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的科研人才培养“吹哨人” 如何培养出53位牛剑生?

国际教育的科研人才培养“吹哨人” 如何培养出53位牛剑生?
2024年03月21日 18:46 新浪教育 微博

  2024年,北京进一步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双减”政策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考“指挥棒”正在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际化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在新教改的指引下,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融合教育模式下,有哪些新亮点?

  3月16日,在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4国际教育春季择校巡展——北京站展会现场,剑桥物理化学博士、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总校长刘煜炎,向家长们展示了凯博实验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孩子培养成为不可替代人才的教育实践和成果。以下为具体内容: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当下,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取得的非凡成就,正宣告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我也会常常拿自己和人工智能去比较,我发现已有的人工智能,虽然还没有在创造、情感、整合性上生成优秀成果,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比人类智慧更高级的“强人工智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以超预期的速度提前到来,到那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人类伟大高效时代来了,人们还需要或者说还能干什么?怎么办教育?让孩子站在超人工智能时代,还能获得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教育难题。作为一个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内深耕42年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我对于这些问题的解读和其他校长有些不同。

  自我办学开始,我就在“忽悠”学生搞科研,我号召所有孩子都不要放弃学物理,即便将来要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在知识的建构中,也要物理打底,学习工科等专业知识。我的学生80%、90%都是物理专业,只有11%学习的是社会哲学,但这些孩子也是以物理为优势考入的大学。他们不是物理不好,而是更热爱艺术等。以理科基础建构知识体系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大学毕业面临就业选择时,有更大的可选空间。幸而,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正好赶上了全球科技4.0时代来临,所学都有了用武之地,我也因此被孩子们称为“大预言家”。

  其实,如是的“预言”能力并非出自偶然,而是与我个人的经历有关。

  我在初高中时就建立起了强大的理科竞争优势,高考后,我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任由我选,但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物理专业。

  加冠之年,我开始在中科院和剑桥大学做科学研究,26岁时,第一次获得了我国科技成果二等奖,我也由此成为国家最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而后我进入剑桥攻读博士。从剑桥归国后,我开始带领博士生搞研究,在此后的42年时间里,我先后培养出53名优秀博士生,他们在科研领域中发光发热。我在科研和科研人员培养上的贡献获得了国家认可,在受邀参加的大型会议上,曾十余次受到了国家总理和副总理接见。

  然而,就是我这样一位有着浓厚学术背景的父亲,在从剑桥归国后,也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备受困扰。

  我归国时,孩子已经在英国完成了小学学业,进入到国内的初高中后,孩子的排名逐渐发展到年级的最后一名,这意味着孩子在国内就读本科的希望渺茫,大概率会被分流到大专。

  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我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就开始和儿子“折腾”。在多条升学路径中,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英国剑桥大学的A-level和O-level课程体系。

  于是,他重新回到英国,继续他热爱的拉琴、物理。找到方向后,他不仅顺利升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毕业后到高盛就职,后来他又被世界上最强大的能源公司挖走并成为该公司股东,如今他是这家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在迪拜总部任职。

  讲到此处,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我儿子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基因的优势。其实不然,在42年的从教过程中,我培养的学生中就有53名进入到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87名学生进入美国藤校,119名学生进入帝国理工。其它的孩子也纷纷进入到英、美、澳、香港等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这些孩子的成绩当年并不够上人大附中等第一梯队的公办学校。我也从“剑桥爸爸”成为了“剑桥学子老师”。

  帮助更多中国孩子能够像我的孩子一样进入到世界一流大学,获得更好的发展,是我办学的初心。如今进入耳顺之年,我已将数名不同特质、不同成绩的孩子培养成为可塑之才,他们在凯博,经过四年的学习进入到世界名校搞科研。可以说,我坚守的“科研育人”之心未改,不同的是,除了个人和教子成材的发展经历外,我有了基于当下和未来世界变化的教育思考和创新。

  短短几年之内,我们看到诸如科学家、音乐家、法官、教师这类原本以为无可替代的工作,都已经或即将被人工智能淘汰。可以说,人类基本丧失了工作保障,我们只有干机器干不了的事情,做能够研发机器的人才能获得生机。因此,我主张培养原创型的系统性创新拔尖人才,凯博以孩子为核心,进行了科创教育体系课程的研发。

  我们能看到各国教育都在改革,这些改革都围绕着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职业规划、解决问题、人格素养三大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品格好,会批判性思考、具有创造力、跨文化理解力,能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并富有领导力的未来型人才。

  凯博通过师徒制、学伴制,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与同学互助、跟教师学习,能够建立知识模式、思维模式、科学模式的人。我们的课堂采用的是“颠覆模式”,强调教育价值观,立足生命赋能仁爱,因材施教激发创造力。

  其实,名校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获得发展,去做一些无可替代的有价值的事,凯博就在做这样的事。今年凯博学生们延续了好的升学成果,进入到世界排名前30甚至是前10的大学。在美国排名前28的戴维斯,凯博学生的录取人数在所有学校中排在第11名,在北京的学校中排在第3名。虽然我们每届的毕业生只有80人左右,在人数上少于人大附这类学校,但升学率的含金量却更高。凯博的学生进入到世界十强大学的占比为20%、30%,30强的占比为50%以上,50强的占比70%以上,90强的占比在94%以上。

  其实成功不难,用一辈子追求一个正确的伟大目标,如果实现不了,不要忘却、不要退缩、不要畏缩,它总会开花结果。如果家长想让孩子走得更远,不妨将孩子教给凯博,我会用四年的时间给孩子的未来“上保险”。

国际教育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