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代表王岩:教育规划和学校选择要让孩子参与决定

家长代表王岩:教育规划和学校选择要让孩子参与决定
2020年12月05日 16:32 新浪教育

  12月5日,为助力学生和家长合理规划教育路径、解决升学择校难题,由新浪教育主办,博辞教育联合主办的“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北京站”第二场展会成功举办。

  活动当天,北京众多优质国际化学校及公办学校国际部集体亮相,招生官现场介绍学校特色,解答家长问题;9位教育大咖全天不间断分享择校干货、普及国际教育知识;4位升学指导专家坐阵,从升学择校、国际教育路径规划、留学指导、语言提升等领域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缓解家长焦虑;素质互动专区360度体验国际学校课程,择校遛娃两不误。同时,展会设有非遗文化讲堂专区,国际学校学生现场了解更加鲜活多彩的中国文化,让世界格局与中国情怀同在。

  16岁孩子妈妈王岩,作为一名外企高管,身兼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公参夫人之职对于国家教育的理解颇深,现场她以《国际环境改变后,我该如何给孩子规划国际化的未来》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升学规划经验。她结合自身经验指出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和课程体系很重要。孩子的教育规划要尽可能保持连贯性,但如果被迫改变的话,在做教育规划和学校选择时要尽可能让孩子参与其中。她认为时局之下,家庭成员都会承担很大压力,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给他最大的信任;与此同时,家长自己需不断学习做好自己,才能爱孩子,甚至还能赋能于别人。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岩:各位老师、家长、大家中午好!

  可能大家也有疑问,为什么我作为活动唯一的家长代表站在这里?开始我也挺有压力,不是因为有上了牛校且优秀的孩子,也不是因为是一个虎妈,而是我认为没有什么特别成功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如果说抱着这个目的来的家长可能有点失望。主办方之所以让我来分享,我想是因为我这些年人生经历:前几年一直跟随我先生,因为他在外面工作,我和孩子都选择一起出去,前面五年在欧洲生活,去年因为疫情原因被迫留在了国内。所以我们的生活轨迹在这五六年里有非常大的两次转变,第一次是我们主动选择,第二次是不可抗力导致的被动选择。在经历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家长的角度,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跟大家会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谈到这个活动,我知道大家对自己孩子规划可能也不一样,在不同的阶段会考虑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考虑把他送到国外。我讲的过程中,如果大家觉得有帮助当然更好,如果没有就当听一个故事。

  2015年9月我们从北京出发去了布鲁塞尔,也是欧盟的总部所在地,我家小男孩当时不到11岁,可能还是挺兴奋的,对世界还不是特别了解,也不知道他要面临什么。我在北京开始帮他找学校,找了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学校,那边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国际化的教育还是不错的。我们选择了IB学校,没有选择当地的公立学校,因为比利时是双语国家,我们还是希望他先把英语学好,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IB学校。那个学校在大森林里,有大概3个标准的足球场大,对孩子来说特别兴奋。我们也没有想到经历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后,爸爸又要转到巴黎。当然,对孩子爸爸来说工作上是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肯定是随他一起去巴黎。当时12岁的孩子抱怨说“刚在这里熟悉了环境又要走”,但是没有特别多的想法。要说的是,当时差不多一个学期的时间,他的语言关过了。在国内他没有上过特别多英语培训的课程,就是普通公立学校,去了以后国际学校我觉得非常好的一点,他有专门的英语提高课程,会给母语不是英语的同学们提供单独的英语提高课,效果是很好的。有一些专业课,比如地理课讲地壳运动,英语不是很好的孩子很难顺利地上好这个课,老师用浅显的语言教他们,他觉得有一点困难,老师觉得拔高能够到了,就让他回到了这个班。一部分的国际学校有完善的系统,有这种经验做国际学生教学,这是非常好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国际学校都能做到这个,因为我们后来转到巴黎,那个学校就没有做的那么好。我的孩子语言没有问题了,但他的朋友,一个从中国转学过去的孩子,英语进步就比较慢。16年8月底到巴黎,我马上就开始找巴黎的国际学校,当时也打听了很多,巴黎有纯国际学校也有英法双语的,有比较好的就写邮件给他们,希望能面试。约了三家,但是最后一家没有去,因为我们觉得前两家基本上有选择了,我儿子看这个国际学校和布鲁塞尔的感觉比较相近,都是IB,氛围也很像,他特别满意这个国际学校,我们就定下来8月底入学。面试时家长、孩子和老师都有对话,要有基本的语言能力才能比较顺利地去读各科的课程,经过面试学校觉得可以,我们就转到巴黎。

  在巴黎的第一年还是有一点困难的,虽然欧洲的大环境氛围比较相似,语言关也基本过了,但孩子要结识新同学和朋友,要适应新学校环境,还有跟不同老师的沟通,加上他当时十二三岁有青春期的小叛逆、自我意识的发展等等,有点痛苦,包括我们和他之间的亲子关系,曾经也挺困难的。但是我不断学习,都是第一次当妈妈,世界上只有一个职业是没有经过培训,没有拿到执照就上岗的就是父母,没有办法苛求第一次就做那么好,谁也没有给我们培训过。但是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成长。

  经过比较痛苦的过程后,后面理的比较顺,也改变了父母对孩子的方式,一切挺好。当时考虑初二的孩子如果真的要回国怎么办?其实我们出国前也想了这个问题,如果孩子又要回来,我们当时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想好了能接受,我们就跟着他一起出去。我们觉得最坏的就是一任完了回来,回来之后我们觉得公立学校肯定没有办法继续读了,因为回来差不多就初二了,跟西方教育还是很不接轨的。我们想就上国际学校,或者公立学校国际部,最坏的结果我们觉得能承受,我们愿意带孩子出去看看。最坏的情况是被动发生的,在19年10月底。全家回来办手续,也是因为先生工作的原因,他争取到可以再做一任,就是换一个岗位,正好我儿子高中毕业,觉得一切都好顺利,是特别好的状况。我当时就想是不是一切都太好了,好到心里有点发毛。10月份我们回来,想着一两个月办完手续就回去了,这个手续办的不太顺利,一直办到了2月上旬。2020年2月上旬,大家肯定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三个都没有办法走,疫情发生了之后我们不能出境,我们的管控措施很严格。我儿子一学期没有成绩,即九年级一年没有成绩,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多资料,好像一两个老师提供了一点资料,上半学期成绩单没有,下半学期对我们来说英国疫情爆发,学校也关了,全部都是上网课,成绩还可以,克服时差在上网课,第二学期好歹有成绩,因为九年级的成绩申请国外一些好大学,最好是提供的。看疫情发展只能在国内等,等到7月中旬的时候觉得好像9月份也走不了,走不了怎么办,不能再耽误,十年级非常重要,于是我7月13号开始在网上找各种北京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了解了二三十家,也进行了筛选,他没有中考成绩,公立学校国际部不能报名,筛选出来在线报名不到10家,也有去面试四五家,最后挺顺利的,过了两个,我们最终选择了一个,这个选择是我和他爸做的,是很好的学校,让你马上决定,我们觉得有紧迫感,我们替他做了这个决定,其实我现在反思这是一个问题。

  五年发生了什么?家长回过头来看还是很有感触。

  第一,是家长所了解的传授知识为基础的教育体系,老师告诉知识点,一二三四五,笔记记下来,回去复习看,考试都会画范围。这些在国外是没有的,IB连教材都没有,书本都没有。刚出去的时候中国家长比较抓狂,没有教材,我要帮他复习,看他学什么都不知道。西方的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培养各方面能力,可能不能很清晰地看到他在学什么,但是成长有一个过程。我能看到我儿子这么多年来对于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融汇贯通的能力,还有比较的能力,最后做判断的能力。IB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高。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点太多,可能对于中国家长也有点挑战,会说“为什么这么做?我不接受,我不理解为什么还要让我这么做,我就不这么做”如果你让他走这条路,我们也要有提高,不能说“为什么老问为什么,你这么做,听我的就完了”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极大的不同。

  第二是标准化和开放性的区别。国外更多的是开放的内容,那种题目有标准答案的非常少,除了数学都是比较开放的,写一篇文章,写一篇论文,从六七年级就已经开始了。艺术课比较西方的两个艺术家有什么不同,除了画画还有这样的。包括体育课还要写论文,甚至有的国外家长也是抱怨,活动太少,让他坐在这里写论文,这有很大的不一样。

  第三是尊重个体差异、老师更重视孩子的个性。不是说分数好就是好学生,这个大家肯定都知道。国内的文化传统也好,背景也好,更注重纪律、规则,大家要遵守;国外不是没有纪律,但他们更注重道德规范和礼节礼仪,在法国尤其是这样,大家见面问好,比如不认识的邻居什么的,陌生人一定会见面说你好、早上好、再见等等。我印象特别深,去了没有多久,有一个同事住院,我和儿子一起去探望他,他刚去一个月,他在国际学校,法语学的比较有限,对法国的国情和文化理解的比较有限,他去了以后没有跟护士说你好,那个护士特别不高兴,几乎不让他进,一方面是他没有到15岁,另外直接说他为什么没有说你好。所以我们同事马上解释,小孩来法国还不长,还不会法语,文化方面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孩子要出去也可以提前多了解这个地方的人文特色、文化等等。

  第四,我们比较强调师道尊严,但国外的师生是平等交流、互相探讨。我不认为你跟我讨论一下或者辩论一下,不同意我,我就觉得你不尊重我。

  还有就是学习内容肯定不同,特别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确实我们和西方国家不一样。我的好朋友移民到加拿大,现在孩子上初一,申请学校的时候,参加了什么社会活动都可以加分,你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多么优秀,但是你很喜欢画画,你很有社会责任感,跟妈妈一起参加了很多社区的活动等等。在法国也是这样,学校经有募捐活动,尤其学生自己搞一个义演或者义卖,他们汇钱捐给相对固定的机构、组织、项目,比如他们在非洲有一个什么样的援助项目,他们学生还可以过去,他们有很多这样的活动。国内孩子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包括我自己本身参与度就不是很高。家委会会给法国的难民提供餐食,这个家长甚至离开巴黎的时候都会问哪些家长愿意承担这些工作,他们骨子里觉得要帮助这些弱势群体,这是社会责任。

  我觉得孩子的教育规划要尽可能保持连贯性,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不过尽量不要变。我们现在是迫不得已跟随者环境大改变面临着再次选择,其实重新适应特别痛苦。教育的规划和选择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可以参与共同讨论,但最终的决定让他来做。择校时关注的点越细越好,我当时不是特别有经验,就是网上看这些东西,关注的点其实没有列这么多、这么细,我现在觉得大家挑选要尽可能的细才能知道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包括具体到日程安排等,比如我儿子比较喜欢IB两节课连上,他觉得学的东西比较多,思维有一个连贯性,一天也不会有特别多的科目和作业,目前的学校就不是这样。

  还有要了解学校往年的升学情况,IB毕业的成绩平均分是多少,高分多少,这些信息是公开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一些现在学生的家长和学生去了解情况,我儿子现在在学校里适应的特别痛苦,不断违反纪律,学校管理非常严格,我觉得为什么要给孩子选一个这样一个模式呢,中国生活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我们就选了一个严格的管理,我们低估了困难度,对15岁的男生来说太大的变化,本来环境变化已经很大了,我们还人为给了他那么大的压力,我是理解和同情他的。

  我给孩子近一年的规划是高中阶段的求学方向:一种情况高中三年在国内读完。有人问我,我先生现在在法国,他8月份已经赴任,要不要和他团聚,但我们要考虑连贯性,而且法国国际学校的教育水平也不是最高,比如IB学校的全球TOP50里法国没有一家,还比不上香港、新加坡,我们想三年读完申请一个国外的好大学。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他真的无法把自己的情绪梳理好,这是目前最大的难题,学业困难还是比较好克服的,如果情绪不能调理好就很危险。如果疫情不成为问题,明年开始要做高二出去的准备,他想去哪儿读大学,他不想去法国读大学,就没有必要到法国读高中,那就去他想去的大学,想清楚去哪儿上那学,如果有本事就申请那里好的高中我们也不反对。

  我们没有想在北京转其他学校,比较、综合考量之后做这两个准备。如果申请学校,不管前面两个哪个可能性,都需要把相应的语言考一下,读国际学校英语教学,他的英文不错,但是也要看托福的体系怎么样。美国还有AP,但是我儿子一直读IB,IB不容易,尤其高二、高三的DP课程很难,很辛苦,也要看适合的孩子。

  未来两年的规划就是确定专业方向、目标大学,提高心理成熟度和自我管理的约束能力,这也是我们觉得比较困难的一个地方,我最近跟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妈妈聊,很多东西也就释然了。我们也在看美国神经学家写的一本书《青春期的烦脑》,其实十几岁的孩子,大脑发育只完成了80%,有20%额叶和其他部分的连接没有发育完成,这个部分是控制行为、情绪等等方面的,也是要给一个时间等他发育完全。

  总结一下,选择适合的特别重要,让孩子自己做了选择,我现在给儿子讲什么以后,孩子说“不是我要来这儿的,是你让我来这儿的,这不适合我,我从第一天就说这儿不适合我,这个学校很好,适合很多孩子,对中国孩子来说这已经很好了,比如提供的课程、老师等等,但不适合我”。让孩子参与到学校的选择,选择好了就坚持,困难特别大,我们的生活轨迹变化这么大的那就坚持。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我特别理解他,如果是我换作是他,我不一定能够做的更好,我在那边活的那么自在,现在给我关起来,还要学那么多东西、考试,考不好心理也难受,换作是我也特痛苦。我觉得给他最大的信任,我相信我们能够做的更好,能够渡过这一关。

  家长平和一点,我们不可控的因素会发生,比较心平气和地面对;淡定一点,我们还是要爱自己,只有把自己呵护好了才有能力和心境去照顾、呵护别人,甚至我们还能赋能于别人。我不相信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孩子,爱别人吗!要做好自己,不断学习,我们有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没有关系我们总能解决,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谢谢各位。(完)

  新浪声明:以上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赵润琰 实习编辑:杨雅婷

想了解北京国际学校最新招生动态?点击(这里)参与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国际教育大咖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热门推荐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