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对话新浪“大V”

2014年06月24日17:2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核心提示】从北京、上海,新浪高层以及一众知名博主向柳州汇集。他们中有的人与柳州有一面之缘,有的吃过螺蛳粉,知道跑遍全国的上汽通用五菱微车,以及柳工、两面针、金嗓子这些品牌——但多数大V们从未到过柳州,也难以用碎片化的元素拼凑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和轮廓。昨天下午,在市委宣传部、新浪网和柳州日报社的盛情邀请下,大V们踏上龙城的土地,开始体验做一回柳州人。第一站,市委书记郑俊康与名博们展开对话,他对客人们说:“柳州是座对媒体开放的城市,柳州人感谢媒体对我们的关注和帮助”,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真实而精彩的柳州。

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对话新浪“大V” 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对话新浪“大V”
陈彤 陈彤
苗炜 苗炜
郭光东 郭光东
陈炜 陈炜
段宇宏 段宇宏
黄陈锋 黄陈锋
宋金波 宋金波
郑东阳 郑东阳

  新浪和柳州:一座门户和一座城的缘分

  数年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曾到柳州看望友人,不巧时任市长的郑俊康出差到外地,陈彤说:“我与您擦肩而过”。但从此以后,他对龙城印象颇佳,再次来柳,他则是“新浪名博看柳州”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之一的身份,是客人,也是主人。创造业内新闻门户网站标杆的新浪,和太多精彩希望世人深入了解的柳州,由此结缘。

  陈彤:新浪是国内最早以提供新闻服务为主要模式的新闻门户网站,目前每天用户量达到1.5亿。从最初的新闻阅读、传播模式革命,到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兴盛,新浪模式浓缩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今天,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业界在探讨,这个时代的传播特质是什么?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具体来说,现在可接触的信息源多元,平台多元,资讯碎片化。这一趋势优劣且不说,对传播柳州却是非常有利的——博主们的自媒体平台,就意味着多渠道对柳州的发现、推广。

  我是第二次来柳州,这座城市很漂亮,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来过的人不算多,大家对这个美丽的地方了解得有限。所以我们邀请传媒界同行到龙城参观做客,发现这里的美食美景、人文风情。再则从发展模式而言,我知道柳州曾经是酸雨之都,如今以工业闻名的同时又有“山清水秀地干净”之美誉,他的发展模式到底有何特色和优势,大家不清楚,值得探究。我们的名博都是重要媒体的负责人,希望通过此行有与柳州展开深度合作的可能和契机。

  郑俊康:我们诚挚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来做“柳州人”。

  龙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风景和人文风情。单说我们的母亲河柳江,九曲盘旋,怀抱龙城,在市区里环绕两圈方才依依不舍地流淌而去,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是天然的大盆景,这在全国少有。这些年,柳江水质一直保持在三类水标准以上,清爽洁净。现在是夏天,傍晚如果各位到江边散步,就会看到很多戏水的市民,或者乘着皮筏艇到江中纳凉,这是龙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柳州是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我们的汽车产业,和其他国内以合资车制造基地为主的汽车城很不一样——目前我们年产两百万辆汽车,绝大多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国微车市场产销呈现下降趋势,汽车产业整体增长是个位数,但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柳汽都增长20%以上,这源于我们的自主创新。

  独立自主,奋发有为,是柳州的精神气质。我们不沿海不延边,不是经济特区,坐落于西部的内陆;也不是资源型城市,没有煤田、油田和其他大矿,只能以创新推动发展。但柳州地处珠江——西江流域,这一经济带的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这对柳州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对全区的发展提出了双核驱动战略,一是北部湾区域,二是西江区域,柳州要当仁不让地做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因此我们提出“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依托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我们更迫切意识到,开放的柳州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柳州是一座对媒体开放的城市,发生在这里的大小事,例如米粉串通涨价,龙江镉污染、食人鱼等公众事件,都通过媒体传播出去,我们都通过媒体正面回应,及时让大家了解事件和处置进程。同样,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真实而精彩的柳州,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大家的支持关注。

  大V意外:满眼绿的重工业城市

  “满眼绿,很意外”,乍到柳州,《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对柳州的第一反应,和不少听闻柳州是重工业城市的客人一样。凤凰周刊主笔段宇宏,亦感兴趣于柳州如何治理“酸雨之都”。

  郑俊康:过去柳州确实是全国四大“酸雨之都”之一,工业发展让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此后许多年至今,我们坚持工业发展和生态宜居并重,投入巨资、完善体制,将生态环保作为民生工程,建立起城市截污处理系统——这些系统都在地下,不像修桥修路那样直观,是看不见的“政绩”,但我们坚持多年,如今有了收获。

  好的生态环境,才会让人愿意到柳州发展。为了不断改善大气质量,柳州成为广西第一个、全国第一批监测pm2.5的城市,我们就是要让百姓来监督,促进我们不断提升宜居环境。现在我们是国家森林城市,柳州全境森林覆盖率超过64%,市区超过46%。如今我们进一步提出建设花园城市,因为在南方雨水丰沛的环境下,做绿城不稀奇,树种下去就能成活,但要一座城市四季花果飘香,就不容易。这个季节,龙城大街小巷是紫薇开放的时候,更早的初夏有三角梅,春天是紫荆花,城市充满活力和色彩。

  媒体视角:柳州不浮躁

  《三联生活周刊》是目前国内最为成功的新闻资讯类杂志之一,副主编苗炜不仅是新浪大V,更是电视栏目、平媒专栏的常客。这份杂志在做着现代性和人文精神的普及教育同时,在商业模式上,也有不少城市营销以及地产主题策划的成功案例。但苗炜说,感到矛盾的是,类似以城市改造为“契机”的地产造城运动,显得突兀而浮躁,难言有多大程度惠及民生。而段宇宏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柳州城市建设中房地产的发展状态提出了问题。

  苗炜:《三联》也做过一些城市品牌营销和基于城市改造的房地产项目产业推广,我们发现有些城市完全靠房地产以及相关来驱动,觉得挺突兀的,直白地说就是房地产过多驱动的城市改造挺可疑。听了郑书记对柳州发展模式的介绍,一直坚持以产业为基础,我们看到的柳州城市面貌,也不是林立而空置的高楼大厦,就感觉这座城市不浮躁,相对一线城市来说,这是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美好。

  段宇宏:我当年跟随下海的父母在北海生活过一段时间,90年代,那里疯狂炒房。听书记介绍,柳州不是一座以房地产和土地财政驱动的城市,那柳州的城镇化模式有什么独特之处?

  郑俊康:柳州确实和一些城市不一样,我们以实业立市兴市。在城市建设上,我们希望三产繁荣,但不能因为发展三产就过度依赖房地产,搞得千城一貌,城市家园,要让大家记得住乡愁,有历史文化积淀。

  特别是房价地价过高,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有人认为因为地价高就意味着政府财政收入高,局部理解是这样,但放到全盘来看,房价高了谁买单?开发商肯定不会买单,他要挣钱。炒房团不会买单,投资客一买几个单元,一栋楼,他的信息掌握,比老百姓掌握的多,大多数不会亏。最终扛房价的,是当地老百姓。一是新就业的,要买房成家,这是现实也是传统;二是有改善居住环境意愿的,想小房换大房,或者考虑就医就读方便;三是为下一代买房,这也是中国文化传统。这三部分人群对于住房的需要,是一座城市的刚性需要,他们是要扎根这座城市的人。

  房价高了有什么好处?财政拿钱了,百姓的钱却被房子吃空了,没有消费能力和发展空间,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绝对不是好事。柳州一样在做新城的开发,但我们首先以产业为支撑,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形成完备的产业链,还发展更多新兴产业,以此聚集人气、资金和更多资源,同步进行生态宜居建设。这就是柳州特色的产城融合之路。 (柳州晚报记者 李广西 陈熠 赵伟翔 孙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