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教爨姓儿子写名字时崩溃?再难写也不必后悔

妈妈教爨姓儿子写名字时崩溃?再难写也不必后悔
2022年09月28日 04:03 成都商报

  耐心地教会孩子自己的姓,让孩子耐心地学会自己的姓,既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体味历史的过程。

  近日,河南一女子晒出教娃写名字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女子握着孩子的手教他写名字,“爨”笔画复杂,女子十分崩溃,配文称:“后悔给你找了个姓爨的爹,你的姓真难写。”

  爨(cuàn)笔画数为30画,确实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也是笔画较多的姓氏之一。面对这么难写的姓,网友进行了热烈而未必靠谱的讨论,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意见:其一,调侃型,难上加难,取名“爨懿曦”等,并编排了如“爨稀”“爨爨”等段子;其二,同情型,建议取名“爨一一”,姓没办法改,就把名起简单一点;其三,逃避型,建议改成母姓。当然,更多的人还是表示,第一次知道这么复杂的姓。

  其实,爨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战国策》提到“魏有爨襄”。后人认为,“此爨氏之最先者。”关于爨的本义,《说文》解释为,“齐谓之炊爨。”清代学者徐灏进一步解释说,“此象形、指事、会意三者兼之。”对爨字的解释归纳起来就是:煮饭;灶、爨、炊互训。在灶上煮饭必有炊爨者。

  虽然爨字和做饭有关,可是爨却是以官职为氏的姓。战国时,浍北战役是三晋间一次重要战役,爨襄为魏将,随主将公叔痤在此次战役中战胜了韩赵联军,因功受田十万亩。这就是最早的爨地,在今天山西西南的运城地区。后来,爨氏一族播迁南土,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公元339年)至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以刺史、都督等名号统治南中(今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凡400余年,创造了灿烂的爨文化。今天,在云南陆良的薛官堡斗阁寺保存的《爨龙颜碑》就是爨文化的遗迹,这块古碑不仅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应该说,有个爨姓的爹和老公,不仅不应该“后悔”,还应该感到骄傲,尤其不应该以“难写”而“后悔”。我们知道,姓氏在其产生之初是标志氏族或者社会血缘关系的识别符号。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承载了关于血缘图谱、家族演变以及时代沿革的大量信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所包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权势、地位、尊卑、贵贱等特质和家国一体的社会构建;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它的综合性文化特征又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古代提倡的伦理道德、祖先崇拜和宗族制度等意识在姓氏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姓氏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是社会人的群体性符号,其所赋予的文化意义,让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历史归宿。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思想更为多元,姓氏文化也表现出了新的文化内涵。姓氏既是个人作为家族成员的符号标记,是家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标志,也是个人的家族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的标志,更是一个人对于“我从哪里来”的哲学思考的科学回答。

  “四世同堂、五世其昌”,祖先的血脉流传千年至今,如果仅仅是因为“难写”就易姓改宗,岂不令人痛惜?推而广之,如果更多的稀有姓都因为“难写”而改姓,那岂不是传统文化的损失?耐心地教会孩子自己的姓,也让孩子耐心地学会自己的姓,既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体味历史的过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清源

名字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