳动模范。

  为弘扬六位老人自强不息,改造河山,战天斗地的豪迈气魄;心系沙海,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不畏艰险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特立此碑,以展昭英模,彰其功业,佑启后人,继序不忘。

  公元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五日立"

  六老汉治沙的故事尽管已经在媒体上多次报道,而来到这里人们不禁再次被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尽管故事的主人公早已是白发苍苍,其中几位已经长眠在他们战斗过的这片热土上,而他们的这种精神却将鼓舞着每一代人。

  老人们告诉我,当沙漠一次次侵袭家园的时候,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去与沙漠抗争,而另外我们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保卫家园更重要的是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屏障,如果我们在一些地方用生命去抵抗沙漠的入侵,而另一些地方却依然去砍树开荒继续破坏环境的话,那么我们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品味着老人朴素的话语,我们感慨万千。是啊,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我们必须确立全局的观念,否则我们的许多努力将是徒劳的。

  "与沙漠斗争,蛮干是不行的。除了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更要讲究科学,讲究规模效应。"离开八布沙时,老人们告诉我们,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参与到治沙中来,人们在植树治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科技的含量,使得这里的绿洲越来越多,绿意越来越浓。

  沿着笔直的柏油路行驶,人们很难想象出如今绿意葱葱的公路两侧以前竟是茫茫沙海。正是靠着人们持之以恒的"愚公"精神和科学的治沙思路抵御了沙漠的侵扰。

  在古浪县马路滩林场,我们欣喜地了解到,林场引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方位、多层次推行股份制,采取了企业与员工之间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目前已经形成了"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过8年建设,林场已在沙漠里建成以蛇果为主的经济林示范园3000亩,酿酒葡萄基地3500亩,修建日光温室34座,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圃300亩,在北部风沙线,营造防风固沙林带20公里、5万亩,引进以色列滴灌设备,建成5000亩节水示范工程,发展58个品种的出口创汇型蔬菜。

  看着这片沙漠中的浓浓绿洲,我们兴奋不已。科技含量的提高,管理制度的改善、投资力度的加大,再加上像"六老汉"那样的精神将是人类治理沙患、营造绿洲的根本所在。

  "不让阳光空走过。"在这里采访,我们一个很深的感触是,无论是戈壁滩,还是在沙漠里,治沙已经形成一种产业。尽管与茫茫沙海想比,人们治理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大多的科技水平也比较低,但这为我们提供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人与沙之间的较量还将持续下去,到底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这不仅取决于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撒下的汗水,还取决于人们的智慧。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干涸的陇原(附图)(2001/03/21/ 08:15)
最后的领地(附图)(2001/03/21/ 08:09)
面对沙漠公园(附图)(2001/03/21/ 08:07)
“金张掖”的水之忧(附图)(2001/03/21/ 08:04)
中华环保世纪行之 西部生态行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世纪盛典倒计时--2001奥斯卡奖完全接触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男人女人频道倾力推出爱情小说连载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