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 正文

教育热点关注:高校扩大招生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1/07/09 14: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的夏季高考出现了两件新鲜事:因为教育部出台了新规定,高考考场上首次出现了“爷爷级”、“父亲级”考生;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坐进了考场。这次非同寻常的“扩招”更引起了社会关注。本报记者在江苏、湖南、北京对此作了专题采访--

  高校招生拓宽“大门”

  大龄考生 大学不再是梦想

  这几天,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南京一位72岁的退休老人汪侠冒着高温,与该市21319名“孙子辈”的考生们一道,如期参加了今年的高考。由于高龄,老人成为新闻人物,受到特别的关照。考场在中华中学,南京东方出租车公司为老人赴考提供免费车辆服务;南京市秦淮区招生办公室在征得汪老周围考生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专门备了一台电扇;此外,还有一辆应急车……

  虽然有了一些“特殊”的待遇,但是汪老笑言,同样是考生,他在体检、收费、评分和录取等环节上,不应该也不奢望受到特殊照顾。他说:“自己这么大年纪,能作为一个考生参加高考,这本身就很有意义。考上考不上,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国家为成人继续学习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和汪老这样的高龄求学者相比,大部分大龄考生还是年富力强的青年。南京市招生办公室的数据表明,在南京21319名考生中,25岁以上的有18人,除72岁的汪老外,有一人36岁,其余多为30岁上下或刚过25岁的年轻人。虽然大龄考生的人数很少,但从应考者的勇气、咨询者的热情中,我们仍能感受到那强烈的求学渴望。正如一位大龄考生所言,参加高考,不仅是为了“圆大学梦”,更是为了通过求学,以适应知识更新、科技进步及人才竞争的需要。

  一名教育工作者感慨万千:记得1977年时曾听说过两代人同上考场的事,但那是在特殊时期,带着几分苦涩、无奈和遗憾;如今,高考不限年龄、婚否,是时代的进步。(本报记者 顾兆农)

  中职学生升学有了“立交桥”

  高考前,长沙财经职业中专学校应届毕业生李丽君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因为今年高考放宽了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报考大专院校的条件,她不用再像师兄师姐们那样必须等上两年才能参加高考了。

  小李至今还记得3年前的那段“灰色时光”,她在普通高中的考试中“名落孙山”,很悲观地来到财经职业中专,觉得再怎么努力,不过是一个中职生,而且毕业后多数人只能参加工作,在工作时也会感觉低人一等。现在,不仅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增加了招生名额,而且普通高等院校的大门也敞开了。多了一条成材之路,她的心情豁然开朗,学习上也铆足了劲,每天5点40分就起床学习,晚上要学到11点才就寝。

  在湖南,放宽高考限制受到了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的热烈欢迎。据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沈文忠介绍,今年湖南省普通高考职高对口专业报名的人数有18873人,比去年增加1981人,增加了11.72%。就拿小李所在的学校来说,今年报考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就有187名,比去年增加了55名。

  高考放宽限制,职业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长沙财经职业中专学校校长黄一鸣说,过去,进中等职校后深造的机会渺茫,初中毕业生去挤普通高中的“独木桥”,中等职校生源匮乏;现在,中职学生不仅可报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能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报考普通高校,这就架起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升学有门,就业有路”,愿意上中等职校的初中毕业生会越来越多。过去,中等职校主要培养应用型的初级技术劳动者;现在可以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大专院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报记者 吴兴华)

  扩大招生 一石激起千重浪

  自从4月教育部出台放宽普通高校报考条件的规定后,社会反响十分强烈。从各地招生办公室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龄报考者还是少数,如北京市6万余名考生中超过25岁的只有67人,武汉市4万余名考生中仅有4人;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报考者数量也不是很多,如北京市只有3500多人,占该市考生总数的5%,且包括早已允许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北京市高招办的同志分析说,这一方面可能与新政策公布太晚有关,想报考的人因为来不及复习而放弃;另一方面对大龄已婚的人来说,由于工作、家庭、社会等制约因素较多,让他们和十几岁的高中生竞争,难度很大,可能更愿意选择成人教育等其他途径。因此,有人预测明后年会有更多的人报考。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放宽报考条件所带来的学籍、学历管理等问题,很快会出台有关政策,例如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届时将向社会公布。

  新规定也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在前不久北京举行的中国教育论坛上指出,新规定势必对教育系统产生一连串影响:一方面,取消年龄限制,将对过去高校招生对象单一(25岁以下高中毕业生)所对应的一元化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对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多元化的要求会日益强烈;招生对象的扩大,会使高考竞争更激烈,使本就困扰社会的学生高考压力问题、应试教育问题以及减负问题等更复杂化,高考复习班也可能被重新激活。另一方面,职教与普通高校沟通渠道的建立,势必会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融合,综合高中会越来越多,从而对包括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等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一系列影响。

  参加中国教育论坛的专家们评价说,高校招生面向全体公民,从长远看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构架方面,将促使各类教育面对挑战,最终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本报记者 王淑军)

  效率、公平和权利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每个人提供不间断、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已成为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今年教育部出台的两项新规定,正是大势所趋。记者的三篇专题采访反映出的考生和社会对新规定的响应,读来更是意味深长。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其背后反映出的是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效率、公平以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程度。我国宪法早在1982年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然而,这一权利的实现,受到现实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在以短缺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教育资源供给是有限的,普通高校招生规模30万人左右,高考录取率为25%左右。如何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在“效率与公平”的目标无法同时充分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强调了前者,对于年龄、婚否等作出了无奈的限制,导致部分人群对于本该享有的权利可望却不可及。

  今天,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在高等教育上,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改革,连年扩招,资源供给逐年扩大,到今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人数达250万。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学生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等改革的深入,也为取消高考报名限制、扩大招生规模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相对丰富,使我们在高校招生政策制定上重新面对“效率与公平”时,不仅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保障,也使更好地兼顾公平、把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还给每位公民成为可能。

  两项新规定的出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折射出的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公平和效率”目标得以兼顾,让每位公民基本权利的获得真正成为现实;而相比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工具化特征,也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对每个人的日益尊重和人文关怀。(伍莲)

  《人民日报》(2001年07月09日第二版)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三年累计投入33亿元 北京高校扩招保质保量 (2001/06/21 15:29)
今年扩招52%--北京邮电大学招办主任访谈 (2001/06/12 07:28)
广东高校今年扩招2.2万人 (2001/06/11 10:38)
广东今年高校继续扩招 近三成考生能上本科 (2001/06/07 08:26)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文化新版--网罗天下文人 荟萃奇文妙笔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追踪高考动态 贴心服务考生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联想全球华人共申奥专题
订阅手机短信 知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最新行情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