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头盔 “小凳子”随意装 带娃骑电动车有多悬

不戴头盔 “小凳子”随意装 带娃骑电动车有多悬
2024年05月28日 11:50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这两年,路面上的两轮电动车越来越多,不少电动车成了家长接送孩子的“标配”。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学校周边路况发现,带孩子骑电动车的家长少有给孩子戴头盔,与此同时,在电动车加装前置儿童座椅的却不胜枚举。“小豆包”乘坐电动车,安全隐患挺大。

  丰台区北大地桥附近,有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丰台区第三小学、丰台第五小学等多所学校。下午4点左右,记者在北大地桥一处路口看到,接孩子放学的电动车成为非机动车道的“主流”。家长们骑着各式“小电驴”,六七岁大的孩子坐在家长身后。

  记者大致统计了一下,不过 20 分钟时间,就有超过60辆载着孩子的电动车经过。但孩子或家长只有一人戴头盔的不超过10辆车。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疾驰,有的在路口红灯时就冲了过去。

  在地安门西大街一处路口,记者粗略统计, 通过的50辆电动车,骑行者戴头盔的不到 4 成。“夏天戴头盔太闷了,也不方便遮阳。”一位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北京没有强制要求戴头盔,而且接送孩子路途距离较短,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戴头盔的少,出事的基本都没戴。”北大地桥附近的一位文明引导员称,她所在的路口前不久就发生过不戴头盔的电动车车主闯红灯跟别人相撞的事故。“本来横冲直撞就危险,不戴头盔直接摔地上还会受伤。”文明引导员无奈地说。

  记者注意到,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主办的道路安全线上研讨会曾有数据显示,儿童乘坐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中,17%的儿童是因为未佩戴安全头盔而导致了伤亡。

  市交管局事故处也曾介绍,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中,原因主要是电动自行车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逆行、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因不佩戴安全头盔、违反规定骑车带人加重了事故伤害程度。

  早上7时50分,地安门西大街一所幼儿园门前,骑着电动车送娃的家长们陆续赶来,在引导员指挥下,将车辆整齐码放在路边。记者观察的30辆电动车,竟然有24辆在踏板上加装了前置儿童座椅。家长们将四五岁的孩子放在“小凳子”上,骑行时保护在自己的双腿间。

  “孩子太小了,坐在后座不放心,万一掉下去怎么办。”一位刚送完孩子的妈妈说,装上“小凳子”很方便,网上买了自己就能安装。至于安全是否有保障,这位家长也有一丝担忧,“肯定是没有原装的安全,所以遇到复杂路况我会减速慢点儿骑。”

  “配上‘小凳子’,其实孩子坐着也不舒服。”一位爷爷告诉记者,他之前为了接孙子安了一个“小凳子”,可坐上后,有时会挡住视线,孩子也不愿意坐,现在已经拆了。

  下午5点左右,在东四十条桥附近,65辆接孩子的电动车中,近 8 成都在踏板处安装了“小凳子”。有些电动车通过这个“神器”能带上两个孩子:年龄较小的坐在小凳子上,年龄较大的坐在后方固定座椅上。有的车子还加装了挡风被,小朋友坐在大人两腿之间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不仔细观察都看不到。

  记者注意到,这些“小凳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小车座以及支撑坐垫的铁杆。“小凳子”的安装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是在驾驶人座椅下方的管子上固定一根铁杆,铁杆上延伸出一个坐垫;有的在电动车踏板前部支起一根铁架子,高度大约在车把之下;还有的在踏板中部通过固定架子撑起坐垫,下方用黑绳子绑圈。

  这些“小凳子”有些加了扶手,但都没有安全带之类的防护措施。记者发现,儿童坐上加装座椅后,家长骑行时双脚无法再完整放在踏板上,只能用脚后跟踩住踏板边缘,或干脆双脚腾空甩在外面。

  作为电动车销售方,商家在售卖时是否会拒绝违规安装、提醒乘客注意安全隐患?记者近日走访了7家线下电动车商家,结果有6家都对加装“小凳子”等需求“有求必应”。而且少有商家重视头盔售卖。

  “你看这满大街骑电动车的有几个戴头盔的?”在绿源电动车东四十条店,一名工作人员指着路上的电动车跟记者说,目前北京没有规定要戴头盔,戴不戴头盔由车主自己掌握。

  在东四十条雅迪专卖店,记者只看到两个摆放售卖的头盔。工作人员称,线下买头盔的人比较少,门店也很少专门备头盔。

  但加装服务,大多店家却都会主动提供。

  在宋家庄附近的铁匠营路上,小刀电动车一名工作人员称,“你拿过来我给你装上就行。”当记者询问此举是否违规,工作人员表示,“没事儿。”

  在铁匠营路上的小牛电动车体验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里有儿童座椅,加钱购买就可以安装。店里也有挡风板、反光镜等,“基本上(电动)车有的配件我们都有,都能装。”

  在记者走访的7家店铺中,只有1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在铁匠营路,绿源电动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买电动车只赠送三样:车锁、雨衣和头盔,“车子以外的东西都不能装。”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都不允许安装,“按规定,只要是电动车合格证上没有的,就算加装。”

  对于骑行电动车佩戴头盔,本市是如何要求的?

  记者查询发现,2020年4月,公安部交管局发文倡导“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同年5月,北京启动了“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号召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严防交通意外事故的伤害。

  近两年,本市还以“不闯灯、不逆行、不违法进入机动车道、不‘醉酒’骑行、不违规骑行带人、骑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为内容开展了“五不一戴”安全宣传活动。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常见的电驱动电动自行车,也就是两轮电动车,既不是自行车,也不是单纯的非机动车。依据全球标准化组织的技术文件等,驾车人需要戴头盔,乘坐成员也要戴头盔,这是出于为骑行人的安全考虑。

  但记者也注意到,北京对电动车骑行人的头盔佩戴尚没有法律法规“强制”要求。《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本市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搭载12周岁以下儿童的,鼓励为儿童佩戴安全头盔。

  但目前在浙江、安徽等地已出台地方性法规,明确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搭载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

  北京律协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律师刘辉认为,北京作为超大城市,本身车流量就特别大,他建议立法部门对于骑行人和搭乘人,特别是未成年搭乘人必须强制要求佩戴头盔,这对未成年人也是一种保护。

  对儿童座椅来说,《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成年人可以在驾驶人座位后部的固定座椅,载一名12周岁以下儿童;禁止对出厂后的电动自行车实施加装、改装车篷、车厢、座位等装置。然而如果孩子太小,不少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后部固定座椅。这一矛盾有没有解决之道呢?

  “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常见,对于家长来说,儿童座椅放后面,家长怕孩子不安全,但是儿童座椅放在前踏板区,各地法规肯定是不允许的。从风险角度来说,孩子坐前面不仅容易影响车把转动转向,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高。”刘辉介绍,目前部分地区已对电瓶车安全座椅有所规定。

  比如,《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搭载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后座使用儿童座椅。刘辉认为问题在于儿童座椅目前并没有安全标准,“到底什么样的儿童座椅才符合标准?尺寸多大?样式是否统一?”法律法规和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以及儿童座椅生产厂家需要做好协调,让儿童座椅的安全性和标准化统一。

  如果稍加留意不难发现,随着夏季到来,不少“小电驴”加装了挡风被、遮阳伞等。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宣教部研究员朱弘昊介绍,遮阳伞、雨棚、挡风被有明显的安全隐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是被禁止安装的。

  加装遮阳篷(伞)的安全隐患包括:会使车体面积扩大,特别是在转弯时不好控制,增加事故的发生率。由于遮阳伞的支架为硬质材料,一旦发生紧急意外情况,坚硬的金属支架可能会碰撞或穿刺驾驶人的头部、面部、胸部等关键部位,容易造成二次致命伤害。

  加装挡风被的安全隐患包括:穿上挡风被时,整个手臂尤其是手肘处在用力时会遇到衣物阻碍,影响手部操作的灵活性,降低骑车人对车辆平衡的掌控能力。电动自行车车速较快,紧急刹车时很容易倾斜倒地,这时人的本能反应会伸出双手撑地以保护自己,但如果是裹在挡风被内,双手无法及时伸出,骑车人很可能直接摔在地上造成伤害。

  原标题:调查|不戴头盔,“小凳子”随意装,带娃骑电动车有多悬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专题策划