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 正文

名家谈名校之同济篇:填报志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

http://www.sina.com.cn 2001/05/22 12:52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项海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顾问 院长)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院博士生导师)

  主持:朱煦

  责编:高岩

  主持人朱煦:听众朋友,我现在是在上海同济大学为您主持《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朱煦。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顾问院长,也是咱们国家工程院的院士项海帆教授,还有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阮仪三教授来到我们节目做客,为广大听众朋友,特别是今天要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介绍一些有关同济的情况,以及大家在报考学校等等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

  (音板:项海帆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顾问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风工程学会首席顾问、上海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当选为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担任这一职务。阮仪三教授: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朱:我今天刚刚走近同济大学校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份通知,说同济大学94周年的校庆活动就要搞了,算起来的话将近100年了,这样一所老学校在我们普通人心目中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大家一提到同济只知道它是建筑,究竟它是怎样一所学校呢?

  项:同济大学最早是德国人在中国办的一所学校,后来变成国立同济大学,当时是文、理、工全面的一所大学。

  阮:还有医。

  项:对。

  朱:听说好像还是德国人办的最早的一个医学院。

  项:而且是早些年影响最大的。我去过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同济医院。

  朱:这看来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像到的,是不是就因为它当时医最强,所以名字也是用“同济”,这有关系吗?

  阮:有关系,当时保罗医生创办的时候最早叫“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学生一定要懂德文,同舟共济又是医生的天职,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

  朱:有意思的是到了今天更多的普通人就只认为同济就是建筑,所以我们今天请到的两位教授也都是和建筑有关系的,我在节目开始时也在向二位请教,我们一般人讲的建筑和土木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项教授您谈谈。

  项:好的,因为52年调整,把同济的医科搬到武汉去了,文理科搬到复旦了,剩下的工科搬到上海交大去了,所以我们这边就剩下了土木建筑和测量,实际就变成了中国建筑大学,这个建筑是广义的,不只是建筑学,而是包括结构在内的整个建设部管的建筑,是大的范围,国内有很大建筑大学,西安建筑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

  朱:很有意思,52年的院系重新调整好像跟今天很多大学合并,刚好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把它按学科门类更专业化的集中,一个是把它综合。同济的名字虽然保留了,但是同济的内容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当时政府处于大建设的时期。

  项:大建设,经济恢复时期。同时也是按照苏联的模式来建设。到了今天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科门类互相交融,同时全面发展。

  朱:所以我在网上读到同济大学又成了一所综合大学,而且还有医,当时我很纳闷,同济大学怎么会有医呢?原来是上海铁道大学过来的时候带了一个医学院,所以同济大学又回复到它原来的形式,但是可能很难恢复到当年那种--

  项:要看今后五年的努力,因为现在人才交流很方便,特别是上海,上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也不是靠它原来的基础,在这方面还要大量引进一些人才,包括国外、国内,比如同济医科大学现在在武汉,现在我们也在设法引进他们原来老同济的一批学生,当然他们已经退休了,但他们有些学生愿意到上海来。

  朱:也就是说当年同济医科这一部分实际现在已经到了武汉。

  项:武汉医科大学,现在又并到武汉大学去了。

  朱:我想这些内容作为考生了解了以后也会感到很新奇的,原来同济大学有这么一段历史,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关于建筑。

  (音板:同济大学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经有94年的历史。由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济,2000年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今天的同济大学已经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和管理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朱:说到建筑可能大家想到更多的就是施工工地上那种尘土飞扬、很喧闹、很热烈的场面,当然也会想到在设计室的图板上画着一幅一幅蓝图,但是真正设计的门类和学科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二位教授能不能给我们听众朋友讲讲您二位各自从事的专业的一些简单的情况?

  阮:我是从事城市规划。现在我的研究是由城市规划派生出来,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城市规划来讲一座城市综合门类很多,有道路有铁路,交通系统,城市中间有老房子新房子,老房子怎么办?新房子怎么样尽快发展?也还有我们城市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摆在一起,作为一个城市怎么解决它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城市规划所做的工作。城市规划工作是非常迫切的,现在我们一般说,城市规划是龙头,你有一张好的蓝图,并且能够建设一个非常合理的,能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人要生活在世界上必然要进行很多人工建设,但是由于过去我们的人工建设可能带一点片面性,尽快建高房子,尽快建大马路,现在看来有一定的问题,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

  朱:简单来讲,阮老师所从事的领域是建筑的宏观方面,是一个环境,那么是不是比较而言,项老师您所关注的,您所研究的比较具体?是结构吗?

  项:结构是我们土木的核心,但不单单是结构,像地下的岩土都有。

  朱:您所研究的专业这些年来发生了哪些变革?

  项:大家以为土木很古老,“又土又木”。但是它包含桥梁,道路,铁路,隧道,房屋,房子里有居住的人的建筑也有公共的建筑,像候机楼,体育场、学院这样的公共建筑,还有展览厅,会展中心都是属于我们这个范畴,还包括一些结排水的设施,这里面也有结构部分。

  朱:也包括新材料?

  项:新材料也有。虽然土木很古老。现在新兴学科讲起来一个是生命科学,一个是材料科学,一个是信息科学,除了生命科学以外,应该说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是大量渗透在建筑中的,我举个例子,前几年法国人在中东海湾地区造的海湾大桥,因为海面的条件比较差,他们就指挥用非常大的机器人来安装,所以桥梁建造的机械就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他的材料,比如我们以前用的是钢材,现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引用碳纤维做斜拉桥、悬索桥,现在已经解决了铆的问题,而且它本身是耐腐蚀的,现在主要是价格的问题,如果价格能下来它就可以变成一种新型的材料,完全可以用在桥梁上。

  朱:今年咱们国家决定要修青藏铁路,那么青藏铁路的修建也意味着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材料。

  项:青藏铁路的技术主要是冻土,而且不是永冻土,是季节性冻土,到夏季就非常软,那么怎么扎实它的地基,使得泥土不沉降。

  朱:这样一个大型的工程同济大学也是当仁不让的。

  项:我们现在也在参与西部大开发,现在还有沙漠的问题,还有高原缺氧的问题,机车燃烧的问题,这些都是难点,包括机械方面也要攻克它。

  朱:也就是说我们考生在了解建筑专业,建筑门类的时候应该有个更宽阔的视野,而不是仅仅想到造房子。

  项:现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大量渗透在我们这个专业,现在我们搞桥梁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画画图,都是在计算机上面做,甚至灾害性的气候,比如地震、风对我们桥,房子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用人工的方式,模拟一个人造地震,模拟一个台风,我们可以先看这个结构,在计算机上可以表演给你看,在灾害条件下,发生地震,发生台风它会怎么表现,让你可以认可这实际是安全的。施工这一块儿,刚才我讲了法国人在中东海湾大桥做的时候他就是在巴黎指挥,他有一个公司在那儿管理,但是真正高层次的人用不着到那儿去,因为它的机械是大型的,控制施工的整个都是电脑。

  朱: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项:对,都渗透进去了,所以学生不要以为学土木太老了,马上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一些最新的成就就会渗透到土木发展中去,所以我们同样也要学很多计算机的课程,所以这个不用顾虑。

  朱:这些年来学生报考我们的建筑专业热的程度怎么样?

  项:很热。

  朱:还是很热?

  阮:项院长讲的这些属于工程技术,我们有很多工程技术问题都要花很大的精力,很大的投入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我要造一个高层建筑,比如电视塔,这个里面就有很多技术。我这个领域里面就是对艺术问题,学生进来之后要有美术加试,要考美术,我们所在的四个专业,都要求加试美术,我这个专业就是文化的底蕴,艺术的底蕴,我设计一个美好的前景,首先你自己要对美有一个认识,现在也是要用大量的计算机。

  朱:我印象中的学生很注意绘画,对创造很讲究,但像项院士刚才介绍的不仅仅是这一块儿,还依然要下很多功夫去打好基础,并且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新兴技术--

  阮:像我们这个专业也是,我们现在计算机用得也非常广泛,所有的设计都用计算机来制作,但是同时另一方面也用手画,也用艺术表达,所以两者都要,对于中学生来讲,你基础扎实了,或者说你懂的知识面广博了也是同样重要的,假如这个学生全面发展了,艺术,绘画,音乐各方面了解了都有好处,因为我们搞建筑除了住房以外你可能设计剧院,你设计体育场你要对体育了解,你设计医院要对医疗知识了解,设计交通--

  朱:总而言之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

  项:我们讲衣食住行,我们土木建筑管的就是住和行了,现在人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后就需要有美学方面的追求。

  朱:环保的意识也增强了。

  项:景观这些东西。

  朱:而且这些景观要有民族特色,要有国家的特点。

  项:从工科学科来讲最终体现在我们土木上。所以我建议学生里面有对艺术感兴趣,当然数学物理基础还是要好,他比较喜欢的,我觉得非常适合考过来,当然抽象思维好的人他或许考电子、电脑方面,我们这边是工程技术和艺术。

  阮:一种很完美的结合,比如你做个大剧院,你设计的就没他设计得好看,这就是才能,创造性。再比如结构,建筑师设计出不同的造型,但是不同的人设计它的结构部分,有的设计得非常胖,非常笨重,有的设计得很轻灵,同样一个体育看台,足球场的看台他可以设计得非常好看,同时结构又好,这就是土木和建筑两家的合作。

  (音板:您正在收听的是系列广播谈话《走近名校名家》,今天与您交谈的是同济大学著名建筑学教授项海明、阮仪三。大学期间,专业究竟应该是怎么一个概念?在填报志愿时怎样按照自己的理想抱负选择专业?请听两位教授的意见。)

  朱:据我了解项院士是从小就有这种志愿,当您走进同济大学的时候您的目标非常明确,这样一个专业是和你自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觉得您很幸运。作为阮教授来讲您是世家,有这样的渊源在里头,您二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你们选择的专业和自己的个性追求,按照现在的价值判断的话是非常一致的,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很多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好像不那么容易了,有很多限制,可能有的时候是信息了解不够充分,也可能有考分的局限,还有家长的意愿,在这个时候他们选择起来相对就更困难一些,刚才项院士谈到如果你的数理化基础比较好,如果你对建筑也有一定的兴趣,作这样一个选择是很有趣的,而且很有发展。据你们现在了解,建筑专业,我们同济大学毕业出去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当中被企业接纳的程度是什么样的状况?

  阮:可能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本身的名气和培养人的素质,第二个就是从事的专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我们同济大学所有门类基本在社会上没什么问题,一般是六比一吧。

  项:就是说一个学生有六个企业要。

  朱:做这个行和别的行,比如搞管理或者经营比较在收益上的评价在社会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吗?

  阮:应该说比较好,当然如果和MBA、银行界、金融界可能要差一点。

  朱:那工作的环境呢,比如有时候要出现场,这些也会意味着一定的艰苦。

  项:这是一定的,但也在改善,人家在巴黎可以指挥海湾大桥,当然现场的工程师也有一些,但是很少。

  朱:那您觉得有些考生非常想学这个专业,但是他又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去学了一个他不是太喜欢的专业,面对这样的情况您觉得他应该如何处理?

  项:一般来说成绩好的都能如愿以偿,我有自己的孩子,也有自己亲戚的孩子,我说你们中学喜欢物理化学的,那就要向医农方向去考,喜欢数理的,特别是逻辑思维很强的你可以学理科,你喜欢动动手应该考工科。我女儿就是生物化学比较好,她就是学医的。

  朱:那她在选择这个志愿的时候--

  项:她在中学的时候就对生物感兴趣,就很自然的过去了。

  朱:那您没希望她来接您的班?

  项:没有,一般女孩子学医的更多。当然我们这边也有女生,但女生的比例一般就是20%左右。

  阮:我们那儿比较多。我们那边学画画的,文学艺术的,1/3以上。

  朱:阮老师您对您的孩子是不是也希望将来能继承您?

  阮:我两个孩子都没跟我学。

  朱:那都去做什么了?

  阮:一个喜欢数学,学的数学专业。

  朱:那有一段距离了。还有一个呢?

  阮:管理方面。现在他们回过头来觉得爸爸从事的事业很有意思,但是现在又转不过来,但也并不后悔。

  朱:那您遗憾吗?作为世家如果能传下去的话--

  阮:学生就可以传下去。刚才讲到的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学生带有一种盲目性,有的自己考分好,比如我们同济大学建筑专业考分最高,他觉得我就要考这个,表示我的胜利,但是进来以后他并不喜欢,大部分进来以后也能逐渐适应这个问题,而且后来学得很好,因为在中学阶段对大学各个专业了解是很有限的,比如我在大学做了这么多年老师了,我对项院长那个门类也不太熟悉,只知道大的方面。

  朱:我看到一个细节,我说好像两位教授在一个学校挺长的时间,都是同济,但是他们谈起对各自情况的了解时依然是那么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并不是说好像我们很熟了,这个事情不用谈了,我觉得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阮:因为我们专业的分工比较细,而且范围各有各的面,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步发生变化,比如我现在从事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跟城市规划又有点距离。因为我们国家对很多过去的东西造成了破坏,我觉得有责任去保护它,一了解世界的情况,他们做得很好,我们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在这个领域多做一些,做着做着,这一门的科学技术也就发展出来了。

  项:你的访问主题就是对中学生考生的指导,实际上我指导过很多亲戚的孩子,很简单,就看他的兴趣,因为中学也能表现出兴趣来,就问他的成绩,问他的兴趣,问两个,什么功课是你最喜欢的,是你学得最好的,如果生物化学学得好那就生物、学医,有的是文学得好,你当然去学文科,数理好的就学工,工里面我就看他的志趣,比如他喜欢拆拆装装的可能学机电就很好,如果他对大自然特别感兴趣或者特别喜欢旅游,我就建议他学建筑,这很自然。实际基础都差不多,数理学得好的学工就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感兴趣,如果你进来有挫折感那就很难学,即使你考进来可能学习落到最后。

  朱:我听项院士一说这个事情比较简单,主要是看两点,可是我觉得很多家长就把这件事情想得非常复杂,他就觉得学了这个专业,工作好不好找,工作好找了工作环境好不好,收入怎么样,将来房子好不好,这样一来就把问题复杂化了。

  阮:一个是复杂化了,一个是家长实际很不懂大学里培养的内容。

  朱:我想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特别是家长听了阮教授的话别觉得是在批评你们,我觉得这个批评还是很中肯的。

  项:也要考虑。

  朱:我们并不是说不食人间灯火,当然也要做一些预测,但是我觉得这种预测是很有限的,因为变化太快了,你所在的环境使你对外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比如我是大学的教授,我在同济,我对复旦就不太了解,我就不能对复旦提出很多意见,但是对孩子来讲他的发展前途是非常大的。

  朱:这还是回到一个问题,我们作为高等教育,到底这个教育过程意味着什么,仅仅是把它作为我就业的工具,好像我通过这样的过程我就业的时候筹码就高了,或者说我的资本就足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项:我举个例子,的确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同事后来到财经大学当党委书记,原来是我们同济的,一个系,他就说财经大学的考分非常高,因为出去到银行工作,但是很可惜,没有必要那么高的考分,因为他们的课程要比工科的课程容易学,很多600多分,最高的考分,比如数学竞赛的获奖者最后就去学财经,他坚持的话应该学复旦大学的数学系。

  朱:我觉得项院士这番话很多考生和家长听了应该是很受启发的,他的话很中肯,我们一个孩子培养这么大,他有这样的基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并没有在这里贬低,说财经专业如何如何的简单,并没有这个意思,而是说他有可能在更高更深的一些领域,更难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很不容易的,比如在数学方面,他能沉得下心来。

  项: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数学家的,后来他就变成银行的行长之类的,当然收入也很好,但是我觉得中国还是需要有一定数学家的。

  阮:我再说另外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这个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建筑专业,也是五年,学得很多,而且要求很高,但是只是一部分毕业生不做这一行了。

  朱:改行了?

  阮:改行了,改行的原因倒不是不爱这个专业,正是很多工作的需要,环境的需要,从这个意义来讲大学很重要的是培养基础,最近我碰到一个很大的通讯公司的部门经理,每个礼拜上海北京来回三趟,我说你干什么,这么跑钱多?他说我一个月多少多少万,他是我城市规划专业的,他现在搞的是通讯公司的投资,他说我们公里里很多高校毕业的,很多这方面的专业,他说我这个城市规划专业纵观全局,很多问题很容易处理,他那套技术对我来讲很容易。

  朱:现实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所谈的专业或者说我们在高校所学习的专业和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可能要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要有一种很好的调整,要是我们自身基础好又有定能力的话,其实专业只是我们现在学习过程的一个相对集中的方向,它并不等于我们将来在运用过程中就不能更开阔了,就像刚才二位举的例子都是这个问题。

  (音板:女生就读理工科专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如何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机会?请继续收听系列广播谈话《走近名校名家》,正在与您交谈的是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项海明、阮仪三。)

  朱: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工科院校,女生的问题好像是比较头疼的,一个是女生来学的比较少,再一个学起来相对也比较难,因此我想替女孩子问一个问题,女生在读工科专业的时候究竟和男生相比是不是有很明显的差异呢?

  项:如果你统计一下这个比例也是很自然的,比如说工科这个范围女生念纺织化工的比例比较高,建筑学女生比例比较高,但我们土木,好像我做院长这么多年,还是感觉女生的比例在10%到20%之间,最高也不会超过20,最低也不会低过10,大概这样一个比例,平均在15%。

  朱:那她在学当中和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有没有十分明显的劣势?

  项:女生的优点就是非常细心,我有几个研究生,成绩最好的是女生。女生能够考工科说明她中学的数理已经非常好,考到研究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基础都非常好,再加上她很细心,有兴趣,有时候往往比男生还优秀--

  朱:也就是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可以很自信的选理工专业。

  阮:问题主要是女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有一阶段她要结婚要生孩子,但是所有的女生都有这个问题,并不是在工科女生中才存在这种问题。

  朱:对,学医科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阮:女同学以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们搞承包航道,要到现场去爬高,要到野外,都有可能,现在条件都很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可能还是人的意识上有这个问题。像我们这个专业女生比较多,差不多有1/3到1/2,女同学的灵感要比男同学强一点。

  朱:那有必要去冲破它吗?比如我们多鼓励女生来报项院士的专业,男生也来报阮教授的专业?

  项:我觉得应该听其自然。

  朱:但至少我们应该告诉女孩子她们应该有这个自信,她也是没问题的,把它学好并且在工作中把它发挥出来。

  项:我女儿就是上海医科大学的,他们那儿就是男女一半一半。其实建筑方面细腻女的比男的更强,积极性也是女的比男的更强。

  朱:我记得北京有一个搞立交桥设计的一个专家,我们在北京经常看到对她的宣传,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这不也是女同志吗?还不是把北京的一座座大桥给造出来了。

  项:我们有五朵金花。

  朱:虽然大家有这种惯性,觉得这样还比较合理,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绝对,要根据你个人的情况,而且要充分的自信。

  朱:在平常,二位教授还有时间去业余爱好吗?年轻的时候可能时间稍微多一些,现在都是非常忙,教学,科研,还有其他很多会议,还会有闲暇时间吗?

  项:我年轻的时候文艺体育都比较好,还是文工团的队长。我是拉手风琴的,小时候我还学过一年钢琴,拉手风琴比较容易,舞蹈队,合唱团队,我就是给他们伴奏。运动也很喜欢,我是田径队的,原来是跳高的,后来个子不太高,改短跑了,短跑也可以,虽然不是最拔尖的,但是田径队前三名。

  朱:大学田径队很多学生都很仰慕的。

  项:现在年纪大了,前些日子也打打网球,游游泳,现在比较忙,就做做体操散散步,另外就是听音乐,我特别喜欢古典音乐,晚上睡觉前听听。

  朱:在大学教授这个人群中大家都很注意音乐对自己的调解,也是一种调整。

  阮:像我们工作室里就有一种背景音乐。

  朱:也就是说要鼓励孩子从小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我们不能只是想到一个专业,一个职业,也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阮:我的兴趣是很广泛的。我觉得各种各样的音乐、艺术都比较喜欢的孩子,他的脑袋也比较灵活,他的思维还比较好。

  项:德智体美要并重,全面发展。上海的重点中学在这些方面做得都是比较好,音乐体育都很注意,其他学校可能要弱一些。贫困地区的中学的教学条件就更差。

  阮:我觉得现在很重要的是中学的教学要改革,我觉得我们中学念书很轻松就过来了。

  朱:很开心的。

  阮:自己感觉是玩过来的,而我现在会的好多都是中学得来的,看的好多古典小说都是中学看的。

  朱:现在的孩子他们太可怜了,应试的压力很大。

  项:上次我碰到一位上海重点中学的校长,他们也强调素质教育,但到最后一年被迫还得搞应试教育,一年或者半年。但它已经可以从高中的前两年强调素质了,已经有改善了。

  朱:新世纪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前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经费的投入以及给孩子们提供的教育机会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在选择就读地点,选择专业以及如何更大的程度上尊重孩子本身的志趣、意愿上,我想也是随之变化的,因为前些年我们是更紧一些,教育资源更匮乏一些,现在有了这样好的发展的前景,观念上也有所调整,在这种基础上我想二位教授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今年的考生和家长有些忠告,建议他们怎么去做可能会更好一些?

  项:我觉得家长应该更多的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只有有兴趣才会学好这一门,而且最后才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来。

  朱:阮教授呢?

  阮:我觉得要根据孩子本身的情况来适当的选择孩子所需要的专业和所需要的地点,你过高的要求也可能挫伤他的情绪。

  朱:也就是说过于复杂的考虑,看看这个也不行,看看那个也不行,最后搞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好了。

  项:大学教育是一个基础的训练,根据我们国家的发展应该说前景极其良好,不要为某个专业,某个学校耽误了他整个前程。而且现在的大学越来越重视基础了,可以面向很宽的。

  朱:通才教育。

  项:对对,现在我们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也应该提醒注意。他确实可以发展得非常快,也可以消除很多顾虑,并不是说你选了这个就定终身了,也可能你选了桥梁专业最后变成一个管理人才或者电脑人才。

  朱:刚才阮教授介绍了好多这样的例子,而且这种变化我们也要理解,而且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个变化。非常感谢二位教授,我也代广大的听众朋友感谢两位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给我们谈了这么多很有见的的观点。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相关链接
名家谈名校之复旦篇:学校第一,专业第二 (2001/05/11 16:23)
天津市委副书记要求发挥名校优势争创全国一流 (2001/05/20 17:01)
成都名校加速拓展网络教学空间 (2001/05/15 15:04)
广州名校掀起新一轮民办教育冲击波 (2001/05/14 16:25)
全球名校长聚首北京清华园商讨大学合作 (2001/04/28 18:04)
杭州:家长望子进名校 彻夜排队为报名 (2001/04/25 11:12)
40所国外名校来京招生 海外著名大学盯上国际周 (2001/04/22 08:46)
高考填报志愿 正确看待名校和热门专业 (2001/04/16 10:53)
评论:名校应成为造就名人的摇篮 (2001/02/19 07:18)
90%名校毕业生奔向海淀区 (2001/02/18 17:58)
名企看好名校 百家企业争抢北大人才 (2001/01/15 15:51)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运动之美 世界共享 李宁-新浪十强赛专题
看新版新浪女性 体验万种诱人风情
爱情 战争 科幻--漫画连载精彩纷呈
每月十元钱网上安个家 建个人家园展个性魅力
新浪短信全新推出四种诺基亚精彩图片
新浪网北京移动推出短信有奖发送活动
参加短信笑话大赛 赢15寸液晶显示器
猜中国队十强赛比分 赢取时尚手机大奖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