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大咖说:剑桥大学为何偏爱十六岁的她?

国际教育大咖说:剑桥大学为何偏爱十六岁的她?
2018年10月19日 09:40 新浪教育

  近日,新浪国际教育大咖说中请到了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凯博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博士,以及优秀学生代表袁莹格同学和她的母亲进行采访。以下为现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国际教育大咖说》。这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兼凯博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博士,还有优秀学生代表袁莹格和她的妈妈,请三位跟我们网友打声招呼吧。

  刘煜炎:网友们大家好。

  袁莹格:大家好。

  袁莹格家长:大家好。

  主持人:刘煜炎博士,我知道最近康福凯博学校刚刚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您为多名考上国际名校的优秀学子提供了奖学金,是这样吗?

  刘煜炎:是的。我们的开学典礼有一个传统,就是对考到世界名牌大学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因为这些学生他们都很优秀。另外,我们这些学生的家长们也都只是一些中产阶级,我觉得给他们孩子资助是我的荣幸和习惯。我也是曾凭借我自己的优秀学术,在剑桥大学得到剑桥大学奖学金,继而在剑桥大学读了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剑桥大学工作。我最初到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生活拮据,我的机票和妻儿的生活费用都难以承担,是剑桥大学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所以,我们就给每年能够考上牛津、剑桥的学生和考上世界十强的学生或者是考进美国常青藤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是我自己从剑桥这边体会到的一个重要的剑桥精神,也希望这种精神能传承下去。

  主持人:说起剑桥大学,据我所知今年您也有两位学生考上了剑桥大学,每年剑桥大学大概会录取多少中国学生呢?

  刘煜炎:准确数据我并不知道,因为剑桥大学没有官方公布过一年招多少中国学生,但从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以及我自己在剑桥大学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每年大概有十几个到三十个之间的同学可以去剑桥上学。可能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要更多一点,因为剑桥大学对于海外招研究生没有太多限制,但对招海外学生去剑桥大学读本科是有比例限制的,所以不会太多。按道理全球招的海外生的比例应该都在20%左右,所以给中国的名额并不会太多,剑桥大学一年有3、4千名学生。所以,我觉得它的海外生的比例应该是3、4百个,给中国学生的比例占到它的10%到20%就已不同寻常,所以我相信每年有10个到20个学生是可能的。有关媒体大概有统计,大约30多个学生会拿到剑桥大学的有条件录取,其中超过一半的同学最后能够达到它的条件并最终选择去剑桥大学读书,这个占比可能有55%、60%,我没有做过统计,也只是一个猜测,一个直觉。

刘煜炎博士刘煜炎博士

  我相信一般的学生如果拿到剑桥的话,他们都是比较愿意去的,因为剑桥在全球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在英国也是名列前茅,可能比牛津的地位还高,所以学生们是愿意的。如果没有去的话,我猜测多数原因是条件不符,从有条件录取变成无条件录取的过程中,大概会有40%的学生不满足条件,最终无法去到剑桥。

  主持人:您的学生是无条件录取是吗?

  刘煜炎:我们这两个学生,他们最早是拿到有条件录取,8月中旬的时候,他们通过它今年参加A—level或者是AP的考试,参加托福雅思的考试,最后都变成了无条件录取,这两个孩子9月份就要成行,去剑桥大学读书,而且读的都是自然科学,比较偏好物理和化学方面。

  主持人:预录取、有条件录取和无条件录取具体的考核标准是怎样的呢?

  刘煜炎:有条件录取是说这个孩子受到青睐,但是他的成绩还没考出来,还没达到学校录取最终的成绩,所以学校会给一个预期,表示这个孩子有希望在下一年度来。学生一般是提前一个学年去申请,在年初发榜,到5、6月份的时候参加考试,考试之后根据成绩确定是否能变成无条件。大多数同学一般都会有一个GCSE和GCE的A—level的成绩,如果达到两个或三个A星以上,剑桥大学则认为学生是够条件的。

  但是够条件的学生不一定都被录取,因为学术成绩只占录取学生的一部分,未来发展趋势占他更大的一部分。以我多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和工作的经验看,我觉得剑桥大学最让我欣赏和佩服他的地方就是他从来都不是冲着学生的过去录取学生,而是凭借这个学生的未来录取学生。意思就是说这个学生的未来很强大,将来对社会、对人们的贡献很大,将来预录取你的关注很好,这样的学生就会优先录取,有时甚至会降低录取条件,我在剑桥时候就听我在招生委员会的同事说过,他们对于非常有事业心、非常优秀但是成绩可能还没达到要求或达到要求有点难度的孩子,相比他们给别人开A的要求,则给这个同学开B的要求。换句话说,教授很有技巧,会通过他的面试发现这个学生的天花板在哪里。如果发现这个学生非常优秀,又怕这个学生考不到剑桥,他会开一个学术成绩比较低的标准去让他进去。相反如果一个学生非常会考试,他考试成绩很好,他也会给学生出难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考一个非常难的考试。有点像打赌一样,给学生开一个非常难的条件,让其在两三个月内难以达到,如果达到了,学校也要。

  但大多数情况下,学校是冲着未来去录取。怎么叫未来?比如说我当博士生导师或者是我做企业,我大概知道哪些孩子有未来,哪些孩子没有未来。什么意思?人品的因素当中、核心素养当中,决定一个孩子将来能不能成功的因素其实很明确,学术考试成绩很难体现,所以我们就会通过面试去选拔。选拔到之后,我们就会给他一些条件,给这些孩子机会。所以,有的学生的成绩非常好,超过4A星甚至达到五个A星,但也没有得到条件录取。反之有的学生可能只有一个A的成绩,但他会得到剑桥大学的条件录取,之后补充条件,最后成为剑桥的学生。

  所以,这个体制值得中国的高考体制学习,中国是唯分数论,虽然在改,但改的还不彻底。西方国家录取,应该说把未来放在最主要的位置,考量学生前途的情况下,给予优秀的人机会,而不是只给成绩好的人机会。

  主持人:袁莹格同学是什么情况呢?

  刘煜炎:她学习比较均衡,她各个学科的学习都不显吃力,每个科目的成绩都很好。她申请剑桥的时候,她应该是11个学科都考到了AP的5分,也考了剑桥的A—level的考试,好像一个是A 星、一个A,她还参加了英国的考试,参加了美国的考试,虽然没有考出很多A星来,但是她已经得到一个A星、一个A的成绩。当然AP的考试成绩比较好一点,10个以上的5分,5分是满分,剑桥大学看中她的学习能力,认同她的学术素养。

  此外,我觉得录取她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志向,她自己愿意做某些行业,愿意在这个行业当中去全身心地去钻研。因为我知道和她同样水平条件的学生在中国应该不下2000人,即使是考11、12个5分,考A星和A的成绩,在中国也应该有2000人到5000人,所以给她录取机会,不仅仅是因为成绩。像剑桥大学这样的学校,不管是哪个行业,都能培育出有才华的人。换句话说在这个行业里只要有能力,并愿意在这个行业里干下去,这个能力会在这个行业当中变成处女地,即我们中文经常讲到的“开挂的人生”。如果你找对了一个方向,找对了一个学术的处女地,你又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士,你又不偏科,这种情况下,等于你到了一个充满了钻石、充满了宝贝的一个地方去工作,选择和机会也向你敞开。所以,我揣度,剑桥是看到了她是个志向明确的孩子,学术不偏科,又有充分的能力和自学的素养,所以给了她去剑桥读书的机会。

  主持人:我们要恭喜一下袁莹格同学被剑桥大学录取。你之前是否去过剑桥大学,或者剑桥大学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袁莹格:我收到预录取之后就去了剑桥,在二月份的时候。当时剑桥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是一个古老和创新并存的城市。因为随处可见那些已建立多年的学院,并且不同的学院有自己不同的历史,还有一些传统,当然还有很多杰出的校友。同时剑桥镇有很多非常顶尖的企业,还有非常厉害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它也在为目前的世界做出革新。

  主持人:我也想问一下袁莹格同学的母亲,您觉得孩子在您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袁莹格家长:袁莹格是各方面爱好都比较广泛的一个孩子,比较喜欢音乐、乐器,也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孩子。

  主持人:她是什么时候进入刘博士学校开始学习的呢?

  袁莹格家长:我们是五年级过来的,没有上六年级,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在六年里边,在康福学到了很多好的习惯,还有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各位老师对她的帮助都很大。

  主持人:孩子还跳了一级是吗?

  袁莹格家长:等于六年级没上。

  主持人:您为什么会选择康福呢?

  袁莹格家长:选择康福是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青年的英语比赛,在西安,刘博给发奖,发了一个夏令营活动,我们四年级暑假参加了一次夏令营活动,他在这个学校的夏令营活动,教给她独立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升五年级的时候,五一放假我们上香山玩,回来的时候路过康福学校,那一天孩子就跟爸爸妈妈在车上说,我去这个学校参加过夏令营,她说一起去看看吧,爸爸没有去过这个学校。那天我们去的比较早,刘博在讲他的教育理念,在讲他的座谈会,我们听完以后,爸爸说讲得真好,我们就在那儿等了一会儿,就等刘校长,他说一会儿学生可以面试,然后就给我们排上号,就在那儿等。那时我们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因为那时候刚上五年级,就在那儿等。面试叫我们以后,孩子进去以后,刘博给她出了一道数学题,她用自己的想法做出来以后,刘博还启发她,她说你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去做题,又启发她用另外三种方法做这一道数学题,孩子出来以后感觉特别兴奋。她说我还可以用其它方法,不是老师教的一种方法可以做题。刘博就把家长叫过去,他说你这个孩子我们可以录,当时我还挺纠结的,我们六年级没上,少一年。我说六年级还有一部分知识没学,圆锥、圆柱那一块,他说没问题,来了以后我们老师给她一补就通过了,他说这个孩子的思维能力比较敏捷,愿意收这个学生,机缘巧合那一天就被刘博录取了。

  孩子回去挺兴奋得,她说我可以不上六年级了,可以不用小升初考试了,可以直接来这个学校上初中一年级。当时说实话我心里还挺纠结的,我感觉她少上一年行吗?这个年龄本身就小了一岁,也不敢对她抱太大希望,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这六年以后能上剑桥,真的很感谢袁莹格在康福这六年里,学生、刘博对她的启发、开导,这个孩子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方面突飞猛进,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非常感谢老师对她的教导。

  主持人:孩子刚刚进入康福的时候,您有设想过孩子有一天能像刘博士一样去剑桥读书吗?

  袁莹格家长:没有,没敢想过。

  主持人:现在孩子进入了这样一个顶尖的学校,您心里面是怎样的感受呢?

  袁莹格家长:很激动,感谢康福的老师、校长刘博对她的帮助和指引。在康福这几年,她学会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利他的精神。

  主持人:所以说是超出您的预期了是吗?

  袁莹格家长:对,完全没有想到。我们初中那时候经常参加毕业生典礼,觉得能上帝国理工就很满足,挺感谢康福的。

  主持人:刘博,您还记得袁莹格同学六年前刚来到您学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

  刘煜炎:六年前刚来的时候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对于能够跳级的学生,我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一般来讲我在选择这个孩子的潜力方面,我跟剑桥一脉相承,我选择的是他们的未来。他过去的成绩我不是太关心,我会跟他进行一个实际的沟通。有点像剑桥的面试,给他设很多挑战,看他一级一级往上翻,能不能翻上去,翻到他自己翻不过去为止停下来,然后再看这个学生有怎样的学习能力。她当时能够跳级,说明这个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突破权威界限的学习方式,以及自发地去发现规律的能力不差。

  但是这不代表她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很好,她在学校的成绩我一般不关心。换句话说中国小学、初中的考试,其实对我来讲可有可无。我比较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心性,和她自己愿不愿意追求她自己的梦想。所以,我主要是看她的人品好坏,家庭背景,父母亲是否支持她的发展,这个孩子自己有没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未来的一种向上的愿望,碰到挑战的时候是容易被挫败,还是容易奋起。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选择给这个孩子机会。所以,我想不起来六年前具体怎样,但当时她应该是一个碰到困难也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己极限的孩子。

  我在她班上听过一节语文课,那时感觉这个班上的孩子有些沉闷,我希望他们拥有活力。当时招来以后,引导他们去挑战老师的权威,跟老师进行平等交流。有的学生做不到,我跟他们说如果做不到,如果老师不照着我们说的方法来教学,老师如果违反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你告诉我,我就进他们班里说,你要维护康福的氛围,最好把老师问倒。不然老师就会认为你们是“傻瓜”,就总想灌你们知识,总想教你们,这样的学习方式不能有,一定是你们问老师,把老师问倒,这样老师才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跟你们一起进步,我就是这样鼓励孩子们学习。

  我还记得理科、文科其实是通的,我还在他们课上讲文科的写作,拿理科来讲写作也是有很好的章法,我记得当时我用了一个效率函的道理,教他们怎么样把写作的几个因素抓住,我很快写出一篇很好的文章,让他们口述文章。当时有5、6个孩子口述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很好,就保持这种状态,继续追求。当时是初一,在他们这个班上,我对这几个孩子非常期待,希望他们将来有非常好的成绩。她是从初中到高中,这六年时间完整的教育体系,将来是否能出成绩?小学的水平看不出她能考剑桥,只有加工之后才知道衡量她是否能考剑桥。所以,按照我们的教育理念来讲,她班上有不少孩子考到世界名校。这证明我们坚守的价值观和教育方法是正确的。从这个角度看来,她当时的形象也应该是向上的、积极的。

  但实际上来讲,当时在我录他们的时候,这个班上我最看好有三个孩子,一个是闫博森(音),一个是陈飞扬,还有一个孩子王力轩(音),此外还有三个孩子,我当时关注六个孩子,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她应该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主持人:袁同学,刚刚听您母亲说,您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音乐和艺术方面,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袁莹格:我平时会弹弹钢琴、吹吹葫芦丝,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我还尝试自己写一些诗歌,就是这些。

  主持人:你是如何平衡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呢?

  袁莹格:因为我的效率比较高,所以我做完作业之后会有时间来进行我的这些爱好。

  主持人:我感觉你是一个比较文艺的少女,不只是传统的理科学霸,可是你又选择了剑桥大学的自然科学,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

  袁莹格:人们经常会纠结到底是选剑桥还是选牛津,他们不同的点就体现在剑桥有自然科学专业,而牛津只有物理系或者是化学系。我觉得今后科技发展必须要跨专业,不同的学科在一起才能碰撞出新的点子。我当时在清华的一个研究项目,也是类似于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在一起,做一项研究,我当时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也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所以我就选择了自然科学专业。至于文学方面跟理科方面的这些兴趣,我觉得是不冲突的,它们是可以兼容的,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主持人:您什么时候确立学理的学术思想的呢?

  袁莹格:我是在初三的时候,因为我们学校初中的理科教育比较靠前,从初一的时候开始教授一些初二、初三的物理、化学,所以到初三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学一些高中的进阶的理科的内容。我记忆很清楚,在初三的寒假,我自己预习了高二的化学选修,我觉得当我掌握了那些规律并且能做出题的时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过程,而且它跟你阅读一本小说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它是实打实的,你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对理科产生兴趣。

  主持人:在追求学术成就的道路上,你都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袁莹格:在平日学习一些标准化考试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特别困难,困难主要是在自己探索的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两个事情,第一个是做数学建模比赛的时候,第二个是在清华做研究的时候。因为这两个不像标准的题目一样有答案,需要做一些探索,自己建立模型或者设计实验,从阅读论文开始,从非常繁杂的信息中挑选出有用的东西,我觉得都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主持人:刘博士,我们知道袁同学其实在中考的时候分数是528分,在北京不一定能被一类重点学校录取。但是现在她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剑桥大学,您觉得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刘煜炎:肯定要从多方面来看这个分数。

  第一,中考的分数代表一种过去的知识积累,代表一种能力,但不能代表未来的能力,更不能代表思考的能力。我们国家现在的初中知识性东西太多,把初中的知识点切分成好多好多小片来进行一种考试,这些考试让学生看不到整体性,不具有挑战性。只要一个孩子有一定的自律性,考高分是容易的,所以中考分并不代表有多大、多深厚的学术能力,仅代表这个孩子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时间投入。

  第二,袁莹格同学在我们学校读书的时候,因为我们不是太倡导高分数,所以她也没有把极致的分数作为她的追求,更多的是丰富自己,在思维方面、在学习性方面,刚才她讲初三的时候自学高中二年级的内容,也是没把分数当成唯一的追求,把精力都投入进去。

  另外,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讲,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刷题不够,她的能力其实还是挺强大的。所以,她的能力我认为是超过528分的,她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在参加国外考试的时候,国外的考试重视的是逻辑性和完整性,重视的是自己自主的一种学习能力的考察,不像中国是对知识点、计算的考察。所以,到后来她比较重视。

  我们另外一个学生叫陈飞扬,他的中考分也不高,是532分。在我们这个学校,学生中考考到520、530分,已经是我们学校收到的学生当中偏高的分数了。如果以560分来算,我们学校过去就没有560分的学生,可能到现在还没有560分的学生。所以,我们不靠把全北京市最优秀的学生都集中到我们这儿来,我们把他们培养到剑桥去,还只有一两个学生能考上,跟公办学校掐尖子,把560分的学生招过来,培养到世界名校去,这是很不同的,我对这一点还是感到很自豪的。我们用跟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最好的公办国际高中比较不具有分数竞争力的学生,达到了可能超出他们的平均升学率,超出他们学生升到世界名校的比例,这是我们的一个教育特点。

  还有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了解西方社会教育制度中的一些优点,我知道我之所以科研做得比较好,是因为我的思辨能力比较强大,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思考比较强大,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有批判的思辨能力。所以,我对简单的重复性的刷题不是那么重视。

  主持人:袁莹格同学,你是如何理解康福精神和剑桥精神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

  袁莹格:我不能妄自说我理解全部的剑桥精神,但是我可以说剑桥精神的一部分是康福的精神,“一个目标,一生追求”嘛。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会问一些关于你自己个人陈述的问题,关于你在这个学科的兴趣,还有你投入的热情跟时间,我觉得就像你选定了一个专业,就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一样。所以,我觉得康福精神肯定是一部分的剑桥精神。

  主持人:其实在之前的采访当中,我接触了很多康福的同学,他们说你们有小组之间的互相帮助,不少同学说到袁莹格同学有帮助他们,给他们正面的影响。你对这些事情还有印象吗?

  袁莹格:我还是有印象的。比如高一的时候,从另外一个班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生物有太多基础,我每天晚自习之后,会花一个小时给他补课到11点,最后他的生物考得还挺不错的。

  我觉得特别开心的是,一个小组虽然大家的学习认知水平可能会有慢有快,但是当你发现你给别人讲一道题,他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他会很开心,而且不仅仅是教课的问题,还有友谊变得更加深厚。像我们当时互帮互助,一个小组的同学也经常在周末一起出去玩或者一起吃饭。

  主持人:这样让你会感到收获很多快乐吗?因为很多高中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时间非常重要,不太想去把自己的时间分享给别人。你觉得这样值得吗?

  袁莹格:很显然我们肯定是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别人身上,但是我认为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当你给一个不太了解一个东西的人讲清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也巩固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或者是说你很可能有了更多的反思,因为别人可能会提出你不曾想到的问题。我认为和别人交往,这不仅仅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帮助自己的过程。

  主持人:我对这一点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刘博士在之前的几期访谈节目中也向我们讲述过利他的精神。你是怎么样去影响别人,点燃他们内心的追求的呢?

  刘煜炎:从每个孩子人品的天性来讲,我觉得一个人本身天然的能力就是他希望成长,他希望成才,他希望成功,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一种欲望,这个欲望不会因为他自己备受打击、成绩差就会放弃,他一定会坚持这个欲望。只是因为他不断地被老师、被社会环境一次一次地挫败之后,他会有一种无助,我想成功,但是我又做不到,所以我就放弃了,但是他内心的渴望是存在的,这些渴望把它唤起的话,还是有很大的欲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这是我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跟大学同学讲过,我说人其实分不了太多等,大多数人都是蠢材,什么叫蠢材呢?希望通过学习,通过别人的教化能够变成优秀的人才,这是蠢材。天才是不需要别人教化,自己就能成才,这样的人极少,像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人,我们都不是。但是真不出来的人,不是人才的人,很糟糕,是弱智的,很少,基本上只有生理缺陷的才是弱智的,所以我对每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适应他自己喜欢专业的人才,我觉得只要他喜欢,他都能胜任,没有问题,不是挑战。真正的挑战在后面的第二挑战,一个孩子他想要做物理,尽管他过去从来没有学过物理,他知道自己的愿望,我就要做物理,坚决不改了,就像我刚才说的追求一样,他想成为物理专家,不是问题。

  但他怎么产生我这辈子就爱物理,我坚决要做物理呢?这是难题。所以,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让他成为一个学术性的人士,是让他怎么产生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的,有那个欲望的人士。换句话说唤醒一个人沉睡的志向、使命是比较难的。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各种教育工作者有耐心,其实往往是不给他更多的帮助,不预设他自己行还是不行的这样一些判断和贴标签,相信他是行的,现在不行反正以后还是会行,不断地去想办法刺激他产生这种志向。一旦这个志向稳固地建立了,我们就给予他足够的支持,让他在这里找到乐趣,让他能够建立自己的自信,解决问题。

  所以,教育最光彩的、最让人感到兴奋的就是唤醒孩子们自我成长、自我成功的一种欲望,让他们一辈子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所以,我才给我的所有学生反复讲,其实成功的秘诀就是八个字:一个目标、一生追求。你有没有目标?如果没有,反复想,反复地去磨砺它,反复地去请教,最后产生的目标不要放弃,接触一辈子,你就会是成功人士。

  主持人:您自己也是剑桥大学的物理、化学博士,在康福国际教育成立的十年间,您也输送了有15个孩子前往剑桥大学读书,您觉得这是一种对剑桥精神的传承吗?

  刘煜炎:举个例子,我在剑桥的时候,我跟我的导师在对话,他给我们出了几个题目,问我们愿意做哪几个题目,我当时跟他讲我想做我在中国做了已经一半了,再做一点就可以发文章,我拿个博士学问的一个文章,这样的题目好不好?然后我就被他臭骂了一顿,差一点说,你这样做,是不长志向、不着调的孩子,你不该到剑桥来,骂得比较狠,从来没见他这么发脾气,骂得比较狠,说你不适合到剑桥来,你不是一个值得到我们剑桥大学读书的孩子,你的这些想法就是中国的雕虫小技,就是模仿、效仿、剽窃,雕虫小技,我们全世界对你们这个国家不看好就在于这里,就是山寨、剽窃、糊弄,弄一个成果发个文章,很讨厌。所以,如果你还这么想就不值得到剑桥来读书,你要知道你在哪里,我说我在剑桥啊。Did you cambridge?Do you?我说是我,我被剑桥大学录取了,我有奖学金。他说那你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问他,什么叫有意义的事情?他就说了你能够对别人、对社会、对人类有多大的向好的影响,这个才是你值得做的事情。你对整个人类的帮助越多,意义就越大,你这个事情就越值得做。我跟他讲,越是大的事情,越是对人类有帮助的事情肯定难啊,做不出来怎么办?他说做不出来,他又问了,Where you are?我说Cambridge。他说你就对了嘛,你在哪里?你在剑桥,世界上最大的难题,对人类最有帮助的难题或者说人类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剑桥不做谁做?你不做,那谁有胆量、谁有能力、谁值得做这个事情?当然是我们,所以你不要忘记你在剑桥,你做的事情必须是有挑战的、对人类有帮助的,而且是惠及很多人,不是惠及几个人,应该是惠及广大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课题。至于说你的才华,我相信只要你在路上,都会显示出才华。就是刚才我讲袁莹格找方向一样,只要告诉他,只要在你要去追寻的对人类有帮助的那个丰富的科研的那个领域里头,成就是必然的,满地都是宝贝,你随便捡一个就是宝贝,所以你不用担心他有没有成就、没有成果,你只要在这个到上,在这个处女地去开垦就行。所以,患得患失的功利主义思想要放弃。

  我说有什么样的难题给我?他就说Ok,你挑吧,我就挑了一个研究自由基的课题,这个课题当时需要用一种方法来产生这个自由基,而我们这个实验组当时没有经费。因为我知道,我在中国做过科研,我说以我知道的方法,大概我们现有的经费不足以生成这样的自由基去为我研究,所以好像很困难。他就说新方法你想到没有?当时我胆子比较大,因为我做过科研,我说你想出来没有?他说我也想不出来。我说你想不出来我怎么能想不出来?导师都想不出来,我怎么能想出来?他说我要想出来我就自己做了,还要你来做吗?所以,不一定老师会,他要教你,他说我要想出来就不用你来做了,我自己来做,还要你来做啊?你去想吧,我说OK。

  我跟他吵了一通,他告诉我不要着急,他说他在哈佛做博士后的时候,他也想做一个比较低级水平的课题,他的教授就把他撵出了办公室,告诉他哈佛,不是英国一个下三烂的学者待的地方。他说我们更要有一种伟大的指向,不要去做低级的学术研究,沽名钓誉的研究,一定要放在心上,如果这一点不懂就不配在剑桥读书,不配拿剑桥的学位。所以,这是剑桥精神。

  当时跟袁莹格讨论她课题的时候,当时就选了一个大概今后应该最能出诺贝尔奖的方向,今后最能够出科研成果的方向,就是生物学科、生命奥妙,而且还不是生命简单的生存奥秘,是生命的智慧奥秘,生命怎么会有智慧,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意识是什么样的奥秘,这里面有没有物理学能做的事情,这个方向我觉得应该是我们人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科研挑战。在这个领域做事情,肯定会硕果累累。

  主持人:这样看来您的教授、您的老师对您的人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刘煜炎:是。

  主持人:现在像袁莹格这样优秀的同学进入剑桥,成为您同门的学弟、学妹,您又作为他们的老师,有什么祝福或者期待想送给他们吗?

  刘煜炎:首先,我们既然要去剑桥,我们就不要对自己失去自信,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到了剑桥就要勇敢地追求特别高的标准、特别难的课题,而且要有稳定的追求,经常改课题是没有必要的。哪一个行业都会有很好的东西。其实剑桥的精神就是去尊重权威,同时也要颠覆权威。在剑桥大学我没感觉到我的老师挡着我的道路,相反他只是在我追求我的问题、我的答案、我对学术上的一些重要问题的一个支持者,他会在我需要条件的时候,他会给我补充条件、补充经费,他会给我一些帮助,他会说哪个教授会懂,往往都不是他懂,他说我不懂,这个教授懂,那个教授懂。剑桥的精神,可能等他们到了剑桥他就会理解,我在课堂上从来不表现我自己是权威,通常是他们自己学习,我可以在旁边点评,这也是剑桥精神的一种,就是学术的民主性和科研的创新性,还有就是为人类去解决重大发展的问题,而不是为自己的名誉和钱财去解决自己发财的问题。你把人类的问题解决了,自己发财也肯定的,所以,剑桥的毕业生都比牛津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富有,我做过调查,剑桥大学的学生一般都很有成就,不光是在名誉上,在财富上都很有成就。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想请三位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分别谈一下如何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教育?

  刘煜炎:选学校最重要的还是要选择一个办学价值观正确的学校,不是选学校的校舍多好,也不是看课程多么优秀,而是看办学者、投资人、校长团队的价值观正不正确。如果价值观是错的,做的事情往往都是影响孩子,贻害一生的,这是第一条。

  第二,要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历史,它已经能够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一定成就,保证孩子的发展,这是值得选择的。因为文化的形成和学术能力的形成是要时间的。刚开始的学校,不光喊得多伟大,往往理想是很大的,往往只是一个梦想,不会是想。所以,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不要过于追求新型的创新学校,因为新型学校存在很多迎合市场、迎合家长的商业色彩。这是我要跟家长说的。

  袁莹格:作为一个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校风吧,这是学生能感受到的东西,在校园里看大家都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否喜欢攀比还是喜欢互帮互助,这个比较重要。

  袁莹格家长:学校不能光看外来条件,还要看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这个学校的“创新、励志、明德、利他”,“一个目标、一生追求”,都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在这个学校里学习六年,学会了帮助他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跟同学、老师都相处得非常好,感觉这个学校的老师、校长都特别负责任,孩子很受益。

  主持人:袁同学,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因为我知道康福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袁莹格:我的想法是在目前阶段我们很难得出一个新的结论或是一个新的理论。我觉得在高中阶段独立思考,对于我来讲更多是从很多的信息里面挑选出有用的,然后去把它们整合起来进行自己的一个认知,我觉得这是独立思考。

  当然从细节方面来讲,还有一些是像课堂上和老师质疑或者是和同学辩论之类的,当然这是已经基于有了一些自我认知之后能够提出质疑。

  关于现在的思考,我感受比较深的是和刘博士探讨我的文书的时候,我们俩经常会驳斥对方,不太同意对方的意见,但我们最后都会给出比较有道理的依据来说服对方。这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感谢三位的精彩分享,我们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责任编辑:润琰

剑桥留学康福

想了解2020国际学校招生动态?点击(这里)了解新浪2020国际学校在线招生咨询会详情!国际教育大咖线上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