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特辑 | “加速中”的教培行业,还有哪些机会可言?

生存特辑 | “加速中”的教培行业,还有哪些机会可言?
2020年04月02日 20:45 新浪教育

  昨日下午,创新工场以“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生存法则”为主题,开启了一场线上版的教育行业分享会。在3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创新工场合伙人 张丽君、豌豆思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大川、亲宝宝创始人兼CEO冯培华、常青藤爸爸创始人黄任从资本、借势、转型等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突围策略”。本文根据嘉宾们的分享内容整理。

  核心摘录:

  •   2020年的教育行业趋势是“加速”、“平台化”
  •   疫情只是在加速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变化。直播技术、线上线下的融合速度、下沉市场、素养化、AI+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都被显著加速,用户认知、竞争格局演化、全面线上化等也均被加速;
  •   加速过程中,哪些企业会胜出?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真正优质的产品服务体验、差异化的师资和内容供给、健康的财务模型和更高效的运营效率
  •   转型线上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在线教育≠线下老师+耳麦+摄像头+电脑+网线,线下课不经打磨搬到线上会形成负口碑,线上授课师资供给会形成巨大门槛,缺少面对面的互动和实时反馈,在线课程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以下为新浪教育根据直播内容编辑整理:

2020年度关键词(一):加速

(分享者:创新工场合伙人 张丽君)

  疫情发生之后,到底对在线教育行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整个教育行业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趋势?我很希望跟大家说:其实这一波疫情,只是在加速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变化。过去我们认为应该会发生的趋势,在这个时间点它依然会发生,而且会更快的发生。

  2020年的教育行业趋势,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加速”

  无论是直播技术、线上线下的融合速度(2017年);还是下沉市场、素养化(2018年);还是2019年,我们提出的AI+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趋势,都在这一波疫情期间,被显著加速了。

  除了我们曾经预测过的一些趋势被加速的之外。还有什么事情被加速了呢?

  我们看到了三点:

  第一,因为全民只能隔离在家,通过远程方式上课授课,所以整个用户认知被进一步加速,在流量获取上有了大幅的增加,获客成本适度降低,转化率也有所提升;

  第二,竞争在这段时间被加速演化,竞争格局过载,如果是按照过去模式,可能会更慢进入到最终状态,现在经过加速,会更快到达最终的竞争格局,头部效应在这段时间更充分地显示出来,那些现金流和财务模型健康程度差一些的企业也更快的被淘汰掉了;

  第三,这段时间对于多数教育企业来说,也经历了一个全面线上化的过程,全面的线上化被加速,不只是上课教学形态被线上化加速,从获客、到人员培训,再到内部管理全都线上化了,并被进一步加速;

加速过程中,哪些企业会胜出?

(分享者:创新工场合伙人 张丽君)

  加速过程中,到底什么是不变的呢?最后哪些企业会胜出呢?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育行业里面,真正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服务体验,这件事情能够形成真正有效的长期品牌沉淀,这是对教育企业起来说是最重要的价值;

  第二,是在加速的过程中,机构自身要从一开始就想清楚最终的格局是什么?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是什么?有没有自己差异化的师资和内容供给,这件事情想得越清楚,就能够真正走到最后。

  第三,就是真正意义上获得一个比较好的财务模型,以及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运营效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2020年度关键词(二):平台化

(分享者:创新工场合伙人 张丽君)

  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平台化”。我只是先把问题抛出来,目前也都没有结论。

  较优质的教育供给已经产生之后,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可能性:能够产生某种意义上的优质教育类资源平台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过去优质教育内容比较稀缺的状态之下,坦白说是非常难有平台的机会构建起来的。但是现在这个时间,教育类优质内容越来越充分了之后,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有一定的可能性成长出来这样平台的。

  当然,这样的平台和传统理解的互联网类平台不一样。它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优质教育内容筛选能力,然后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发展下去。在疫情期间,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机构在承担着类似于平台的属性。

  在非教育领域,快手、钉钉、支付宝等也开始试图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们很期待在未来几年之内,这个方向会产生一些非常优质的企业,协助用户更好的进行优质教育类内容的筛选。

机构案例(一):豌豆思维

(分享者:豌豆思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大川)

  我们认为疫情加速了社会对在线教育的认知,而且这种认知是不可逆的。

  很多人说网课不是很简单吗?就是老师+耳麦+一个摄像头,上课不就完了吗?其实远不是那么简单,它包括了整个体验从头到尾的全部颠覆。

  以终为始,产品的体验要考虑到家长和小朋友的认知环境不同,很多地方会变化。产品体验变化的同时,对师资、服务、基础能力建设、交付成本的控制完全是不一样的。

  是不管线上线下,不管风口还是危机还是寒冬,其实拼的还是内功。疫情后很多人会非常的兴奋,很多人会非常紧张,很多人会觉得机会来了,但其实我们觉得真正把这个好的机会抓到才是机会,反而会把自己带沟里面去。

  其实,在2月20几号我们内部还有争论,到底应该快速吸流量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后,我们选择的后者。流量不仅仅只是流量,用户的体验如果不是很好,形成负口碑,这对品牌是一种伤害。

  我们认为增长的核心本质还是后端驱动的,整个增长是因为交付好的教学体验、教学结果,带来好的口碑,因为后端的教研跟教学交付的结果特别好,才能够带来正向的增长。

  所以,我们把健康增长的核心指标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叫“898战略”。意思就是80%的增长靠转介绍、口碑续费,90%满班率,80%的年续费率。整个公司的资源配置和KPI考核都围绕这个展开。

  同时,豌豆也是很赶潮流,比如做直播。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是发现妈妈们很喜欢看直播,她们希望是这个形式。所以我们在三月底跟大V店也开始首次直播,一场直播带货的销售额到了300多万。所以总的来讲,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在寒风中或者劣势中逆势成长吧。

机构案例(二):亲宝宝

(分享者:亲宝宝创始人兼CEO冯培华)

  2014年创业初期,亲宝宝想要做一个连接家庭的业务,从成长记录开始,然后逐步切到其他的业务模块。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同时也认为这个业务对家庭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因为所有的家庭重心都会切换到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上去,市场机会也在这里。

  所以,如果能在这个关键点切进去,后面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多,这也是亲宝宝从成长记录开始做到育儿,然后再做到教育的整合产品服务这样的发展路径。

  亲宝宝整个的商业模型,我们称之为“以产品为驱动的非线性增长的模式”,意思是亲宝宝有了好的产品,构建了一个比较大的流量基础之后,在这个模式里面我们可以提供了实物商品、智能硬件和数学启蒙早教产品,帮助用户完成整个教育和育儿的过程。

  这些产品,如果是得到用户认可的,会形成正向的口碑,最终形成亲宝宝整体的一个场景品牌。

  做这样一个场景品牌,要去解决用户的育儿问题,或者帮助用户更好地育儿。

  我们在内部非常强调产品的用户价值,如果你不创造用户价值,那你只是一个倒买倒卖的工作,用户在其他平台上也可以买到,他凭什么就一定要在你这边买。或者说,你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另外,我们非常强调保证用户体验,在整个过程中,要让用户非常的愉悦,整个体系要非常的顺畅。

  我们也强调监测最终结果的好与坏,就是可能产生的口碑效应。

  最终所有的服务和产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用户品牌认知,实现了最大化挖掘每一个用户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商业模型的一个优势。

机构案例(三):常青藤爸爸

(分享者:常青藤爸爸创始人黄任)

  常青藤爸爸是一个全学科的儿童启蒙教育品牌,我们希望能做成一个0到8岁的全学科儿童启蒙教育的平台。

  我们课程矩阵分成四条主线:语数外和素质教育。在每条主线下面,都按照年龄进行了细分,我们的目标是做一站式的、全学科的儿童启蒙教育服务商。

  我们是如何打造商业模式,让收入、流量、声量和净利润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增长呢?

  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在优质内容、流量和IP品牌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健康的闭环。比如内容和流量之间,我们公司成立到现在基本上没有花钱买流量,我们都是用优质的内容去获取流量。我们制作出非常优质的内容,通过渠道的合作推到千家万户,以此来获取流量增长。

  新的流量来了以后给我们贡献了收入,并且复购率非常好,这些流量在我们平台上继续复购,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销售收入增长。

  收入增长能够保证我们持续不断的开发优质的内容,所以内容和流量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的闭环。

  有了好的内容,有了流量,其实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你可以不断的在用户心智中沉淀你的IP,沉淀你的品牌。

  我们和各大社交电商合作,以及在我们私域销售沉淀,产生非常多忠实的粉丝和非常忠实的用户。

  2019年我们的收入来源分布中,老用户的复购贡献占比达到50%,新用户贡献占比也是50%,这是我们非常欣喜的一个数据,因为老用户的收入占比如果太高就表示拉新是不行的,如果老用户的收入占比太低,就表示复购黏性是不行的。

  我们刚好是五五开。

  在新用户的这部分来源里我们又分成了社交电商、公众号、朋友圈和APP的新用户,所以流量的来源相对比较多样化,就降低了单一渠道的流量风险。

  为什么我们的老用户收入贡献占比能够这么高,还是拿内容来说话,我们做的不是一单买卖,而是希望这个用户上了我们课后能够看到效果,这样下一次如果还有类似的课,或其他学科的课也能在我们平台上购买。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花这么多时间去打磨内容,其实打磨内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体现在我们的用户的粘性是非常的强,而且复购意愿也是非常的强。

  我们APP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日打开次数能达到7次,日打开次数高,也让我们触及到用户的机会变多了。

  我们在疫情期间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们的收入、流量和利润都有大幅增长呢?

  在私域运营方面,我们把一些课程拿出来,免费的送给孩子们去体验;我们也给我们的会员和新用户,赠送了一个月的APP会员体验资格。

  通过这样的动作,增加了跟粉丝的互动。我们有些时候做的事情,不完全是为了获取流量的,更在意用户的体验。

  在公域这一块,我们也跟数十家媒体合作“停课不停学”活动,贡献了我们的一些课程给外部用户。

  其实无论是公域还是私域的活动,都是比较普通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课程收入、流量和利润,都是增长的非常好。

  我们也知道有一些同行可能就是流量上去了,通过赠课等方式把流量提上去了,但是收入其实是下降了,因为他送的免费的课以后,反而影响了他们正价课的销售。

  那为什么我们的活动拉过来的这些流量,不但没有影响我们正价课的销售,反而他们自发的在我们平台上购买了很多的课程和商品呢?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课程质量是过硬的。

责任编辑:潘程

教育行业疫情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