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清北改变一生到中科院博士致谢 是知识改变了命运吗

从上清北改变一生到中科院博士致谢 是知识改变了命运吗
2021年04月20日 10:45 红星新闻

  “上清北真的可以改变一生吗?”最近一段时间,知乎上这个话题浏览量近千万。不少网友都从自身经历出发参与讨论。有人上了清华北大,感觉人生就此“开挂”;有人虽然无缘清北,但依然感觉实现了成功;还有人觉得清华北大高山仰止,进而嗟叹人生多艰。

  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热议,源于其本身有很强的代入感——不仅是因为传说中清华北大的“金字招牌”,更是因为现实中对“改变一生”的渴望与追求。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缘清北,但几乎所有人都有“改变一生”的终极理想。因此,在数以千计的个性化回答中,实际上只有一个共性的问题:知识是否仍足以改变命运?或者说,命运如何才能实现“华丽转身”?

↑资料图 图据图虫创意↑资料图 图据图虫创意

  古今中外,“知识改变命运”留下了太多励志佳话,也使之成为寒门学子勠力向前的最大动力。有人说,在所有改变命运的方式中,“知识改变命运”是最容易实现的。这显然有些言过其实了。实际上,“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最容易实现的,但却是最容易被自主把握的,因为命运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这两天,中科院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黄国平在文中写道:“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作为大山里的孩子,黄国平“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但他“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朴实无华的文字,渗透着生活的艰辛,不仅让观者为之感动,也让每个人都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个人命运,因什么而改变?

  多年前,互联网上曾流传一篇题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在社交媒体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这篇文章的传播效果是现象级的,因为其中真实记录了一种现象——就像黄国平所说:“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

  命运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似乎总是显得格外残酷。他们不仅需要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稀松平常的东西”,而且微弱的理想之光很容易被现实所浇灭。惟其如此,他们的成功才更加璀璨夺目,也更加让人肃然起敬。与其说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不如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促成了个人命运的华丽转身。虽然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每一次却总能触动人心,因为每一个人都能很轻易地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那些破蛹成蝶的转变,关乎知识,更关乎信念。

  知识是一个空乏的概念,为了获取知识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则是直观而生动的。讨论清北是否足以“改变一生”的时候,清华北大显然是作为知识殿堂形象出现的。能够考上清北,对大多数人而言,必然意味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展现了惊人的毅力,而这种品质,才是“改变一生”的关键动力。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虽然上了清北,却仍感觉没有“改变一生”。他们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却失去了继续拼搏的毅力与胆识——这才是丈量命运的标尺。

  “知识改变命运”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命运本身也在蓄积着能量。无论见或不见,命运总在不断发生着转变,“上清北”既非起点,也远远谈不上“终点”。没有人能定义命运的模样,命运之可贵,不在于必然,而在于应然——你所有的坚持与努力,终将成就你想要的命运。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想了解国际学校最新招生动态?点击(这里)参与新浪&微博2021国际学校春季择校巡展国际教育大咖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热门推荐

考研考试入口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