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桥学院让农村教师搭上信息化教学高速路

云桥学院让农村教师搭上信息化教学高速路
2021年09月08日 00:00 新浪教育综合 微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精准培养本土化优秀教师,深入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是今后几年农村教育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

  在首都师范大学,有这样一座“云桥”学院,一端连着师范院校和教育基金,一端接着偏远农村教师,用移动互联的力量,搭建师范生和农村教师互助成长的云平台。用真心陪伴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用技术推动农村教育的前行与变革,用教育点亮偏远农村儿童成长的希望之光。

  “云桥”意为云中之桥,是利用互联网云端环境,建立起来的农村教师和高校师范生协同成长之桥;学院,是指本项目是依托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而组成的学习空间,师范生、在职教师、高校导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同学关系,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学习环境,实现基于云端的协同成长。

  自2016年开始至今,“云桥”学院持续服务于农村教师,已有来自25个省份300多所学校20000余人次的农村教师参与了学习。

  “亲,PPT新增了录屏功能,不要再发愁下载什么录屏软件了,接下来我就教你如何录屏吧。”一段甜美俏皮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

  4分多钟后,一节极富感染力、动画效果十足的录屏课程讲解结束。

  “当当当,一节微课视频就完成了,点赞吧亲,怎么样?微课视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吧,快动手操练起来吧。”

  在云桥学院的线上课堂上,师范生是重要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参与者。

  孙鉴泽是最早参与“云桥”学院课程制作的师范生。他觉得:“云桥”学院不仅提升了乡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让更多的教师更愿意利用技术辅助自己的教学。

  韩硕,是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本科的时候参与了“云桥”学院项目,并担任了重要的课程开发与配套教材编写工作。到现在,她已经加入“云桥”学院大家庭三个年头了。

  “作为课程团队的一员,在课程开设前期,我会与老师、团队成员一同了解农村一线老师的学习需求,设计课程框架、制作课程资源;课程开课的时候,我作为课程助教,为农村老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课程结束后,我们会收集农村老师的学习感受、整理老师们的学习数据,用于完善和改进课程,不断地为农村教师或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邓路遥,在参与“云桥”学院共同体项目过程中,主要承担了网络课程制作、课程助教答疑、课程数据分析的工作。邓路遥说:“和一线农村教师的交流,让我更多地了解到了一线教学的现实状况,学到了一线教师丰富宝贵的教学经验。”

  “云桥”学院让农村教师搭上信息化教学高速路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关键。

  刘建是山东省曲阜市王庄镇康桥小学的校长。“云桥”学院为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帮助,也赢得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云桥学院架起了师范院校和农村学校的桥梁,架起了信息化高速通道。云桥学院的这个云,是知识的云,是技术的云,是饱含深情的云,是能连通底层、赋能乡村基层的云!”刘建校长感慨地说。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学校全面开展了线上教学。由于学校的教师有前期参与云桥学院的信息技术能力储备,学校的线上教学推动非常顺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朝阳乡中心学校的杜秀梅老师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老师,杜老师说:“过去农村老师要想参加培训是很难的一件事,一是培训活动少,二是教师多,要隔好几年才能出去参加一次培训。要感谢云桥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中心学校,先后有14位教师参加云桥学院的课程。学校为了支持教师通过网络研修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了教师在线学习激励机制。将参加云桥学院的学习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将成绩计入绩效奖金的计算,给予奖励。校长汤道坦说:“云桥学院的课程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改进、专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云桥”缘起于农村教育“留守”之惑

  2013年,受欣欣教育基金会之邀,孙众为基金会组织的农村教师进行面授培训,期间她发现老师们也在利用暑假学习Word、PPT、Excel等office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欣欣基金会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一群老爱国华侨发起,近20年来,他们捐建了300所农村小学,培训了大量农村教师,出钱又出力。但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孙众觉得农村教师的面授内容应该不止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且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在线完成。

  孙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导师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跨越式教学”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年逾八旬的何克抗教授。自2000年起,何克抗教授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教学试验”,探索在起点不同的前提下,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公平的教学模式。孙众回忆说,何老师一直牵挂着农村学校和农村孩子。几十年来,他出入最多的场合,是农村课堂。给孙众印象最深的是,作为教育技术界德高望重的“大咖”,满头白发的老先生经常静静地坐在农村小学教室后面,边听课,边记笔记,然后在课后与教师细致地交流,优化理念改进方法,常年如一日。

  在跟农村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孙众发现,农村学校不仅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农村教师的留守现象也颇为严重。比之一般教师而言,这些“留守教师”所遇到困难要更多更大———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回到家还要种责任田、照顾家庭、孝敬老人、养育孩子。留守教师大多生活在农村,农村学校设备差甚至奇缺,学校用于教师个人发展的资金有限,留守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和个人发展空间几乎没有。甚至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却从来没有外出听过一节课,他们内心孤独,且专业成长空间封闭。

  “我想为农村教师做点什么。”了解到欣欣教育基金会联系的农村教师群体庞大,孙众主动“请缨”,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为农村教师提供支持。

  架起师范生和“留守教师”的桥梁

  孙众发现,目前从国家到市县层面,面向教师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已经有很多,但是培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农村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现有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存在什么问题?孙众曾收到很多农村教师的“投诉”:培训老师“牌”很大,可是却不会说农村老师听得懂的“大白话”;培训现场很火爆,结束后在实践中的应用却“热”不起来;培训只管“培”,不管“陪(伴)”的现象,让农村教师很受伤。

  “如何破解培训受益面小,教师差异大和持续推进的难题;如何破解农村教师流动性大,难以形成校本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困境;如何破解高校教师与偏远贫困农村教师对话不平等的尴尬;如何破解农村教师事务繁杂,欲学习时无人解答的人员之困?”课程开发前,孙众给自己提出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在孙众看来,在线学习要有三个要素才能保证质量,一是系统专业的课程引导,二是及时有效的“同学”陪伴,三是任务驱动的生成内容。第一和第三可以通过专业和技术解决,那么到哪里为“留守教师”寻找互联网学习中及时有效陪伴的“同学”角色?

  孙众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师范生”群体,按照高校要求,师范生毕业时都要提交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因为缺乏实践基础和来源,很多毕业生的毕设论文都是从文献到文献,虽然也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和心血,费了不少力气使其更符合学术规范,但由于缺少面向教学一线的应用与检验,最终都以一沓沓的存档材料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孙众也惊喜地发现,这批新生代师范生有他们独特的“气质”:“他们是未来的新手教师,虽然教学经验少,但却是数字原住民,手机是他们沟通的‘生命线’,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做到‘秒回’;对教师职业有新鲜感,有期望,勇于体验;对于纯理论学习兴趣不太高,但完成任务能力并不差。”

  于是依托学院师范生群体,孙众迅速组建了一支“助教”团队,并发动他们通过问卷、在线调研的形式,了解农村老师们的培训需求,进而据此制定课程开发计划、课程实施方案。从2014年9月启动,到2015年3月首期在线课程上线,目前“云桥学院”已经在中国大学慕课网推出了七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教育类在线课程。

  师范生助教们正在开发云桥学院课程 全天候的培训和陪伴

  已经毕业的师范生蘧征,至今还记得大四时,参加第一期“云桥学院”做助教的忐忑和紧张。

  “老师,我的密码是什么?”开课前一周,一位来自湖南的农村教师在群里发出第一个问题。蘧征哭笑不得,密码都是个人设定的,别人不知道。蘧征先是提醒她好好想想可能的密码,实在找不出来,她又在微信里,指导她一步步重新注册,并提醒她把密码记在手机里。尽管在课程上线前,老师和同学们已经做了大量调研、精心的课程设计工作,在录制课件过程中,师范生们也尽量用当下流行的呆萌语言,让老师们喜欢听、听得懂,但是没想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还是接踵而至。

  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作为云桥学院的第一批助教,蘧征、孙鉴泽、陈云鹏、孙传皓等多位师范生小伙伴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微信上,随时等待老师学员们的“呼叫”,进展到第二、第三周,经常是半夜11、12点,还有老师在群里提问,“他们很多都是身兼数职,既是学科老师,又是班主任,有的还兼着学校的管理职务,忙了一天肯定很累了,但是并没有阻挡他们的学习热情。”刚开始时团队人手少,有的同学白天还有学习任务,孙众就和团队成员商量,实行轮班制,从早到晚,不同人负责不同的时段,保证做到及时回复。孙鉴泽、孙传皓等资深助教,后来在给一届届新加入助教团队的师范生传授经验时说,“如果回复不及时,这个老师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所以我们给自己提出‘秒回’的标准,让他们知道我们就在他们身边陪伴。”

  在服务农村教师的过程,助教团队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成长。蘧征告诉记者,她从小的志向就是当一名教师,以前对老师的工作状态知之甚少,经过两年多和农村教师们的沟通交流,她了解到当下中国教育的一些现状,更重要的是她逐渐认识到“当老师要有责任心,还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云桥学院项目弥补了传统实践不足的问题,让我提前进入教师角色。”蘧征说。

  如今第一批助教们已经迈入工作岗位,有的出国读研,有的国内中学就读,但是毕业后他们依然和云桥学院保留着密切的联系,继续为云桥学院的课程建设献力献策,他们曾经,以及继续为农村教师提供的温暖陪伴,得到了农村老师们的积极反馈。

  “群里那么多细碎、繁琐的大问题、小问题,助教们事无巨细,一一作答;之前怕自己问的问题太低级、太无知,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永远那么积极耐心,我平时对自己的学生都没有你们那么耐心。由衷佩服你们,爱你们!”这是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溪江乡朝日学校老师谭冬香发来的信息。

首都师范大学

想了解国际学校最新招生动态?点击(这里)参与新浪&微博2021国际学校秋冬择校巡展国际教育大咖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