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书目新闻 > 正文

兰州孩子迷书商笑 低俗“口袋书”渗入校园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3 20:52  兰州日报

  书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饼干情人》、《东宫娇娃》……充满蛊惑和暗示,随手翻翻便可见大段的暴力以及色情描写。其中还有不少令成年人都脸红的画面和对话,其大胆程度令人咋舌,这就是目前在中小学生中间广为流行的“口袋书”……

  记者近日发现,兰州市学校周边的一些不法商贩大肆兜售含有色情、暴力及低级趣味内容的不良读物——“口袋书”,成为扭曲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诱因之一
,值得全社会关注。

  9月13日,家住邮电大楼的秦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称,今年刚上初二的女儿从去年开始迷上了言情小说,整日陶醉其中,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最近,她发现女儿看的小说已由琼瑶的言情小说变成了小“口袋书”。同时,她得知在女儿所在的班上有很多学生都在传阅“口袋本”言情小说。目前,兰州市到底有多少孩子在阅读“口袋”言情读物?记者就此现象在我市青少年中进行了采访。

  孩子:爱不释手

  兰州市二十二中的张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时常翻看“口袋书”,她的许多同学都很喜欢这种“口袋本”言情故事。“口袋书”携带比较方便,装在书包中不宜被家长、老师发现,上课时还能夹在课本中阅读,一般篇幅都不太长,如果阅读速度快,一本小说用三四个小时就能看完。故事情节曲折,很动人。当记者问她是否认为书中有色情、暴力倾向时,她只是笑了笑。家住秀川新村的王艳红告诉记者,虽然她不看“口袋书”,但这种“口袋书”还是很受其他同学的欢迎。班里经常有传阅的“口袋书”。有些同学不仅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阅读,甚至经常还有人在课堂上偷看。老师发现后,会没收书,进行批评,但还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学生中很少有人不知道“口袋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曾接触过“口袋书”,有些学生甚至将其形象地直呼为“小黄书”。“口袋书”的读者多为12岁到16岁的中学生,还有一部分是中专学校的学生,其中以女孩占大多数。除了有个别学生自己买“口袋书”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去出租图书的书屋租看。家长老师:忧心忡忡一位罗姓家长告诉记者,他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视力不断下降,整日沉醉在这类低俗读物中时,感到十分痛心。对此,他曾多次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作用却并不明显,真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长此下去,孩子就会被“口袋书”毁了。

  兰州市十一中的蔡老师对记者说,他们学校在家长会上曾重点强调“口袋书”的问题,学校又设置了文明监督岗,社会、学校、家庭应该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杜绝青少年阅读“口袋书”。在谈到“口袋书”的危害时,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说,“口袋书”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很大,最明显的表现是学习成绩下降,还有一些学生变得行为鲁莽、脾气暴躁,导致“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由于“口袋书”大多印刷粗劣,经常阅读这种读物的青少年视力下降明显。

  书屋:生意兴隆

  记者走访了城关、西固、七里河、安宁四区部分租借图书的书屋。租借图书的书屋中有8成以上的店内都有“口袋书”。“口袋书”被堂而皇之地摆在这些书屋的书架上,等待着顾客。许多书名都触目惊心,“狼吻”、“调戏情人”、“狂君索爱”、“午夜僵尸”、“连夜狂欢”等书名不断跃入眼前,封底的内容简介也极其低俗,书中充斥着色情、暴力、凶杀等情节。而这些书屋大多分布在学校附近或家属区中。

  9月14日,记者在安宁区培黎广场附近的一家书屋中,遇到两名来还书的女生。两人还书后,又每人借了一本。她们对记者说,两人各借一本等看完后可以交换着看,这样算下来更实惠一些。当记者问她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口袋书”时,对方回答说,“混时间呗,平时在学校里不是很忙,这种故事挺有意思的。”这家书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来租借“口袋书”的人都是附近学校里的学生,“口袋本”言情读物比武侠小说更好出租,利润也比较可观。

  市场:货源充足

  学生手中的“口袋书”多来自出租书屋,可是出租书屋中的“口袋书”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在位于雁滩的甘肃书刊批发市场内一些销售教辅书籍、工具书的店里,记者以租书书店老板的身份,询问是否有“口袋书”出售时,对方竟从书架、书柜等隐秘处拿出成捆的样品供记者挑选。记者看到这些“口袋书”大都字迹模糊、纸张粗糙,分为多个系列,有“玫瑰园”、“芳草地”、“青春物语”等,每个系列都有几十本,最多的有100多本,最少也有30本。

  同时,记者了解到“口袋书”的批发价相当便宜,一本新上市的五个故事的合订本也仅售4元多。“口袋书”的种类繁多,经常有新货补充上市。书店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类言情小说在出租书屋特别畅销,很受年轻人的青睐。租书书店的老板经常来这里进新书,只有不断地补充新货,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记者感言:青少年初涉人世,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对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叙事文学作品特别感兴趣。孩子们还普遍存在一种盲从心理,只要是“热门书”,就会想方设法弄来看。这是当下一些色情、暴力和恐怖类“文化垃圾”得以畅销的原因。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们喜欢的畅销书,未必是优良读物,“开卷”未必有益!书海茫茫,良莠不齐、珠石兼有。只有上佳的精神食粮,青少年开“卷”才能有益。(文/陈玮)



评论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