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 每所中小学至少配1名法治副校长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 每所中小学至少配1名法治副校长
2022年02月18日 17:38 新浪教育 微博

  近日,“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新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近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评估内容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共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要求每一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教育企业动态方面,素养品牌小猿阅读正式推出,大山教育拟收购一IT培训公司60%股份;高途宣布停止高中课外学科辅导,中公教育旗下职教事业部独立运营……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

  高校 | 重磅!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近日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经国务院批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

  2月1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对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工作作出解读。据悉,新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根据公开的名单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将对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对于这两所高校“特殊”的存在,教育部在会上回应称,这是为了稳妥开展自主权扩大的工作,三部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先行赋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

  教育部表示,两校率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顶世界一流能够起到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而之所以对两校进行放权,其出发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两校学科建设可不拘泥于一级学科,建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确定优化;

  二是对两校实行目标管理,权责匹配,明确冲顶世界一流的阶段性梯次目标、标志性成果及时间节点;

  三是两校要建立适应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体系。因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权扩大整体方案后,将自行公布建设学科。

  “扩大学科建设自主权在本质上是压任务、担责任,为的是更好地激发高校的建设活力,而不是给高校分层,也不是贴标签。”教育部透露,三部委也将在后续建设中,陆续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的自主建设学科的权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不同,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专门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对此,教育部在发布会上回应称,“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教育部指出,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

  因此,新阶段“双一流”建设更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教育部强调,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更多“双一流”建设报道及解读,请戳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评估 | 教育部:幼儿园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不搞不切实际特色课

  近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称《指南》),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共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

  据介绍,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数量为4818.3万人。长期以来,各地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倾向,难以适应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亟待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南,强化科学导向,加强规范引导,推动各地健全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

  在办园方向上,《指南》强调,幼儿园不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指南》提到,幼儿园应制定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同时,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同时给予必要的照料。根据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与治疗。

  在设施环境方面,《指南》从规模与班额、设施设备、玩具材料、图画书等方面进行考查。例如,幼儿园配备的图画书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特色,富有教育意义。人均数量不少于10册,每班复本量不超过5册,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防止存在意识形态和宗教等渗透的图画书进入幼儿园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指南》还提出,幼儿园教职工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配备到位,并做到持证上岗,无岗位空缺和无证上岗情况;保育员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保教人员熟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保育教育实践能力;园长应具有五年以上幼儿园教师或者幼儿园管理工作经历。

  法治 | 教育部: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

  2月17日,教育部举办2022“教育新春”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有关情况。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在会上提到,《办法》要求每一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并优先为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

  邓传淮介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法治副校长确定为法定制度,基于实践的发展和法律规定的变化,教育部特制定出台了《办法》。

  根据《办法》,法治副校长是指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推荐或者委派,经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聘任,在学校兼任副校长职务,协助开展有关工作的人员。《办法》适用于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

  《办法》将法治副校长的职责拓展为六个方面,包括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开展法治教育,协助开展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实施或者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等职责。

  《办法》规定,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法治副校长培训方案和规划,提高法治副校长履职能力和水平;派出机关要为法治副校长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将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纳入工作量,明确为考核内容;学校要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支持、配合法治副校长开展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副厅长李峰表示,检察机关开展法治副校长工作,要着力督促学校落实好“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好强制报告制度、入职查询制度,协助学校建立完善预防性侵害、性骚扰以及预防学生欺凌等校园安全防控工作机制。

  在实践中,有些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来源于法学教育或者法律服务机构。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表示,这类人员并未被纳入《办法》的调整范围内,《办法》对此不调整也不禁止。但是《办法》要求的“至少聘任一名法治副校长”,这“一名法治副校长”指的是按照《办法》的要求,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聘任的人员。

  另外,为扩大选派范围,《办法》将年龄不超过65周岁、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也纳入了聘任范围。《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

  调查 | 教育部:将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调查学校“双减”落实

  2月15日,教育部2022年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召开。在第一场中,介绍了基础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和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有关工作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回顾了2021年校内“双减”的成果,部署了2022年的工作任务。

  吕玉刚对于学校的“双减”工作做了重点阐述。吕玉刚提到:“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比“双减”实施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下一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委托有资质的、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并利用督导监管的平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对于2022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主要围绕着三个关键词来展开,这就是“巩固提高、深化落实、创新突破”这12个字。

  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方面,吕玉刚提到,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在重点实现“四个突破”中,吕玉刚提到了“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等。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关键点有: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提到: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以下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2022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

  01

  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

  吕玉刚提到,经过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局良好、进展平稳、成效明显。作业总量时长有效控制,作业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的项目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学期末的92.2%

  教学管理明显加强,学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强化了校本教研,落实了“零起点”教学和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绝大多数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观念积极转变,广大教师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大家长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更加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减负提质受到好评,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比“双减”实施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下一步,我们将委托有资质的、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并利用督导监管的平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

  按照中央提出的“双减”工作目标任务,2022年,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

  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推动各地各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等,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推动各地各校进一步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督促尚未落实课后服务经费的地方逐县逐校落实到位,切实保护好教师参与参加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育部将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充分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指导作用,推动各省制订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推广应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认真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是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出台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意见,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研究制订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02

  重点落实“四个文件”

  四个关键文件需要深化落实:

  一是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这是中央办公厅今年1月份刚刚下发的一个重要文件,推动各地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一校一案”积极稳妥实施。研制中小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等配套文件,着力健全学校领导体制机制

  二是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入园需求预测,以县为单位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和科学保教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

  三是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县中托管帮扶工程;严格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四是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发展,持续做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的体系;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03

  重点实现“四个突破”

  抓创新突破,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在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上突破。研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职化、专业化水平。要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上突破。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有效形成育人合力,为落实“双减”、提高育人水平营造更好的环境。

  三是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上突破。要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以教育的信息化引领基础教育的现代化。

  四是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上突破。认真总结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开展;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推动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南,切实发挥质量评价导向作用。

  04

  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部署

  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在即,吕玉刚提到,希望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开学工作。

  一是认真制订教学计划。要严格按照课标制订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确保开学后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认真分析每名学生上学期学习情况,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做好辅导答疑工作;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冬奥会的宝贵教育资源,认真做好学生开学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二是积极开展家校沟通。学校在开学后,要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全面介绍去年秋季学期学校“双减”工作成效,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情况,积极听取家长对本学期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增强家校协同做好“双减”工作的合力。

  三是全力做好学生工作。学校要全面了解掌握学生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开展学生返校情况摸排,对未返校的学生,按照控辍保学联控联保规定,切实做好劝返复学工作。认真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学生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有序。

  双减 | 文旅部落实“双减”责任 发文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严格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招生宣传,不得以承诺通过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水平测试、考试等作为招生诱导

  在部门分工上,《通知》已明确由文化和旅游部门作为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的,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尽快完成与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交接,强化工作组织保障和机制建设,加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审批条件和管理办法,并报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备案。已明确由教育部门作为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的,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文旅部表示,各地要积极开展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基本情况调研摸查,深入了解培训机构数量、分布、性质、规模、硬件条件、师资、教材、培训内容、收费、评价、存在问题等情况。

  《通知》指出,各地文旅部门要发挥在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设立审批中的专业支撑和保障作用,配合教育部门加强青少年艺术成长规律研究,对不同文化艺术门类所涉及的培训场所基本硬件条件、培训师资条件、安全保障措施、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做好专家论证和专业把关。

  此外,积极配合本地区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和部门权责清单,制定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和相应处置措施。加紧推动本地区进一步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管理工作的生产安全责任,铸牢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工作安全底线。

  通报 | 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联盟等8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被通报

  民政部近日公布2022年第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包括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联盟等8家。在此提醒师生家长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如发现下列组织的活动线索(如活动场所、 负责人等),请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https://chinanpo.mca.gov.cn)“投诉举报”栏目进行投诉举报。

  1.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

  2.中国企业战略联盟发展促进会

  3.全国企业联盟发展中心

  4.军事爱好者协会

  5.中国生命文化协会(合法登记的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6.中国物业管理服务协会(合法登记的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7.传统诗词研究学会

  8.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联盟

  北京 | 海淀公示26家校外机构收费账号 学龄前教育APP停运

  北京海淀公示2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完成开班收费备案审核

  日前北京市海淀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已完成开班收费备案审核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区及收费账号的公示》。此次公示内容为已完成收费备案审核在2022年2月21日—4月30日计划开班的2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息,未在名单内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此期间不得收费。

  公示称,为保障家长和学员权益,严格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一步强化对培训收费的监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海淀区持续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收取账号予以公示。此次公示内容为已完成收费备案审核在2022年2月21日—4月30日计划开班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后续将根据收费备案审核情况动态调整),未在名单内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此期间不得收费。

  海淀区“双减”工作专班办公室提醒广大家长和学员审慎选择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核验证照是否齐全,并核对收费账户和账号信息,不要账外缴费,避免损失。

  此前,今年1月,海淀教育公示19家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收取账号,系2022年1月4日-1月21日期间已完成开班收费备案审核的机构信息。

  以下为2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信息

  北京拟规定教育APP分类备案,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APP一律停止运行

  2月16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为落实“双减”要求,拟规定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一律停止运行,明确教育APP的备案范围和备案条件,将教育移动应用分为学科培训类和非学科培训类两种,并对使用作出规范。

  哪些APP会被界定为教育移动应用

  《征求意见稿》明确,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需进行教育移动应用备案的范围是:教育部《教育移动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

  不是针对教育系统开发且主要用户不是面向教职工和学生的和社会职业考试类以及非面向教育系统应用的通用工具类等不属于备案范围。

  《征求意见稿》将教育移动应用分为学科培训类(中小学学科)和非学科培训类(非中小学学科)两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面向高中学生提供相关服务的教育移动应用也包括在内。

  具体来看,含有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并通过教育移动应用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学生提供以上学科培训服务的教育移动应用统称为“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 不含有以上学科培训内容,主要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含高中)提供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家校沟通等服务,以及面向非中小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内容的统称为“非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

  属于以上教育移动应用的提供者及使用者(市级、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各级各类学校)都需要在教育部进行备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选用未经备案的教育移动应用,统一选用的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非学科类教育APP不得利用直播开展学科类培训

  在备案条件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到,教育移动应用所提供的内容不得有消极信息、不良信息,不得出现游戏链接和广告等。建立覆盖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数据保障机制,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应当取得监护人同意、授权,不得泄露、出售或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切实履行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保障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安全。

  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的提供者必须是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办学许可、经民政部门登记依法成立,从事线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的非营利法人,需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内容审核,包括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师资质、收费方式等,审核通过或者取得相关许可后方可提供服务。

  《征求意见稿》拟规定,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一律停止运行。

  非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由北京市教委按照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进行备案。《征求意见稿》强调,非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此外,非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不得利用直播功能开展学科类培训,平台类的移动应用不得为非合规机构利用直播功能提供开展学科类培训服务。

  北京市教委将协同市通信管理局、市委网信办开展联合治理,对于经相关部门确认的违规教育移动应用采取下架、断接入乃至关停的措施,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北京市教委在官方网站建立公示专栏,动态公布教育移动应用黑白名单,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列入灰名单并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或拒不整改的列入黑名单,联合市委网信办、市通管局进行查处。对应备案而未备案的教育移动应用,一旦发现,北京市教委将联合相关部门从快从速查处。

  各地 | 上海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海南14校和教培机构办学许可证废止

  学校能否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上海出台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双减”后,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覆盖率快速提升,各地纷纷出台条文更细化的课后服务工作“手册”。2月16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下文简称《指南》),进一步指引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其中,《指南》提到,学校应完善需求征询流程,原则上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全面需求征询;实施课后服务弹性参与制度,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做到随时“准入准出”。

  《指南》明确,学校引入的校外资源可以分为内容类和条件资源类。校外资源来源广泛,包括教育系统内部资源以及教育系统外资源,还包括经遴选符合相应要求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校外力量引入和管理机制。

  学校在组织、落实课后服务过程中应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并将课后服务纳入五育融合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同时,《指南》鼓励学校结合校本特色、校内外资源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特色经验与做法。

  《指南》提出,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除了引入校外优质内容,还要积极探索让学生“走出去”,就近在社区、社会场馆、实践基地等场所开展体验与实践活动。在充分用好线下课后服务资源的同时,学校也可灵活运用各级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丰富线上资源,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海市中小学“空中课堂”等,拓展课后服务的在线教育内容。

  随着课后服务工作的继续推广与完善,更多样的服务内容与开展形式将在校内形成。

  实施课后服务弹性参与制度,学校不能“劝退”或“强留”学生

  《指南》明确,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应满足“愿留尽留全覆盖”“多渠道排摸需求”“定期征询家长需求”“设置弹性预约机制”等基本要求。

  《指南》指出,课后服务对象覆盖放学后自愿留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要做到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要防止学校以任何方式“劝退”。

  实施课后服务弹性参与制度,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做到随时“准入准出”,解决学生和家长因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申请的难题。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弹性选择,学校应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离校时间,学生、家长需向学校提前报备,确保学生离校安全。

  《指南》要求,学校通过家长会、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学校开放日等渠道将课后服务的相关事项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全面排摸学生及家庭的实际需求。

  学校应完善需求征询流程,原则上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全面需求征询。鼓励学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征询。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提高需求征询频次。

  《指南》明确学校征询单的设计与使用。征询单一般应包含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介绍、课后服务时间及主要内容安排、学生和家长意愿选择、学生和家长确认或签名、日期等内容。

  其中,学生与家长意愿选择建议采取“是/否”或“参加/不参加”的勾选方式。对于选择“不参加”的,可了解其不参加的原因或放学后的去向。征询形式不限,征询单可纸质或线上形式发放。

  《指南》特别强调,征询单不得包含强制、禁止等影响学生和家长意愿选择的文字表述。在发放征询单时,学校及教师不得附加与“愿留尽留”“弹性预约”相悖的语言引导或暗示。

  及时面批学科作业与练习,学有困难学生可针对性帮扶

  在课后服务内容安排上,《指南》要求学校应基于需求适当安排内容与形式,开展作业辅导并开展丰富多样的兴趣与社团活动。

  《指南》提出,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应调研学生在作业辅导和参与兴趣、社团活动等方面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师资、场地设备条件和可利用的校外资源,安排适当的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季度或月为单位调整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合理安排资源。

  建立包含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场地开放、形式安排、负责人员等五要素的课后服务“排片表”。由学校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时间、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确需到校外活动场所的,应提前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确保平稳、安全、有序。

  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可在“排片表”内留出部分时间、安排适宜的室内外及校外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如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体育、艺术活动、谈心交流等。鼓励学校平行开设作业答疑、兴趣和社团活动、自主学习与活动,供学生按需选择。

  作业辅导方面,《指南》要求,安排学科教师轮班为学生作业答疑解惑,加强对学科作业与练习的及时反馈、订正、面批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征,可安排没有书面作业的小学一、二年级和提前完成作业的其他年级学生开展户外活动、阅读等活动。鼓励学校按年级、学段提供多学科教师共同坐班的答疑教室,供学生主动提问、自主选择。

  重视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对学科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差补缺,及时订正、面批,适当安排针对性帮扶。加强班主任、导师和学科任课教师等对个别学有困难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辅导。

  另外,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情感与合作能力等,可整合专业师资力量,开展学生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指导。

  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段讲授新课或组织大面积补课

  作业辅导之外,学校应处理好课堂与课后的关系,丰富活动内容,并鼓励教师与学生结伴成长。

  《指南》明确,课后服务内容不能替代课程计划中的课程,不得将课程计划内的课程转移到课后服务时段进行(课程计划中明确可安排在课后的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体育活动等除外)。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段讲授新课或组织大面积补课。

  学校应利用校本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快乐30分”拓展活动等内容与形式,开展德育、科普、体育、科技、艺术、影视、卫生、急救、生命教育、劳动、安全实训等各类素质教育活动。

  其中,学校应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尽可能安排学生多参与课后体育活动。鼓励学校用好区域校外教育资源(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和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源,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指南》要求,充分发挥各类教师的业余爱好、特长,设计各类创意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体育游戏、劳动实践等活动等。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比赛、游戏。此外,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公安和消防专业人士、社区志愿者、校外辅导员等社会力量成为兴趣与社团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开展课后活动。

  课后服务组织方式上,《指南》提出,学校可根据学生参加数量、服务内容等情况,在保证服务质量和学生服务体验的前提下,综合采用行政班、年级内混班、全校混班等组织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学生、教师走班等组织形式,提升课后服务组织与管理效率。

  课后服务空间以教育教学场所和专用场地为主,保障每位学生都有适合的学习或活动空间,不宜把学生简单安排在食堂、门卫室等区域。

  建立健全校外资源和人员引入与退出机制

  《指南》明确,学校引入的资源可以分为内容类和条件资源类。内容类资源包括各种兴趣、社团、实践体验等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活动。条件资源类包括各种校外活动场所空间和社会场馆等。

  校外资源来源广泛,包括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如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鼓励学区、集团在课后服务中共享场地、师资、课程等资源。教育系统外资源包括社区、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团体、社会场馆等。此外,还包括经遴选符合相应要求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校外资源引入管理上,《指南》要求建立健全资源和人员引入与退出机制。引入校外教育资源应符合政策要求,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在确保其具有相应资质的基础上从优从严。对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师生满意度低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与人员,应建立有序退出机制。

  学校应规范执行校外参与课后服务的人员(包括个人名义和单位外派)入校查询制度,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和违法信息查询,并对其品德、身心健康状况等严格把关。

  学校应完善引入校外资源的流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对校外资源实施的课后服务要加强巡视与督查,可通过随机抽查、阶段性考核、展示汇报等不同形式,加强对服务规范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过程监督。定期开展质量评估,评估结果应与校外资源的引入资格等挂钩。

  尊重教职工参与主动性,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

  人员管理方面,《指南》明确,课后服务人员一般以本校教师为主,教师力量不足时,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社会专业人员等参与。

  对此,学校应完善服务人员管理制度与保障机制,同时做好校内、校外两类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充分激发和调动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应尊重教职工参与的主动性,并建立健全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接受区、校两级培训的工作机制。各区应整合科研、教研、师训等专业力量,聚焦作业辅导和素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分片区分专题开展教师培训。鼓励学区、集团统筹开展教师课后服务活动设计能力培训。学校应充分挖掘教职工的优势、兴趣和特长,为教职工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创设条件和平台,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

  在教师权益保障方面,积极建立教职工弹性上下班、调休制度。建立课后服务经费补贴和荣誉评选相结合的教师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加大在组织研修、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不同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等专业发展活动,同时可在晚餐等方面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便利。

  加强对教职工参与本校课后服务的考核评价,确保各类管理台账记录真实、完整。根据教职工课后服务考核情况,健全体现优绩优酬的奖励方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可开展一次学校课后服务专项绩效评估,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

  针对校外人员管理,《指南》要求,对进入校园从事课后服务的校外人员做好入校导引,加强与校外服务人员的双向沟通。有条件的学校可为校外专业人员配备本校助教,协助开展签到点名、秩序维持、安全规范、弹性离校等工作。

  无实际招生和办学行为,海南14所学校和教培机构办学许可证废止

  2月14日晚,海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发布公告,海南思乐职业技术学校等14所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过期多年,且无实际招生和办学行为,根据相关规定,这14所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自然废止。

  公告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海南省教育厅审批设置了一批民办中职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鉴于省教育厅审批的部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多年未参加年检、办学许可证过期等情况,2021年12月3日-29日省教育厅组织教育执法小组对厅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执法检查并进行了现场取证。

  执法检查发现,海南思乐职业技术学校、海南旅游烹饪技术学校、海南江南职业技术学校、海南现代科技职业学校、海南农工商职业学校、海南凤凰中等职业学校、海南国科园职业技术学院、海南亿特计算机培训学校、海南省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南培训中心、海南海燕艺术中心、海南电子科技工程培训中心、海南省珠江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和海南省海运学校培训中心14所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过期多年,且无实际招生和办学行为。

  2022年1月5日-11日,海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公示了此次执法检查结果,公示期间没有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情况反映。根据相关规定,海南思乐职业技术学校等14所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自然废止。

  转型 | 素养品牌小猿阅读正式推出 大山教育拟收购IT培训公司股份

  小猿阅读正式推出,首期课程已于寒假期间上线

  2月16日,阅读素养产品“小猿阅读”正式对外推出,首期课程已于寒假期间上线。据介绍,小猿阅读基于猿辅导课程产品中心研发,并联合中信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社、权威作家、图书编辑共同打磨近一年。

  针对家长选书难、孩子对阅读没兴趣、读完就忘没效果、缺少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等问题,小猿阅读产品负责人李琳介绍,首先,在帮助家长和孩子选书上,小猿阅读联合中信出版社、读库、果麦文化、接力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社,以及多名权威作家和资深编辑,从贴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水平、能够带给孩子“新知”、可引导孩子思考生活和社会等维度,在文学、科学、人文、财商等题材中,帮助家长和孩子选书。

  在培养孩子阅读计划性、专注力和养成阅读习惯上,小猿阅读通过15日阅读规划、直播精讲、每日学习闭环、专属阅读成长报告等环节,帮助建立完整的周期性阅读习惯。此外,小猿阅读还设置了线上阅读自习室,包括老师直播陪伴和互动提问,引导和激发孩子的思考。

  李琳表示,目前小猿阅读首期课程已于寒假期间上线,未来也将聚焦于陪伴孩子成长为“终身阅读者”,持续优化迭代产品。

  大山教育拟收购河南中之创教育60%股份,后者主营为IT培训

  2月14日,港交所上市公司大山教育发布公告称,拟以人民币100万元收购河南中之创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股本削减后的股权总额共60%,共分三期支付。

  公告显示,河南中之创教育主要为成年人提供电脑科学及资讯科技的职业培训及技术教育,2020年营收143万元,2021年实现营收261.55万元。

  对于收购原因,大山教育表示,2021年下发的“双减”意见以及相关政策对该公司现有业务(中小学生课后教育服务)存在挑战,考虑市场趋势和监管环境,计划专注于提供三种主要类别服务的新业务,包括针对高中生及成年人的职业教育,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艺术、体育及编码编程课外个人素质课程,以及海外教育顾问。

  公告提到,大山教育目前已展开其课外课程及海外教育顾问的业务营运的自然增长。有关其舞蹈、艺术及编程课外课程的筹备工作已达后期阶段,且已建立五个培训中心,提供如篮球等体育课外课程,已于2021年开课。海外教育顾问方面,大山教育已于2021年12月在河南郑州开设中心并已产生收入。职业教育方面,大山教育计划透过选择性收购或与行内已成立企业进行策略性合作以就此达成业务扩展。

  机构 | 高途宣布停止高中课外学科辅导 中公职教事业部独立运营

  高途宣布停止高中课外学科辅导

  2月17日,高途教育(GOTU)发布公告称,根据北京市政府最新监管要求,公司将在2022年2月底前停止向高中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辅导服务,预计停止交易将对公司收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高途在公告中提到,上述新规要求,高中学生课外辅导服务需严格按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执行监管。

  公司将利用过去K12学科辅导服务积累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将重点转向专业教育服务、职业教育服务和数字产品。非K12业务开局良好,有信心最早在 2021 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和正的经营现金流。

  高途承诺遵守所有适用的中国法律法规,包括新法规,将继续向所有相关政府部门寻求指导并与其合作,以努力遵守新法规的政策指令,将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其业务运营并适时提供更新。

  中公教育成立全资子公司独立运营职教相关培训业务,继续发力校企合作

  成立职教事业部两个多月后,中公教育对其职业教育业务再次作出调整。2月10日,中公教育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四川中公鹿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独立运营职业教育相关培训业务,并将以新的团队构架进军职教市场。

  据介绍,四川中公鹿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设市场、运营及研究院等序列。其中市场序列将从华北、华中、西南、华南等四个大区开始发力;运营序列包含了产业学院、终生学习平台、数字化校园、人力资源及校园经济等五大运营中心;研究院序列则包括研发中心、产业顾问及师资团队等。

  中公教育曾表示,职教事业部将整体服务于政府、企业、高校“三端”需求建设,聚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公司近日透露,职教事业部成立以来,职教团队已经与多所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包括携手四川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重庆理工职院、南通工贸技术学院等打造了多样化的实训项目,涉及智能航空、IT实训、数字经济等领域。

  2022年1月18日,中公教育与四川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智能航空产业学院,致力于为西南地区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师资方面,双方将搭建师资培训交流平台,以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行业企业人员的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互聘对方高级人才担任兼职教授、专家或人才培养导师。

  课程方面,智能航空产业学院拟提供包含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交通运输、飞行技术、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机务方向)、飞行器动力工程(机务方向)、民航空中安全保卫、航空发动机装配、航空发动机维修、航空物流管理等专业和内容。

  在与重庆理工职院、南通工贸技术学院的合作中,中公教育将软件培训、IT职业技能提升短训等特色实训项目纳入双方合作项目中,面向校内外开展各类职业及社会培训,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公职教团队透露,2022年,职教团队将不再局限于公司原有to C业务,将根据当地职教情况,面对高校、企业及政府等方面开展业务;同时,将加大力度覆盖高校,与国内本科、专科院校建立深度合作,成为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训体系的一部分。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