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口水歌“席卷”幼儿 专家建议多方协作高质量儿童流行音乐

成人口水歌“席卷”幼儿 专家建议多方协作高质量儿童流行音乐
2022年11月28日 06:30 新京报 微博

  幼儿一边听“长长的腿一尺八的腰围,此刻我只想亲吻你的嘴”一边跳着稚嫩的舞蹈,很难想象这一尴尬画面出自幼儿园。近日,继《孤勇者》之后,部分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们跟着成人口水歌《黑桃A》跳舞的视频引发网络关注,后者露骨的歌词引发家长担忧。

  出入园、做操、上课……在幼儿园,幼儿老师常给孩子们播放歌曲。相较于中小学,音乐、歌曲贯穿于幼儿园的教育与生活中。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为何屡屡出现口水歌、成人流行歌曲?成人歌曲会教坏小朋友吗?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在逐渐消失吗?近日,新京报记者采访多位一线教师、业内人士及专家,探寻背后的原因并破解难题。

某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跳《黑桃A》。 截图来自社交媒体视频某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跳《黑桃A》。 截图来自社交媒体视频

  网红神曲“入侵”幼儿园?

  10月中旬,四川一家幼儿园的老师慧慧(化名)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则视频。视频里,她面对镜头蹲下、微笑着张开双臂,一群小朋友进入画面、向她跑去。在她一把搂住孩子们的瞬间,“我是不是你的小可爱”背景歌曲响起,画面温暖动人。许多人在这条朋友圈下点赞,其中包括小朋友的家长。

  记者发现,现在不少幼儿园老师会将孩子们在园的日常生活、唱歌跳舞等照片和视频,以配乐短视频的方式发布到家长群、朋友圈里等,作为和家长们互动、展示快乐教学的主要方式。

  慧慧从事幼教工作已逾三年。她教过孩子们唱《孤勇者》,日常照片、视频配乐也会使用短视频平台内置的流行歌曲。《听我说谢谢你》是每逢母亲节、父亲节,她和老师们发布孩子感谢视频时,使用最多的背景歌曲,目的是教小朋友们学会感恩。

  但这些看似寻常的行为因一首口水歌《黑桃A》陷入争议的漩涡。西安一幼儿园教儿童唱跳这首歌曲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歌曲中“干杯”“亲吻”等展露成年人感情的词句令观者不适。在争议的同时,有家长亦认为《孤勇者》《野摩托》这种成年人歌曲并不适合幼儿。

  新京报记者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如今,仍有成人根据这首歌编排教授舞蹈动作,有的还打上“幼儿园教育”“幼儿可爱舞蹈教程”等关键词,点赞量和阅读量颇高。

网络上专门教授幼儿《黑桃A》歌曲唱跳的视频。 网络视频截图网络上专门教授幼儿《黑桃A》歌曲唱跳的视频。 网络视频截图

  “我们小时候唱的《小燕子》《春天在哪里》都很好听,适合传唱,传统儿歌消失了吗?为什么幼儿园开始选择成人口水歌?现在没有适合孩子的儿童歌曲了吗?”家长徐女士质疑道。

  部分幼教老师对歌曲缺乏判断力

  “不知道网上发的视频是正常教学,还是只用于发短视频平台,我在抖音上看过《黑桃A》视频,确实不适合在幼儿园作为早操、舞蹈等教学。”慧慧评价道。

  她介绍,当下不少家长也会给孩子看网络视频,孩子们在日常中容易接触到这种不合适的语言和流行歌曲,小孩子学习能力强,也会跟着唱、跳。“小朋友现在接触的东西都比较前卫,幼儿园老师都很年轻,有的缺乏对传统音乐的认知和储备,会因为网络热度带小朋友听和唱。选择《黑桃A》确实欠妥。”慧慧坦言。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硕士、北京青青藤教育集团教学总监刘芳对一次巡班经历印象深刻。她介绍,幼儿老师在哄睡前会和孩子有一些互动,那次巡班时,老师们照例带大班的小朋友们做游戏——谁先躺下可以选歌曲和故事,没想到一个小男孩点了首《踏山河》,“老师们都懵了,搜索后发现,原来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热歌。”

  “事实上,很少有老师会主动将网络歌曲放给孩子听。”刘芳介绍,孩子们点的《朱砂痣》《白月光》均是在生活中被动听到的歌曲。很多幼儿教师因为年轻、阅历浅等原因,可能对一些歌曲的内容缺乏判断力。

  为何《黑桃A》会在幼儿甚至幼儿园间“流行”,刘芳从专业角度给予了解读。“我特意调出来这首歌的简谱,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它的四四拍节奏特别强,中间变奏非常少,尤其是副歌部分,即最流行那段恰巧是幼儿阶段最舒服的音域。”

  刘芳进一步解释说,幼儿阶段发音肌肉发展比较弱,孩子们最舒服的音域在“do”到“la”之间,《黑桃A》的副歌部分仅仅是“mi、do、do、re”“mi、mi、do do”“do、re、mi、sol”恰是孩子们能唱好的部分。

  “比如很多孩子唱《彩虹的约定》,高音部分唱不上去,反而不得不承认‘口水歌’都在孩子的音域范围内。”刘芳苦笑道,但这首歌的歌词有些内容比较露骨,“因此我更倾向于,用这首歌教孩子唱跳的老师对内容并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刘芳分析道。

  当下适合儿童的歌曲资源较少

  今年暑假,刘女士带朋友的孩子玩,没想到,这个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完整演唱了《孤勇者》,一问才知,她是在幼儿园学的。“等餐时,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唱,我们唱得可大声了。”小女孩骄傲地说。

  为何孩子会在幼儿园学流行歌曲?慧慧介绍,在幼儿园里,常规的音乐教学均有安排,比如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等。但除了音乐教学,早操、舞蹈、户外、散步都会循环播放音乐,这些音乐需要老师自己在网上选择。

  慧慧感慨,每个时代都有符合时代特色的儿童音乐,但当下却很难找到一首真正属于儿童的流行歌曲。“每个阶段都有代表音乐,比如‘80后’听《我爱北京天安门》《娃哈哈》,‘90后’唱《哈巴狗》,但现在儿童的代表音乐很少,老师难免会根据流行热度选择。”

  《孤勇者》是去年的网络热门歌曲,慧慧说,她所在幼儿园的老师们也选了这首歌给孩子播放、演唱,但后期发现教育意义不大,“孩子又比较痴迷,就制止了”。后来,老师们发现网络上有一首关于母亲的流行歌曲《萱草花》很有意义,就选用了。

  “属于孩子的(流行)音乐的确比较少,我们老师也会出现选曲困难,李昕融、土豆王国的歌曲就是我们老师常选的。”慧慧介绍道。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目前互联网上不乏《幼儿大热歌曲排行》《适合3-6岁小朋友的歌曲清单》,但慧慧表示,网络上确实有很多分组音乐,但很多好歌要单独收费,如何选择音乐内容对老师也是挑战。她希望有平台和相应的歌曲资源能为幼儿老师提供帮助。

  对于这一点刘芳深有感触。“实话说,当下给幼儿园老师的资源不是很多,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找到授课中需要的歌曲资源,去哪里找,很多老师仅仅依托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学到的东西并不专业、系统。”刘芳记得,前段时间红叶遍地,她想在课程中加入“踩树叶”的儿童歌曲,发现国内没有合适的,后来找到了一首需要付费的外文儿歌“Crunchy Leaves”。

  “提到表达感谢的歌曲,只能想到《听我说谢谢你》。我们需要有儿童歌曲创作者,有针对性的培训平台,为幼教老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带来指导和资源。”刘芳认为。

  多方因素导致儿童歌曲创作质量不高

  “歌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喜怒哀乐、情绪的表达离不开唱歌,歌曲对孩子对成长更加至关重要。让孩子们传唱成人化的流行歌曲,和他们的实际年龄不符,甚至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音乐理论家、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雷达表示。

  作为音乐家和音乐教育者,针对“儿童流行音乐匮乏”“短视频平台不适音乐对儿童造成负面影响”等问题,他在多年以前便呼吁社会关注这一问题。他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背后有几方面原因。

音乐理论家、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雷达。 受访者供图音乐理论家、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雷达。 受访者供图

  雷达认为,首先,社会对儿童歌曲的创作不是很重视,音乐家和作曲家对创作儿童歌曲不是特别积极主动。

  “当下,儿童歌曲整体质量不是很高,没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赢得孩子们喜欢。《小燕子》《两只老虎》《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仍在传唱,说明当下儿童歌曲创作质量不高,没有适合儿童心理和旋律,让儿童觉得亲切、容易记住的歌曲。儿童歌曲应该依据孩子的欣赏品位来创作。”

  其次,音乐作品受社会影响易商品化,有些作曲家很有才华,但不太关注儿童歌曲的创作,因为写一首儿童歌曲几乎没有收入,而创作流行歌曲、成年人的歌曲更容易走红,“静下心来研究儿童音乐的作曲家和老师更是凤毛麟角。”

  此外,雷达认为,儿童歌曲的传播和宣传力度不够,电台、电视台、视频平台等媒体不能将儿童歌曲放在主要栏目、主要时段播放,自然得不到传唱。

  “得不到宣传平台推广,再好的旋律也难以被社会所认可,这也影响了儿童歌曲的创作热情。”雷达表示,社会流行风格的影响,令成人化的流行歌曲越发走近儿童,“成人化、社会化的流行歌舞对儿童心理成长不利,但是播放频次高、平台多,不知不觉中令儿童过早接受这样的曲调,诸如爱情歌曲等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早熟,情感的误区和盲目的追求。”雷达认为应重视加强儿童歌曲的创作与传播。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育?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幼儿园老师依据什么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北京一家普惠幼儿园的老师玲玲介绍,老师可依据的文件包括《快乐与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

  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便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通过音乐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玲玲认为,幼儿园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音乐作品能给孩子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在美的熏陶、感染中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品格。

  从专业角度来说,为何短视频中看上去旋律活泼、激昂甚至有些躁动的乐曲并不适合儿童?雷达用《孤勇者》歌词中的“去吗,配吗?战吗?战啊!”举例,他认为该首歌曲中带有情感宣泄的呼喊和喊叫,对于儿童的情感表达是十分不利的,“孩子应该学会在心平气和中接受音乐教育和熏陶。”

  雷达认为,社会在发展,人是在矛盾中不断生活的,丑陋的社会现象应心平气和地解决,而不是靠谁的嗓门大解决,喊叫的歌曲不利于孩子成长。

  “在歌曲创作中,为什么不能娓娓道来,以温柔的声音告诫孩子?”雷达介绍,为何传统的儿童歌曲诸如《小燕子》《两只老虎》《让我们荡起双浆》仍被传唱,一方面可能是对时代的回顾,更多则是因为这些歌曲旋律非常平缓,音程只是三到五度之间,比如“小燕子穿花衣,mi、sol、do、la、sol,两只老虎,do、re、mi、do”等,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唱准,自然就走进了孩子的心里。”雷达从教育者的角度表示,这些儿童歌曲没有跳跃式的音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感情需求。

  其次,雷达认为,教育要循序渐进,符合孩子的特点,就好比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看生涩的内容,孩子会一脸茫然,成人歌曲中的内容孩子听不懂,亦不利于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踩树叶”等模拟音也可以被创作到儿童歌曲中。 图/IC photo“踩树叶”等模拟音也可以被创作到儿童歌曲中。 图/IC photo

  刘芳认为,对于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不仅要创作适合的旋律和有逻辑的歌词,还必须容易记住,即所谓的“魔性音乐”,6岁前孩子听到的内容会对其大脑产生深刻印象,唱的内容则会让语言得到发展锻炼。“很多国外的儿童歌曲有很多模拟音,听起来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在训练孩子的发音。比如我们的《春天在哪里》的‘嘀哩哩’其实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口腔肌肉。”

  玲玲依据日常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份可共选择的优质音乐作品名单。第一类是,流传下来的、仍具有典范性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如《动物狂欢节》《梦幻曲》,还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丢手绢》《新年好》等;第二类是,幼儿喜爱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作品,“他们更喜爱音乐形象鲜明、欢快活泼、有节奏感或者有故事情节的音乐。比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蜗牛与黄鹂鸟》《粉刷匠》《数鸭子》等。”

  第三是情感积极温暖、表现优美的音乐作品。玲玲介绍,音乐恰恰是能够渗透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优美的听觉形式,带来情感的愉悦,进而孕育健康美好的心灵。从这点来考虑,优质的音乐作品应该是正向、温暖人心的,能给幼儿带来愉悦体验的。如歌曲《彩虹的约定》《妈妈的眼睛》《礼仪主题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等。

  专家建议多方协作鼓励优秀儿童歌曲创作

  在儿童音乐创作匮乏、短视频成人音乐“席卷”儿童音乐教育的当下,如何破解其中的问题?

  雷达认为,首先,不应该一味指责短视频平台上那些不利于儿童健康的流行音乐。在他看来,高质量的儿童歌曲创作加上积极宣传,可以降低不良歌曲对儿童的影响力。他认为,这需要社会、音乐创作者、行政主管部门改变意识,把儿童歌曲创作放在重要位置,创作出高质量的歌曲。

  “比如,对儿童歌曲的创作给予支持,使创作者写出一首高质量儿童歌曲,同样可以获得回报和社会认可。”雷达建议,文化主管部门可为儿童音乐创作设立专项培训资金,为儿童歌曲创作奠定基础。媒体可提供儿童歌曲创作、演唱的平台以及创作实践机会,还可以举办各种创作活动,激励和鼓励儿童歌曲创作者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建议“儿歌比赛”亦能激发创作动力。 图/IC photo业内人士建议“儿歌比赛”亦能激发创作动力。 图/IC photo

  “整体创作队伍水平提高了,便会积累好的儿童歌曲”。雷达表示,也要让儿童歌曲能够得到积极的推广。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评选,推动十首、二十首新创歌曲定点到幼儿园里演唱,电视台、电台可组织少年儿童传唱优秀作品,这样实实在在的推广会令儿童歌曲的创作展现新面貌。创作旺盛以后,必然和短视频平台所谓的“神曲”形成对比。

  “统筹好儿歌创作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雷达表示,仅靠个人的呼吁还远远不够,希望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把音乐家、音乐老师、创作者团结起来,用儿童音乐的繁荣改变当下的不良风气。

  刘芳希望,市场和政府能够看到“儿童流行音乐创作”的需求,在孩子的语言路径、审美路径、文化自信方面,创作出更多的经典儿童歌曲,”我们看到这几年我国儿童绘本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希望儿童歌曲也可以有一样的发展。”

  新京报记者 刘洋

  

幼儿园口水歌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